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33届广交会上,江门摩托车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目光。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更是亲自骑乘一辆设计炫酷、造型独特的摩托车,为江门制造加油助威。这一活动于4月16日举行。
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亲自骑行江门制造的摩托车,为江门摩托车产业加油助威。摄影周华东。
江门的摩托车产业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年产销摩托车数量超过300万,在全国摩托车出口量排名前五的企业中,江门占据两席。自20世纪80年代依托“侨”的优势起步,如今江门摩托车产业链年工业总产值已超过250亿元,汇聚了大长江集团、大冶摩托、气派摩托、国机南联等知名企业。作为不设禁摩的城市,江门目前摩托车保有量超过143万辆,摩托车产业是江门特色传统产业,也是15条重点产业链之一。
此外,中国摩托车商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摩托车产销量下滑16%,但大排量摩托车却增长了47%。面对市场的新变化和挑战,江门作为全国重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将如何突破困境,继续书写摩托车产业的辉煌故事?本期南都、N视频的《制造业当家——湾区会客厅》节目将走进江门,探寻全国首个“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秘诀,解读其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侨”牌优势下的江门摩托车产业
江门摩托车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凭借独特的“侨”牌优势,成功发展进口摩托车贸易。因政策宽松和市场需求旺盛,江门迅速崛起,占据全国进口摩托车市场约10%的份额,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摩托车交易基地。大约每2辆进口摩托车中,就有1辆来自江门。这一繁荣的贸易景象为江门摩托车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精明的摩托车贸易商开始转向制造业。随之而来的是众多小规模摩托车拼装和零配件生产企业的诞生。1991年,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长江集团”)注册成立,标志着江门摩托车产业向专业化迈进。至1998年,江门市规模以上摩托车生产厂家增至9家,年产摩托车23.1万辆,年产值达19.93亿元。江门摩托车产业在“侨”牌优势的推动下蓬勃发展。
大长江集团,是中国摩托车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其相关信息来源于企业官网。
进入新世纪,江门地区的摩托车产业迎来了迅猛的发展。早在2000年,江门市就明确将摩托车产业列为支柱产业之一,并成功举办了多届摩托车工业及机电产品博览会。因此,在2003年,江门市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经过多年的发展,江门已成为国内主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之一,其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并占据全国整车市场的10%份额。到了2022年,江门市摩托车产业链实现工业产值255.74亿元,拥有规上企业97家,年产销量达300多万辆。具备年产整车300万辆、发动机300万台的生产能力,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在发动机、气缸体、离合器、制动器等配件产品上都有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的摩托车出口量排名中,江门表现突出,其中大长江集团和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五。同时,这两家企业也在全国燃油摩托车销量中跻身前十。
面对国内摩托车行业的复杂形势,如电动车市场的兴起和汽车的普及导致的“限摩”“禁摩”政策,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摩托车产业对我国传统市场的冲击,江门摩托车产业正在积极谋求转型升级。一些企业如广东建雅摩托车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开始专注于研发和生产中大排量的摩托车,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建雅摩托是一家创新型专业摩托车制造企业,致力于高端中大排摩托车、新能源摩托车、定制改装及骑行装备、文化用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珠中江进出口商品展销会上,江门的摩托车备受瞩目。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摩托车市场正朝着高端、大排量、休闲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市场重新定位,除了满足日常出行需求,中大排量摩托车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
建雅摩托作为新秀,拥有六大核心生产车间和一个检测中心,年产摩托车近10万台,产品涵盖巡航、高端定制等六大系列18个车型,销售网络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产值在2022年已达到3.4亿元,较前年大幅增长。
除了建雅摩托,大长江集团等龙头企业也早已布局中大排量摩托车市场。大长江集团在2012年成功研发并上市250CC燃油摩托车,而大冶摩托同样在进军该市场。大冶摩托的总经理谢升预测,大排量摩托车的增长势头将持续10-20年。
江门摩托车行业的判断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在摩托车产销中,250cc以上大排量的摩托车产销同比增长,而传统小排量摩托车则出现同比下降。这表明市场对大排量摩托车的需求正在增加。
江门摩托车行业注重高质量发展,聚焦技术创新。许多龙头企业如大长江集团、大冶摩托等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大长江集团的豪爵研发中心引进了高级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测试分析设备,而大冶摩托每年投入超过1亿元的研发投入,拥有多项专利和自主品牌。
为了推动摩托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江门还实施了“链长制”,由市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的“链长”,明确各产业的发展方向,并落实“一链一策、一企一策”,以促进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加速崛起。
在第133届广交会上,江门的摩托车产品受到了海外客商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江门摩托车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展现了差异化竞争的良好态势。广东省政协委员、民建江门市委会主委、五邑大学摩托车研究院院长王建生提出,江门应探索发展大排量摩托车产业,鼓励企业研发、制造和销售高端大排量摩托车,以提升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他建议通过“工改工”的方式,支持和规划建立2-3个大排量摩托车产业园。
王建生还认为,江门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排量摩托车品牌企业,如吉利、春风、建设等国内TOP20企业以及美欧日的外资企业。他预计,在未来5-10年内,江门将培育或引进5-10家这样的品牌企业,并配套建设相应的产业园。同时,他提议规划建设大排量摩托车高端配套市场,并举办国际高端大排量摩托车博览会和国际高端摩托车发展论 坛,以打造城市名片。
在与江门市政协委员、江门市创新摩托车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刘大磊的对话中,他提出了将江门打造为智慧二轮出行城市的愿景,并探讨了江门摩托车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谋划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背景下,发挥传统制造业的优势,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南都记者近期专访了刘大磊主任,深入了解江门摩托车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刘大磊,江门市政协委员及江门市创新摩托车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就摩托车产业的未来发表观点。
谈到转型,他认为摩托车的附加值将越来越高。对于电动汽车的火爆,刘大磊指出,摩托车转型正朝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前进。随着电池技术的成熟,电动车将成为摩托车未来的主要趋势。同时,摩托车也在从代步工具转变为文化、时尚和娱乐的高档商品,大排量、个性化需求将成为主流。未来,摩托车的生产将更加注重精益和数字化,品种将越来越丰富,数量将减少,但附加值会显著提高。
对于江门摩托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刘大磊强调了大排量摩托车的发展速度。他提到,江门举办的摩托车越野赛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关注,展示了江门摩托车文化与侨乡文化的结合潜力。
在制造业方面,刘大磊建议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摩托车在智能装备领域的优势。同时,他强调了研发创新的重要性,建议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助力技术攻关,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未来规划,刘大磊认为江门摩托车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提出了引入广州摩配市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设想,并强调了产城融合的重要性。对于当前紧要的事情,他认为引入世界级摩配市场对于江门摩托车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此次采访由南都记者团队精心策划和执行,通过深入的交流,为读者揭示了江门摩托车产业的未来蓝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