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城市像被一条淡蓝色绸缎捆绑,E5 Sportback停在路口,像一只听到远雷的豹子。车头的新“AUDI”标一闪一闪,有种在向老一套招手告别的意思——让人产生种轻微的不适:标都变了,性格还在吗?如果此刻你坐在驾驶席,被告知“辅助驾驶可以劈弯”,你是按下那颗启动按钮,还是下车喝口凉水冷静下?
用一句大白话讲,这车是智能时代德系性能的混血儿。上市半小时电光石火,订单破万,大概证明现在消费者面对新东西总比工程师们冷静:人家愿意买单,管你几个圈,重点是圈里有没有好货。作为当事人之一,我坦白,我们也贡献了一单。这不是广告,只是职业病发作,想亲自给它“验尸”。
配置不是满汉全席,胜在新鲜混搭——1颗激光雷达,3颗毫米波雷达,11颗摄像头还搭配12颗超声波雷达,像个武装到牙齿的小型移动实验室。辅助驾驶能选“柔和、标准、敏捷”三种模式。我们自然是选了“敏捷”,还偷偷加了10%“速度偏置”——意思是让系统显得更躁一点,看它到底能不能玩出点新花样。
先说说速度。高速主路汇入口那一刻,“敏捷模式”动作很干脆:像是队里那种天生觉得胃口永远吃不饱的小伙子。他只要看准没有障碍,双脚发力,零百加速能到3.4秒的身板立刻显露。真别说,推背爽感不需要情怀做垫背。你如果喜欢被甩进座椅的感觉,这台车的辅助驾驶能做到秒级的体感推拉。还不是那种粗暴的“呼哧一脚”,是渐进式的:像看警察敲门,屋里人并不慌张,慢慢诡异地打开门,把人请进来。
当然减速也一样灵敏,碰到前车突然切进来,减速像是经验丰富的老法医,手一稳、动作到位,但不至于让你头往前撞。动作时延超低——如果机器人有反射弧,这台车属于“天生膝跳反应”。这大概得感谢“Momenta”的算法和纯电quattro的底子,哪怕你坐后排也找不到让人不适的晃。
说弯道,这是辅助驾驶最让人怀疑人性的地方。你不是在打游戏,高速下进弯,大家都怕系统变成移动祸害。但奥迪E5 Sportback像一条贴着地面游走的鳞鱼,方向盘稳如老公安做笔录,自动居中无废话。怪不得很多人说这车能“劈弯”——它真是用一脸严肃做着玩命的事。过弯没有细碎的小动作打扰心率,只留下底盘像地面吸铁的安定感。
变道又是一种隐身式的炫技。横向纵向都兼顾,没有暴力拉扯,车身像做滑翔动作直接平移到目标位置。如果前方出现慢车,你刚觉得它萌生变道心思,结果前车一闪,方向盘又回来了。是啊,没必要就不变道,这也算本分,谁还不是为了防止“本分司机变事故当事人”呢?有时候系统做的是正事儿,人却爱怀疑是不是在偷懒。
安全性这块,老实说,我习惯用“倒霉时候系统是你亲妈”的思路去衡量。像路口盲区防御性减速,横穿人车能主动减速、绕行。还有那回,前右路面一个白色塑料袋飘了起来,车忽然来了个急促左打。我们查了一下,塑料袋没在SR建模里出现,其实车辆感知的不是物体,是现实中的风险场景。不显示不等于没识别,这就和法医看现场——没尸体不代表没犯罪一样。
系统风格,字面意思是给你“自定义性格”。但现实里,辅助驾驶只是一种被动反应的艺术。有时候你信它,它就没事儿;你怀疑它,总觉得离命丧黄泉只差一脚油门。我们测试选择“敏捷”,是想看看“智能化”里能不能留住“德味”的变态追求。结果它把所有反应都做到了专业级别——但最后让人舒心的,依然是系统不做多余动作,那种冷静到让人不敢完全信任的自律。
写到这儿,黑色幽默必须得补一句:在辅助驾驶的世界里,真正的幽默是你永远不知道计算机在“帮你”还是在“防你”。它像你工作时的领导,表面说“你来试试”,实际上自己在身后盯着,一切尽在掌控但不说破。在这种“默契”面前,驾驶员变成了活体监工,系统变成了职业司机,各自干自己的活,谁也别信谁太久。
所以说,奥迪E5 Sportback凭什么能火?答案一点也不深奥——速度不用向舒适低头,智能也不用把经典放桌下做背景板。当“德味”与智能一个握手、一个点头,这台新能源汽时代里的奥迪,有没有让你愿意信任一场技术和情怀的联姻?
或者这么问吧,你愿意把辅助驾驶权限交给它,还是依然保持一根手指贴在方向盘上,随时准备提醒“这活我来”?这或许不是系统满分的技术问题,而是你愿不愿意让出不确定性给一套算法的生活习惯。智能时代的驾驶,只怕最大的不确定永远不是代码,而是我们自己。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