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着鼓励生三胎,结果让两个娃上学还得交罚款,真是有点矛盾吧?
今年开学季,各地交警加大力度查电动车接送学生的情况,超载、用货运三轮车拉娃、没戴头盔的,一旦被查到,得罚款。
可这家长们也真是够苦的:响应多生政策,家里两个娃得接送,车子挤得动不了,电动车后座只好带一个,要不怎么让大娃自己走?
一方面是严打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养娃的实际需求,“接娃难”的问题让家长们愁得快要变成白发了。
接娃需求和交规冲突
早上七点,学校门口已经堵得满满当当的了。
停车场里车队排得长龙,喇叭声此起彼伏,好像在拉响大会战的序幕。
在人行道上,家长们推着电动车左躲右闪,后座的小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困意朦胧,迷迷糊糊的样子。
这种画面每天都在全国各地上演,早已融入了城市的日常生活。
以前电动车是家长接送孩子的“绝佳帮手”,既方便又灵活,还省钱,没想到现在却变成了令人头疼的麻烦事。
骑车接孩子怕被扣分罚款,不骑吧,又找不到更合适的办法。
郑州的张女士每天都骑着电动车送10岁的儿子上下学,这阵子她愈发谨慎,总怕哪个细节不符合规定被交警逮住。
路口的交警明显比以前多了不少,查得也比以前更严了。
让人更头疼的是,多子女家庭遇到的那些难题。
李女士在杭州家里有两个娃,大的13岁,小的6岁。
李女士开车接送,路上老堵得动不了;骑电动车呢,又只能带一个孩子。
每天送孩子上下学,她都得精打细算,有时候不得不跑两趟,既费时又费劲。
现在二胎三胎政策一推行,每家需要一口气照顾好几个娃的家庭越来越多,但说到电动车载人的规矩,可还没有跟着变。
不少爸妈心存侥幸,觉得以前带两个孩子也没出啥大乱子,突然要严查,真是让他们猝不及防。
之所以会碰上“严查”跟“需求”过不去,是因为各地交管部门正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搞专项整治。
青海大通的做法挺有代表性,交警不仅在学校门口加大查处违规车的力度,还会走进校园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
他们让学校制定完善的校车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每次出发前都得清点人数、检查车辆状况。
到2024年,相关部门查封了三辆非法接送学生的“黑校车”,这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抑制安全隐患的作用。
在方城,处理力度明显加大,当地对电动车违规操作采取了“零容忍”的方针。
无论是没有牌照就上路、闯红灯,还是违法载人、不戴头盔,一旦被抓到就得立刻罚款。
再者,违章的照片和行为会在路口的大屏幕上展示,这效果挺明显,起到了挺好的警示作用。
电动车接娃难题
不少家长被罚了之后满脸迷茫,心里在想:“都是电动车,为什么别人能带娃,我却不行?”
