我在去年看车展,走到零跑展台前,男子售货员一边忙着介绍新车,一边听我乱问:这车能跑多快?他说:最高170,握草,不算差。我心想,实际能跑到这个速度吗?大概估算一下,冬天城市用电强度,再算上快充时间,总体百公里能耗不算低,估计在15度电左右。算下来,百公里大概需要5块钱电费(这段先按下不表)——比燃油车便宜点,但成本也不是很低。
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个细节我还记得:内饰用料比B系列略微用点心,跑个5000公里,座椅不至于特别难受,但长途坐久会觉得有点乏味。想到这里,突然意识到这个价位的车,追求的其实是个性与驾驶乐趣;但有时候我还在想,零跑到底能不能稳定供应链?比如这次搭配的那个磷酸铁锂电池,用的矿还不算多,未来会不会涨价?但临场我又觉得,这个细节挺难预测的。
我其实很在意的是车门,无框设计真是年青人的偏爱呀。平时开门不费劲,吸引眼球,还减少了关门的咔的一声。你说,以后这个趋势会不会普及?供应链里用无框门挺考验车身密封和结构的,容易漏水、不耐磨,算不算个趋势还得市场检验。
我记得朋友说:你觉得这车能在市场上站住脚吗?我还真没细想过。技术指不指向成熟?像我刚才讲的那块电池,碎片我听说1000块钱的成本是常见的(这估算体感,来源有限),鲍鱼似的价格,说属性长远稳定还早。
对比:同价位的高尔夫GTI和Lafa5,实操差异在悬挂调校上挺明显。GTI追求操控极致,底盘硬朗些。Lafa5更偏运动感,悬挂软一些,为了舒适与驾控兼得,但依然有良好的过弯能力。说到这我突然卡壳,没有开过GTI,但感觉零跑Lafa5在这方面更贴合年轻人的用车体验——既想跑,又不那么折磨。
我还在琢磨:这个车的底盘调校到底是怎么想的?搞清楚其实挺复杂,研发团队花了多少时间平衡性能和舒适?用个比喻,像做一份蛋糕:不可能只追求甜,也要考虑口感稳定。厂家可能在底盘调校上用心了,偏向好开不难受。但,能不能调得更极致一点?那就得看零跑未来愿不愿投入更多。
说到这我突然意识到,零跑的价格定位还挺有意思,他们还没彻底放出所有硬件细节,像激光雷达、智能辅助配置,依然有可调空间。我试着想像,如果用价格差不多的车里装个激光雷达,能不能真提升驾驶体验?对于年轻人来说,性价比是不是还意味着怎么用得更聪明一点?
有个操心的小问题:这个车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能咋样?毕竟面对消费升级,是不是配备更先进的安全监测?我估计,至少除了低成本,零跑还想黑巧克力般地让这个车更安心——实际体验还是得看后期口碑。
后续我还想问:这车的续航具体是多少?估算官方宣称能跑360-400公里(样本少,体感信息有限)。实际用起来会不会差那么多?尤其是在冬天开空调时,电池容量会不会缩水?我觉得这个左右体验很大,也难以用单一数字衡量。
说到年轻人第一台车,Lafa5很合适。轻松上手、外观够炸,还能拉个朋友。也许会有人问:它的保值率怎么样?我觉得骗不了人,纯电车保值在这几年都挺悬的,但这个悬不完全靠车本身,主要看后续政策和市场变化。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有个小疑问:未来可能有更便宜或者更酷的竞品出现吧?眼下看,零跑要是在全球铺货,能不能保持交付节奏?又是个难题。
你觉得,这样的车,真能让最年轻的我,觉得事业、生活、娱乐都能用到一个有味道的电动车吗?还是说,最后还是得靠那些细节,比如座椅用料、按键手感……要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