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街头从今天起多了一双双“隐形的眼睛”——2025年8月19日,沈阳公安交警正式上线“交通违法随手拍”平台,任何人拿起手机就能举报6类交通违法行为。
违法停车、抢占专用车道、逆行、闯禁令标志……这些过去可能一闪而过的场景,如今都能被一键上报。
我那天刚好在中街口等红灯,一辆黑色SUV径直逆行冲了过来,行人都吓得往后退。
我掏出手机,本想录个视频发个朋友圈吐槽,突然想起新平台刚上线——点开“沈阳公安交警”微信公众号,“随手拍”,勾选“机动车逆向行驶”,拍下视频,填了车牌,点提交。
不到一分钟,这段违法影像就发出去了。
提交的那一刻,说不出的畅快。
这个平台能上报的违法类型有六类——违法停车、违法占用专用车道、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机动车逆向行驶、违反禁令标志、违反禁止标线。
操作比想象中简单:进入公众号,找到“随手拍”,看一遍须知,选违法类型、拍照或视频,填时间和地点、车牌,按提交就行。
违停只能即时上传,所以拍完就要赶紧发;其他类型可以传视频或照片,留点备注也行。
其实类似的尝试在国内其他城市早就有先例。
北京交警的“随手拍”平台上线四年,613万注册用户,收到超千万条投诉线索,录入执法系统的就有577.6万起,传唤处罚3.2万起,还有三百多人因为严重违法被拘留。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桩桩被及时制止的危险行为;是马路上多出来的几分安全感。
沈阳早在2020年也搞过“随手拍”的试点,当时两周收到1290例违法举报,531例被处罚。
再看看广州,有位叫王健的车主,一年举报了2277起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违规压线、霸占BRT专用道……他就像一位没有工牌的“隐形交警”。
而最近的一个热点是今年3月,沈阳的汽车博主于某因为城区道路超速,被网友用类似方式拍下举报,最后他自己承认了,交警依法处罚并批评教育。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关于公众监督与隐私边界的热议,有人觉得这是好事,有人担心被滥用。
我个人是支持的,至少我知道下次家门口的斑马线会安全些。
当然,也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让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好像每个人都在提防别人。
我倒觉得,这更多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监督”这两个字。
它不是随便找茬,而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安心出行。
说白了,没人愿意被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别违法。
想象一个场景:冬天的早高峰,路口风大得吹得人直流眼泪,一辆车突然停在公交站牌旁上下客,后面公交被堵得动不了。
这时候,一个路人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对着车拍两张照片。
或许车主还没意识到,这几张照片就会送到交警后台。
这样的情景如果多发生几次,司机们自然会有所收敛。
沈阳这次的“随手拍”没有什么复杂的门槛,不限谁来拍,只要你在现场、拍得清楚,交警都会受理。
平台刚上线,现在还没出统计结果,但从其他城市的经验看,普及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也许几个月后,我们就能在数据里看到马路秩序的变化。
当然,这也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对公共规则的态度。
开车的人,过马路的人,骑车的人,甚至坐公交的乘客,都在这张大网里相互牵连。
每一个随手拍下的画面,都是一次“别这样”的提醒,也是一次“我看见了”的宣告。
城市的文明,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一点一滴监督出来、遵守出来的。
所以,下次在路口等灯时,别只顾着刷手机。
抬起头,也许你会看到有人闯红灯,也许你会看到有人礼让三分。
无论哪一种,都是城市的一部分。
而现在,你有了一个新的选择——不仅仅是看见,而是参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