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汽车龙头亏损,业绩暴跌,行业竞争与转型压力加速显现

最近去家附近的商场吃饭,发现一个怪现象。

以前B1层停车场,新能源充电桩那块总是兵家必争之地,停满了各种新势力,而那些传统燃油车位则相对宽裕。

现在反过来了,几个浓眉大眼的合资品牌,把新车直接开进展厅过道里,贴着巨大的优惠海报,什么“落地价直降X万”、“送全套家电”,搞得跟家电卖场清仓似的。

销售比顾客还多,脸上写满了“班味儿”。

6家汽车龙头亏损,业绩暴跌,行业竞争与转型压力加速显现-有驾

这场景背后,是最近财报季里一堆车企难看的数据。

好几家我们耳熟能详的老牌车企,三季报出来,利润下滑得厉害,甚至直接亏钱。

这事儿不新鲜,但这次的集体性,让我觉得有必要捋一捋。

很多人把这归结为“价格战”,觉得是行业内卷的必然结果。

这当然是原因之一,但这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水面下的东西,更值得算笔账。

我想用三个不同的“账本”来算算这笔账,看看这些老牌车企到底在亏什么。

第一个账本,是“金钱账”。

这是最直接的,财报上的亏损数字,谁都看得懂。

卖一辆车,以前能赚一万,现在为了清库存、保销量,只能赚一千,甚至亏五百。

这就是典型的“以价换量”,销量数据可能还过得去,甚至略有增长,但利润表直接崩了。

这笔账的逻辑很简单:用利润换市场份额。

问题是,换来的市场份额是真实的吗?

一个靠骨折价买你产品的用户,对你这个品牌有多少忠诚度可言?

下次有别人更便宜,他会毫不犹豫地扭头就走。

所以,这笔金钱账上记录的,是用真金白银的亏损,换来了一堆并不牢靠的“幽灵份额”,属于典型的财务填坑,道义有亏。

第二个账本,叫“时间账”。

这比金钱账要隐蔽,但杀伤力更大。

我们拉长时间轴看,任何行业的变革期,时间都是最宝贵的资产。

当下的汽车行业,正处在从燃油到电动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对那些转型慢的传统车企来说,它们每多卖出去一台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燃油车,本质上都是在“消耗时间”。

6家汽车龙头亏损,业绩暴跌,行业竞争与转型压力加速显现-有驾

这是什么意思呢?

你想想,你的研发团队、生产线、供应链、销售网络,所有资源都还在为旧时代的产品服务。

你每在一个燃油车项目上投入一分钱的营销费用,就意味着你的电动车项目少了一分钱的弹药。

你花了一年时间,用巨大的优惠清掉了一批过时的燃油车库存,保住了工厂的开工率和员工的饭碗。

但你的对手,利用这一年时间,可能已经把电池成本又降低了10%,把智能座舱迭代了三个版本,把自动驾驶的数据库又多了几十亿公里的数据。

这就好比诺基亚在2010年,还在拼命地给塞班系统做优化,降价卖E71,销量看着还不错。

但苹果和安卓阵营,正在用同样的时间,构建一个全新的应用生态。

后视镜里看,诺基亚亏的仅仅是几款手机的利润吗?

不,它亏掉的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现在的传统车企,很多就在干同样的事。

用金钱上的亏损,去掩盖战略上对时间的浪费。

这笔“时间账”的亏损,未来需要用十倍、百倍的代价去弥补,而且很可能永远也补不上了。

第三个账本,是“品牌账”。

这是最无形,也最致命的。

一个汽车品牌,尤其是那些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品牌,最值钱的是什么?

是它的品牌溢价。

是那种“我虽然比你贵,但你依然觉得值”的用户心智。

这种心智,是靠几代产品的质量、技术、口碑和岁月积累起来的。

但现在疯狂的价格战,本质上是在摧毁这种品牌溢价。

当你把一个曾经的中高端品牌,卖出了一个入门级品牌的价格,你就在告诉市场:我的品牌不值钱了。

6家汽车龙头亏损,业绩暴跌,行业竞争与转型压力加速显现-有驾

短期看,销量上去了,但长期看,你在用户心中的“价值锚”被彻底拉低了。

以后你想再把价格涨回去,推出一款有溢价的旗舰产品,市场还会认吗?

很难。

消费者会觉得,你就是个“折扣货”,凭什么卖那么贵?

这就好比一家五星级酒店,为了入住率,开始卖99元一晚的特价房。

可能短期内房间是满了,但以后谁还会花2000元来住你这里?

你的品牌形象,已经从“高端、奢华”,变成了“性价比之选”。

这种品牌资产的流失,是不可逆的。

这些老牌车企的财报亏损,有一部分,就应该被记在这本“品牌账”上,这是无形资产的巨大摊销。

所以你看,把这三笔账合在一起算, картина就清晰多了。

财报上的亏损,只是结果。

过程是,它们在用“金钱”的亏损,去购买虚假的“市场份额”,同时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透支了赖以生存的“品牌”。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慢性自杀。

这个局怎么破?

其实也没什么灵丹妙药。

唯一的出路,就是正视现实,加速转型。

敢于壮士断腕,放弃那些没有未来的燃油车产品线,把资源全部集中到新能源和智能化这条主赛道上。

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会面临销量阵痛、员工安置等一系列问题。

但长痛不如短痛。

继续用降价来维持燃油车的虚假繁荣,就像一个病人拒绝做手术,选择靠吃止痛药来麻痹自己,最终只会让病情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商业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时代的企业。

当一个技术范式发生根本性迁移时,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会变成最沉重的包袱。

那些财报上的亏损数字,其实就是时代在敲警钟,提醒牌桌上的玩家:要么跟上,要么出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