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汽车圈里有个消息可以说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那就是关于小鹏汽车的一系列新动态。
很多人可能印象还停留在前段时间,大家还在为新能源车企的竞争激烈、盈利困难而担忧,但小鹏汽车突然公布的半年报和未来的发展计划,就像是平地一声雷,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和好奇。
大家都在问,这是怎么回事?
小鹏汽车是怎么办到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仅营收数字好看了这么多,甚至在一些关键指标上还超过了像特斯拉这样的国际巨头,而且它的老板何小鹏还敢放出话说,九月份的销量要超过四万台。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天就来把这件事里里外外说个明白。
首先,咱们得看看最实在的东西,就是钱。
做生意嘛,最终还是要看赚不赚钱,或者说,公司经营得健不健康。
根据小鹏汽车公布的财报,今年上半年,他们的总收入达到了340.8亿元。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我们来做个对比就清楚了。
去年同一时期,这个数字是146.6亿元,也就是说,短短一年时间,小鹏汽车的营收差不多翻了一倍还多,增加了将近200个亿。
算下来,平均每天的进账就高达1.89亿元。
这个增长速度,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确实是非常惊人的。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光看收入没用,不是还在亏钱吗?
这话没错,财报显示小鹏上半年确实还亏损了11.4亿元。
但是,看问题要看全面。
去年上半年,小鹏亏了多少呢?
是26.5亿元。
这么一比,亏损的金额减少了超过一半,少了整整15个亿。
这就说明,小鹏汽车的“止血”能力变强了,花钱变得更有效率,离赚钱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更关键的是一个叫“毛利率”的指标。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但说白了很简单,就是卖一辆车,刨去造这辆车的材料、人工等直接成本后,还能剩下多少利润空间。
这个数字越高,说明公司的产品越有竞争力,也越会赚钱。
今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的毛利率达到了17.3%,不仅是它自己有史以来的最高点,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超过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行业标杆——特斯拉同期的17.2%。
这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
过去我们总觉得国产车是靠低价走量,利润很薄,但现在小鹏用数据告诉大家,我们中国的车企不仅能造出好车,在盈利能力上,也开始有底气和国际顶尖对手掰手腕了。
有了这样的成绩,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鹏账上还躺着超过475亿元的现金,这充足的“弹药”,就是他们敢于规划未来的最大底气。
那么,底气有了,小鹏打算怎么干呢?
这就得说到何小鹏在电话会议上透露的几件大事了,这才是解开小鹏未来发展蓝图的关键。
第一件大事,就是产品策略的重大调整,简单说就是“两条腿走路”。
以前小鹏主打的是纯电动车,虽然环保、科技感强,但总有一部分消费者会因为充电不方便或者长途出行的续航问题而犹豫。
现在,小鹏想通了,他们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一款全新的增程版MPV车型,叫小鹏X9。
什么是增程车呢?
通俗点讲,它就像一个“自带充电宝”的电动车,既能充电用电,也能加油发电,彻底解决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这款X9,光用电就能跑超过450公里,足够日常城市里用了,而加上油,总续航里程能超过1500公里,别说跨省,就是跑个小长途都绰绰有余。
而且这款车定位在40万级别,直接瞄准了高端家庭用户市场。
这一下,小鹏的产品线就丰富起来了,能满足更多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再加上他们即将上市的全新小鹏P7,据说预定情况非常火爆,远超预期,所以何小鹏才有信心喊出“9月销量稳超4万”的目标。
第二件大事,是把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布局真正的自动驾驶。
何小鹏宣布,小鹏计划在2026年就要量产能够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的车型,并且要亲自下场做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试运营。
L4级别是什么概念?
就是在一个划定的区域内,车辆可以完全自己驾驶,不需要人类司机干预。
这和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辅助驾驶有本质区别。
更重要的是小鹏的做法,他们强调的是“前装量产”,意思就是这个L4的能力不是后期改装上去的,而是车子在工厂生产出来的时候,就天生具备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
这就好比一个人天生就视力好、大脑聪明,而不是后天戴上一副复杂的眼镜。
这显示了小鹏想从根本上打造一个真正的智能移动终端,而不是简单地给汽车增加一些功能。
而要实现上面这些宏伟的目标,就必须有强大的技术做支撑,这就是第三件大事,也是小鹏的核心竞争力——自研核心技术。
何小鹏坦言,目前行业里头部的辅助驾驶功能其实水平都差不多,差距不大。
那怎么才能领先别人一步呢?
小鹏的答案是:用绝对强大的计算能力来碾压。
从新款的G7和P7开始,小鹏的高配车型将会搭载三颗自己研发的“图灵AI芯片”,总算力能达到2250TOPS。
这个数字可能很抽象,我们打个比方,它就相当于给汽车装上了一个超级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目前市面上其他旗舰车型的好几倍。
这么强的“大脑”是用来干嘛的呢?
就是为了在车上运行极其复杂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这就好比,别的车机系统还停留在执行固定程序的阶段,小鹏的车已经开始学习像人一样去“思考”和“理解”复杂的交通世界了。
何小鹏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未来一年半的时间里,让小鹏的智能驾驶在安全性、可用场景和用户体验上,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真正向着解放司机的方向迈进。
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我们就能看清小鹏汽车的整个战略布局了。
亮眼的财务数据,是他们敢于投入的底气;增程和纯电两条腿走路的产品线,是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获得稳定的现金流;而投入巨资自研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则是为了在未来十年的智能汽车竞争中,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起别人难以逾越的壁垒。
这不再是简单的造车卖车,而是在下一盘关于未来出行方式的大棋。
小鹏汽车的这一系列动作,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战略转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进步。
它们正在从模仿者、追赶者,逐渐向着创新者和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开始在技术、品牌和盈利能力等全方位,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