其实问题出在电动车的类型上,不同的车型对于载人的规定可大不一样。
最普遍的还是那种带脚蹬的电动自行车,这是属于非机动车类型,也是家长用来接孩子最常用的工具。
依照全国统一的规定,它允许载一名12周岁以下的小孩。
要是孩子还不到6岁,就得用安全座椅;骑车的家长得年满16岁。
要是骑的是蓝牌的电动轻便摩托车,就不能再搭人了。
这种车虽然长得像电动车,可实际时速在25到50公里之间,算是机动车,骑手得有驾照。
有的家长搞不清楚,以为只要是电动车就能带孩子,结果一被交警拦下来才发现自己骑的是轻便摩托,载人一次罚款20到200元。
黄牌的电动摩托车如果时速超过50公里,那也是机动车,得有驾驶证,还得挂牌。
它能在一个人,不过的是成年人才能行。
关于货运三轮车,不管是电动的还是油烧的,都绝对不允许载人。
道路交通安全法里讲得很明白:货运机动车是绝对不能载人的。
有的家长觉得车斗挺宽敞,装两个孩子也没问题,可他们没想到,一旦突然刹车,孩子很可能被货物碰伤或者掉出车外。
另一种情况是那种违规的三四轮车,大部分都没有列入工信部的目录,也没有取得CCC认证和合格证,安全性能呀,根本就不靠谱。
都没拿到上路的资格证,更不用说接孩子这事了。
也许有家长觉得“管得太紧”,可是交管部门的这些严格规定,本质上都是为了避免电动车载人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的承重一般不超过300斤,假如后座上坐个大人,再加上孩子,总重量一不小心就会超出限额。
这个时候车把会变得特别沉,转弯的时候容易跑偏失控。载上任之后,电动车的重量增加,刹车距离也会拉长。
原本还能及时刹住的情况,可能会变成撞到前面那辆车。
再加上,重心会向后、向上偏移,碰到坑洼的路面或者要避让行人时,车子很容易就会倾倒。
疏堵结合解接娃难题
其实,面对紧张的管理措施和现实中接送的难题,家长们还是有不少合规的办法可以选。
搞清楚规矩,挑对办法,既能解决接送的事,又能把安全放在心上。
要想靠谱些,得挑对车型。孩子还在12岁以下,选个符合规定的电动自行车才踏实,别忘了上牌以后再骑上街。
千万别为了方便就买电动轻便摩托车或货运三轮车,这些车本身就不太适合用来接送孩子。
用电动自行车带孩子,可得认真遵守载人的规矩:只能带一个人,不管孩子多大,都不能边带两个。
孩子得乖乖正面坐在后座的固定位置上,别侧着、反着,也别站在脚踏板上。
六岁以下的娃儿一定得用安全座椅,大小人都得戴符合3C认证的头盔才行。
要是家里有两个娃儿,或者那孩子超过16岁,其它的办法也有不少。
让年龄大的孩子自己骑符合规定的电动车去上学,挑个时速在25公里以下的款式就行了。
如果家门口有公交或地铁的线路,不妨让孩子自己试着搭乘一下公共交通工具。
提前和孩子商量好行走路线,教他怎么认站牌,还要提醒他把书包收好、放稳。
另外,学校提供的集体接送服务也挺不错的,算是个挺好的选择。
现在不少中小学都搞了校车或者专属公交,从小区门口直奔学校,车上还有老师盯着,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家长们还可以在小区的群里组个车队,轮流开车送孩子,既减轻了负担,又能增进邻里之间的关系。
除了家长自己主动去适应这些规定之外,不少地方也在搞政策调整,试图平衡接娃的需求和交通法规之间的矛盾。
江苏、安徽、河北这几个地方,早就把电动自行车载人的年龄限制放宽到16岁了,福建也准备从2025年11月1日开始跟着执行。
这就意味着,初中生也能合法地搭着父母的电动车去上学了。
这些地区的经验显示,疏导与堵截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效果更佳。
在江苏推行新政策之后,学校周边出现的违规载人情况降低了大约40%。
虽然政策宽松了,但安全标准不能放松,像头盔、座椅、载重限制这些规定依旧得严格遵守。
开学季接娃这事,归根到底就是安全跟方便之间的一个权衡罢了。
严查不是为了目的,而放宽政策也绝不是放纵。
不管是家长守规矩,还是部门改进政策,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安全顺利来上学、开心快乐地回家。
我觉得随着规则变得越来越完善、配套措施也更加贴心,家长们接孩子的路子会变得越来越顺畅啦。
结语
等到每个孩子都能稳稳坐在正规的车辆上,家长也不再为“违规”还是“迟到”伤脑筋,这条送孩子的路,才能真正承载孩子的笑颜,也容得下家长的放心。
提到的参考资料,第一篇来自光明网,标题是《电动自行车新规9月起实施,有这些新变化→》,发布时间是2025年7月25日;第二篇来自台海网,标题是《年龄放宽了!福建新规:电动车可载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发布时间是2025年8月16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