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会揭秘,赛力斯问界三大黑科技,未来出行新体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汽车的理解,就是一个能遮风挡雨、带我们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

它或许有快慢之分,有大小之别,但本质上,它始终是一个需要人来全神贯注操控的机器。

然而,最近几年,尤其是在今年的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我们看到的一些新产品,正在彻底颠覆这个传统认知。

智博会揭秘,赛力斯问界三大黑科技,未来出行新体验-有驾

汽车不再仅仅是冰冷的钢铁和玻璃,它开始有了“思想”,有了“感知”,甚至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的需求。

这其中,赛力斯展台上的问界M9车型,就给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未来出行的一个清晰轮廓,它所集成的技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概念,而是正在走进我们生活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首先,最能让人直观感受到变化的,就是车内的那块中控大屏和它背后的智能系统。

过去我们谈论车载智能,很多时候还停留在把手机的功能搬到车上,用数据线连接,操作起来总有些延迟和不便,感觉就像是给汽车外挂了一个平板电脑。

但是,问界M9搭载的鸿蒙座舱系统,完全是另一回事。

它的核心理念,是让汽车拥有一个原生、独立且高度智能的“大脑”。

这块屏幕的操作逻辑非常人性化,它有一个叫“可见即可说”的功能,通俗点讲,就是屏幕上显示了什么,你就能直接用嘴巴说出来让它去执行。

智博会揭秘,赛力斯问界三大黑科技,未来出行新体验-有驾

比如,导航界面上出现了好几条路线,你不需要费劲地去点击选择,只需要看着心仪的那条路线,直接说“就走这条”,系统就能立刻明白并切换。

这种交互方式,几乎消除了人与机器之间的沟通障碍,让操作变得像和身边的人对话一样自然。

更进一步,这个“大脑”还能理解更复杂的指令。

现场演示中,当测试人员说出“打开车窗,播放周杰伦的《晴天》”时,系统几乎在话音落下的瞬间,就同时完成了两项操作。

这背后,是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在支撑,它能准确地从一句话里识别出用户的多个意图并同步执行,这种流畅和智能,是传统车机系统难以企及的。

这种智能还延伸到了车外,通过鸿蒙系统,汽车和家里的智能设备实现了无缝连接。

想象一个场景:你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车子会根据你的位置,在离家还有几公里的时候,就自动帮你打开家里的空调、烧好热水。

当你踏入家门的那一刻,一切都是最舒适的状态。

智博会揭秘,赛力斯问界三大黑科技,未来出行新体验-有驾

在这样的体验下,汽车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了我们整个智能生活生态圈的一个重要中枢。

当然,一辆车的核心价值,终究离不开“驾驶”本身。

如果说智能座舱解决了人与车之间的“沟通”问题,那么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则是在尝试重新定义“驾驶”这件事。

过去大家听到的所谓“自动驾驶”,很多时候只能在路况简单的高速公路上使用,一进入车流人流复杂的城市道路,就显得力不从心,驾驶员反而要更加紧张地盯着路面,随时准备接管。

而问界M9所展示的HUAWEI ADS 2.0系统,目标就是攻克城市复杂路况这个最难的堡垒。

在展会现场模拟的重庆典型路况中,它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

比如,在没有红绿灯保护的十字路口进行左转,这对于很多新手司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精确判断对向来车的速度和距离。

智博会揭秘,赛力斯问界三大黑科技,未来出行新体验-有驾

而这套系统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沉着冷静地观察车流,抓住安全的间隙,果断而平稳地完成转向。

更关键的是它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当有模拟行人突然从路边冲出时,系统不仅能瞬间反应、紧急刹停,避免碰撞,甚至还能通过车外的扬声器发出提醒,告知周围的行人车辆注意安全。

这种近乎人类本能的预判和应对,是依靠车身周围的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大量传感器,以及背后由海量真实路况数据训练出来的强大算法共同实现的。

它不仅仅是“看见”障碍物,更是在“理解”整个交通环境,并预测其中潜在的风险。

除此之外,像“代客泊车”这样的功能,更是直接解决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痛点。

在大型商场或写字楼的停车场,你只需将车开到入口,下车后车辆就能自己寻找车位并精准地停进去,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这些技术的叠加,正在让驾驶变得前所未有的安全和轻松。

说完了软件层面的智能化,我们再来看看支撑这一切的硬件基础,尤其是电动车用户最关心的充电和续航问题。

智博会揭秘,赛力斯问界三大黑科技,未来出行新体验-有驾

长期以来,“充电慢”和“里程焦虑”就像两座大山,压在很多潜在电动车主的头上。

问界M9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采用800V高压平台。

这是一个技术上的代际提升,我们普通人可以这样理解:就像水管输水,要想单位时间里流出更多的水,要么加粗水管,要么增强水压。

800V平台就相当于把“水压”提高了一倍,这样在充电时,电流就可以减小,从而减少能量损耗和发热,大幅提升充电效率。

根据现场展示的数据,充电10分钟,就能增加约400公里的续航。

这个速度,已经非常接近传统燃油车去加油站加油的时间了。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开电动车长途旅行,可能只需要在服务区休息、喝杯咖啡的时间,车辆就能恢复大部分续航,里程焦虑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智博会揭秘,赛力斯问界三大黑科技,未来出行新体验-有驾

同时,高效的电驱系统也让车辆的能耗变得更低,百公里耗电量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这不仅省钱,也意味着同样的电池容量能跑得更远。

当驾驶变得轻松,补能不再焦虑之后,人们自然会对车内空间和乘坐体验提出更高的要求。

汽车不再只是一个从A到B的移动载体,它正在变成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

为此,问下M9在车内舒适性上也下足了功夫。

比如它的“零重力座椅”,可以通过一键调节,让乘客的身体处于一个最放松、压力分布最均匀的姿态,极大地缓解了长途乘坐的疲劳感。

对于需要移动办公的商务人士来说,这个功能尤其有用,配合车载的会议系统和能够保护通话隐私的技术,可以在堵车或行程中,随时处理工作,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

座椅上集成的多点按摩功能,更是能在疲惫的时候提供放松和舒缓。

这些设计,都是在围绕一个核心理念:让人们在车里的时间,不再是单调乏味的消耗,而是一种有价值、可享受的体验。

从聪明的车机交互,到可靠的智能驾驶,再到高效的能源补充和极致舒适的乘坐空间,这些技术单拎出来看,可能只是某一个方面的进步,但当它们被有机地整合在一辆车上时,就共同描绘出了一幅未来出行的全新图景。

汽车正在从一个需要我们去适应和操控的工具,转变为一个能够主动理解我们、服务我们、保护我们的智能伙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