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阶智驾开起来没想象中神,体验过才明白咋回事
前阵子在小区楼下碰到老陈,他刚提的新车还没捂热乎,就嚷嚷着要带我兜一圈,说这回“智能驾驶”能解放双手。我嘴上答应着,其实心里早有点数。现在新出的电车,哪个不是宣传自家智驾多牛?但真用起来嘛……反正得亲身试试。
坐进他那台新车里,内饰花里胡哨:大沙发、彩电、冷暖杯架啥的全有。座椅还能按摩通风——说实话,这些配置,现在谁家新能源不整两样?听说隔壁小李家的国产纯电也差不多这样,师傅们都笑称“冰箱彩电大沙发”快成标配了。
其实买新能源图啥?省钱倒是一个,但装了家用充电桩后,每公里几分钱跑下来,也就那样吧。油耗啊动力啊,现在都不是大家比拼的重点。反而是各种高科技成了噱头,“智能驾驶”最受关注——尤其年轻人喜欢炫耀,“我这车自己会开”。
可真让它自己跑,你敢吗?
先说高速路段吧,高速NCA这些功能,看似简单,其实猫腻不少。我跟着老陈上环城高速,他特意演示了一把自动变道和跟车巡航。一开始确实挺稳当,但突然遇到前方一辆慢悠悠的大货,它系统竟然迟疑了一下,然后才打灯准备变道,还好后面没人,要不然就麻烦了。
维修店里的张师傅经常念叨:“你别看机器眼睛快,一出事它甩锅比谁都溜。”意思就是,有时候事故发生前一秒钟,这些智驾系统会直接退出,让你赶紧接管。这么短时间,人反应得过来才怪呢!群友阿鹏去年国庆自驾返程时,就因为这个吃过亏:系统突然报警叫他接手,他愣了一下,小剐蹭还是没躲过去。
有人觉得高速路况单纯,所以算法容易做。但速度快的时候,无论人还是电脑,都很难预判突发状况。有次在服务区喝茶碰见位老司机聊起,说之前遇到大雾天雷达失灵,那叫一个吓人。他提醒我,大雾雨雪天别太信任那些摄像头和雷达,再高级也顶不上人的直觉。
再来说城区NCA,就是所谓城市高阶智驾。这玩意儿听起来更厉害,可实际体验下来,不少朋友吐槽太磨叽。我陪老陈去菜市场转弯时,只要有行人或者骑自行车的靠近个把米,它就立马停住死等对方先走。有时候对面的人其实想让我们先过去,两边僵持半天,结果后面的司机喇叭按个不停,小区门口堵成长龙。“你这是‘礼让’还是‘添乱’?”邻居张婶调侃一句,把老陈气得够呛。
还有件趣事,上个月微信群里讨论ADS导航辅助变道,有哥们爆料:他的理想某车型每次右转,总抢第一时间插队,不管右侧来的是出租还是私家,一律硬闯。他老婆坐副驾驶吓出汗,说以后宁愿不开这功能。在修理厂偶尔能看到被撞坏的保险杠,多半也是这种情况惹出来的——新手司机和“新手AI”,区别越来越模糊咧!
顺便提一句,现在厂家宣传口径悄悄改掉啦,从“无人驾驶”统统换成“智能辅助”。加个辅助二字,道理你懂吧?技术还远不到完全撒手不管的时候。销售顺嘴提过,有客户问为啥不能边开边刷手机,他只敢憋笑:“您命值钱,这玩意儿还早。”
也不能全盘否定这些黑科技。有次夜间回乡,下暴雨,我开的就是带L2+级别自动刹停那种。当时视线极差,全靠雷达帮忙避让侧面窜出来的小动物,否则可能真撞上去了。不过平常上下班代步,我更习惯自己掌控方向盘——毕竟再聪明的软件,也学不会南城那个拐角摊贩临停车技艺,还有红绿灯刚跳黄就加塞的小摩托套路……
最后补充一点冷门配置,是隔壁楼王叔告诉我的。他买的新款据说可以识别人脸,根据不同司机调整座椅和空调温度,还能记住老婆喜欢哪首歌当启动音乐。但王叔抱怨,用久了发现冬天天冷戴帽子识别失败,每次还得脱帽子露脸给摄像头认一下。“人工智能归人工,人类智慧归智慧,”他说完乐呵呵地拎菜回去了。
免责声明: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取材于维修店技师、微信群讨论及日常生活片段,如需核查请以官方说明为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