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承诺与困局:特斯拉车主为何集体维权?
花5.6万元购买一个未来。一个自动驾驶的未来。这是2019年时特斯拉向车主描绘的蓝图。五年过去了。这个未来依然没有到来。2025年8月。七名特斯拉车主将特斯拉告上法庭。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已立案。这是中国车主首次因FSD功能集体起诉特斯拉。
从理想到现实:一场长达五年的等待
2020年5月。车主刘旻支付了5.6万元。在特斯拉销售门店购买了FSD功能。销售人员和马斯克都承诺。完全自动驾驶一定能实现。很快就能在中国落地。还会涨价。他相信了。
五年后。FSD确实涨价了。现在定价6.4万元。但功能呢?依然只是个传说。刘旻发现。他的车搭载的是HW3.0硬件。而特斯拉今年2月推出的城市道路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只适配HW4.0车型。老车主被排除在外。
这不是个例。车主路飞2019年8月购买特斯拉。2020年6月花5.6万元加装FSD。五年过去。他坦言功能非常“鸡肋”。只能实现高速跟车变道。宣传的露天停车场自动召唤车辆从未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更是镜花水月。
悄然更名:从“完全自动驾驶”到“智能辅助驾驶”
2025年2月。特斯拉做了一件重要的事。不是推出新功能。而是修改名称。FSD从“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变为“FSD智能辅助驾驶”。3月25日再次更名。变成“智能辅助驾驶”。
为什么更名?特斯拉表示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规定。2025年2月28日。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指南。要求企业不得使用暗示可实现自动驾驶的用语。
但价格没变。依然是6.4万元。特斯拉说更名不影响已购车主的功能。但车主们不买账。律师王有银指出。实际交付的只是L2级辅助驾驶系统。与宣传的“完全自动驾驶”差距巨大。
硬件壁垒:HW3.0车主成为“弃子”
技术迭代本应带来进步。但对于早期购买FSD的车主来说。硬件升级反而成了他们的噩梦。
HW3.0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于2019年4月发布。搭载特斯拉自研FSD芯片。适用于2019年4月后生产的大部分车型。2023年。HW4.0系统推出。算力和摄像头全面升级。
问题来了。特斯拉今年2月推出FSD功能后。明确表示只适配HW4.0车型。HW3.0车辆不在推送范围内。这意味着。早期花钱支持特斯拉的忠实用户。反而被排除在升级之外。
更令人失望的是。马斯克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首次承认。HW3硬件可能无法支持完全自动驾驶。但特斯拉没有提供硬件升级方案。也没有退款计划。
法律焦点:是合同违约还是消费欺诈?
七名车主提出的诉讼请求很明确。退一赔三。依据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应当退一赔三。
但认定欺诈需要满足三个要件。主观故意。客观行为。因果关系。车主需要证明特斯拉在销售时明知功能无法实现却故意隐瞒。
律师观点不一。王有银认为特斯拉行为符合欺诈构成要件。隐瞒硬件缺陷。进行误导性宣传。诱使消费者购买。王德悦则建议主张合同违约更稳妥。因为举证欺诈难度大。
这场诉讼不仅关乎七名车主。代理律师透露。还有几百名特斯拉车主在咨询。多数涉及FSD问题。后续可能还有更多人加入诉讼。
自动驾驶行业的一记警钟
特斯拉案例给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敲响了警钟。企业宣传必须与实际性能严格匹配。特别是辅助驾驶这种涉及安全的功能。宣传更需谨慎。
目前法规对自动驾驶功能宣传缺乏明确标准。消费者维权面临举证困难。成本高昂等障碍。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明确宣传规范与信息披露要求。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遭遇类似宣传。应注意保存宣传广告、合同条款、付款凭证等证据。然后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维权。
技术创新需要诚信护航。企业不能利用技术壁垒和信息不对称诱骗消费者。更不能玩弄文字游戏。唯有经营者守法、消费者理性、监管者严格。才能构建健康的消费环境。
让自动驾驶行稳致远。
目前案件正在等待一审开庭。特斯拉尚未对外回应。这场诉讼的结果。将对中国智能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