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EO羿欧上市,战略落地,体系化作战启动

大家是不是发现,现在买车跟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买辆合资车,心里多少有点底:品牌响,质量好,开个十年八年没啥大毛病。

北京现代EO羿欧上市,战略落地,体系化作战启动-有驾

可最近几年,新能源车风头盖过了燃油车一大截,自主品牌一个个玩出了花,合资老大哥们反倒显得有点落伍。

那像北京现代这样的品牌,到底还能不能翻身?

北京现代EO羿欧上市,战略落地,体系化作战启动-有驾

这次EO羿欧上市,再加上他们高调地发布了一通六大维度战略,真的能带出点什么新气象吗?

说实话,我一开始听说EO羿欧要上市,心里还真没太大波澜,毕竟现在造电车的谁不是一窝蜂。

北京现代EO羿欧上市,战略落地,体系化作战启动-有驾

可去现场看了热闹,又和北京现代的朋友聊了聊,还真有点感触。

北京现代这二十多年,靠着伊兰特、索纳塔、ix35、途胜这种老熟人,确实攒下了1200万用户。

试想一下,要是现在让你挑一辆"不出毛病"的家用车,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弹出来的牌子还真可能是北京现代。可问题就在这:光靠老用户和老口碑,新能源时代能混得下去吗?

北京现代EO羿欧上市,战略落地,体系化作战启动-有驾

咱再往深里想一层,到底啥是体系化作战?以前的车市,哪家有爆款,谁就能笑到最后。可现在卷得不是单品了,是整个企业的体系能力。你产品得快,研发得跟得上,渠道得稳,服务不能掉链子,甚至出口都得有野心。那这次北京现代的六大维度——产品、研发、合作、出口、服务、社会责任,听起来是面面俱到,但真有执行力吗?我琢磨着,光喊口号肯定不够,得看你是不是掏真金白银砸进去了。

先聊聊产品。这回北京现代说了,未来五年油车和电车一起抓,20款新车,7款经典燃油车升级,13款新能源分三段推。你说这样两条腿走路行不行?很多人可能觉得,人家都all in新能源了,你还留着燃油车,是不是不够果断?但别忘了,中国这么大,三四线城市、县城甚至农村,燃油车还是主流。像途胜和库斯途这种性价比高的车,依然有人买账。北京现代保守吗?未必,人家是脚踏实地,别到时候一门心思扑新能源,老用户散了,鸡飞蛋打。

北京现代EO羿欧上市,战略落地,体系化作战启动-有驾

再说电车,EO羿欧这款新车,起价11.98万,但号称有30万的价值,7年磨一剑。你要问真值不值,这种问题得去试试才知道。我问了几个试驾过的老车主,人家说开起来不像有些电车那样轻飘飘,反倒有油车的厚重感,安静、稳当。你说这是不是电动化里的一种"本土化"?咱都知道,现在中国用户对新能源车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光价格便宜不行,开起来还得让人踏实。这点北京现代算是摸准了脉。

研发能力也是这次北京现代特别强调的东西。你知道合资品牌最大的问题是啥?以前很多新技术都得等国外爸爸批准,反应慢半拍,等你跟上来,市场机会早没了。北京现代这次有点不一样,烟台有独资研发中心,北京、上海都有自己的技术基地。这种全链条、独立的研发布局,在合资圈里算是罕见。你说为啥现代敢这么砸钱、下本?归根结底就是看重中国市场,想抢主动权。你以为人家真把中国当"加工厂"用?人家是想在这里搞创新,甚至倒反输出到全球。

北京现代EO羿欧上市,战略落地,体系化作战启动-有驾

研发有了,合作模式自然也得跟着变。合资双方现在更像是一个团队打仗,不再是"你出钱我出地,他出技术我出人"那种老套路了。比如EGMP平台、供应链本土化,营销也要玩法翻新。你可能觉得这些听起来挺虚,其实背后的意思很现实:现代要把更多核心技术和决策权放到中国来用,响应速度才会快。

说到出口,现代汽车全球第三的位置可不是吹出来的。北京现代过去几年出口增长很猛,现在已经把目标定到了2025年8万辆、2028年20万辆。有人会说,出口能不能真的成规模,还得看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能不能站住脚。现在风头最劲的是比亚迪,吉利、长城都在拼,北京现代要想分一杯羹,得靠产品力和渠道。好在现代在全球本来就有不少网点,叠加中国本土开发的新车,万一玩得转,说不定真能在新能源全球大战里活下去。

服务这一块,北京现代也没忘了。新能源转型,最怕的就是用户不适应:充电桩、售后、数字化体验,一环出问题都可能闹心。北京现代现在说要稳住渠道,到2027年渠道撑到380家以上,再辅以各种线上线下的服务保障,还要帮经销商同步转型,别让兄弟们在新能源浪潮里掉队。说得再好听,不落地都是白搭。关键要看一年两年后,这些承诺是不是都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

北京现代EO羿欧上市,战略落地,体系化作战启动-有驾

还有一点,别忘了这两年合资品牌的日子有多难过。市占率跌破30%,很多品牌甚至要退出中国市场。北京现代还能稳住阵脚,而且在社会责任方面一直不掉队,教育环保、公共事业砸进了好几个小目标。这种事,表面看好像不直接带来销量,但慢慢会积累成品牌信任。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买车除了省心省钱,品牌是不是有担当,有没有点社会责任感,也会多多少少影响决策。

那么,北京现代这六大维度,到底和其他合资品牌有啥不一样?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在于研发主导权和体系配合。烟台和上海研发全是独资,决策权在自己手里,做出来的产品能更快更准地适配中国和全球用户。你别看很多合资品牌现在也在喊"本土化",但到具体车型、技术集成、软件服务这些环节,往往还是被总部牵着鼻子走。北京现代现在是真把研发和生产重心往中国挪,这步棋要是走活了,别人想学都学不来。

北京现代EO羿欧上市,战略落地,体系化作战启动-有驾

还有一点,就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口碑和品质。你仔细想想,现在自主品牌加速冲高,新能源玩得风生水起,可很多用户买了新车,不出一年就在吐槽质量、各种小毛病。北京现代的老用户普遍给的评价就是一个字:稳。用十二年都不出大毛病,这就是最硬的底气。有了这个基础,新能源再怎么搞,只要品质不掉链子,客户就有信心。

当然了,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别光说不做。现在中国车市太卷了,一两年没起色,市场就把你淘汰。北京现代给自己定了2028年前后销量50万辆的目标、出口20万辆,软件、整车、全球市场三线并进。你说这个目标难不难实现?真不容易。不只是卖车那么简单,是得靠整个体系的协同发力,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验乃至社会责任,条条都得过硬。

所以再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北京现代未来到底能不能翻身?我觉得答案很大可能就藏在这六大维度的落地上。产品要扎实,研发要自主,合作要高效,出口要起量,服务要真到位,社会责任要跟上。体系能力才是决定一家车企能不能在现在这种极度内卷的市场里活下去的关键。别只盯着销量那点数字,整个链条只要有一个环节掉队,都会被市场无情碾压。

最后想说,新能源的战役才刚刚打响,合资品牌不可能躺着赚钱了,谁都得拼命升级自己。北京现代这回是真敢砸钱,也敢把话说在前头。未来五年能不能成为所有合资品牌的翻身样板,就看他们是不是真把体系能力练硬、把研发主导权握稳,把用户的信任继续沉淀下去了。市场不会给任何人太多次机会,这一次,谁能活下来,才有资格讲未来的故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