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6日小米YU7正式发布价格之后,订单的话题就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1小时收获订单28.9万个#、#锁单支付订金的有12万#、#1晚上卖了500个亿#,这些话题都成为爆款车小米YU7的注脚。四度传播研究院™将带您了解这几天小米YU7订单在全网产生的话题以及影响。
小米YU7以25.35万-32.99万的售价,直击特斯拉Model Y等热门车型的核心竞争区间。这一价格策略充分展示了小米汽车的市场定位以及营销重心。在20-30万元价格区间,消费者对于车辆的品质、性能和智能化配置有着较高的期望,小米YU7通过提供丰富的配置和出色的性能,满足受众的差异化需求。
从价格和成本上看,这次的YU7并没有采取更加低廉的价格,并没有击穿20万的价格防线,这是因为小米YU7依托了自身生态链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在保持高配的同时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协同,小米能够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从而支撑起自身的定价。此外,根据财务报表显示,小米汽车业务毛利率已从2024年的15.4%提升至17.1%,为未来的价格调整和产品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我们再来看看大家关注的订单问题,6月26日22点开启订购后,公开渠道显示,小米YU7在3分钟内创造了20万张大定订单、锁单超12万的成绩,打破了小米自家SU7创造的纪录。当然,这样的火爆程度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汽车从业者对于新车销售的认知,我相信雷军本人也对YU7如此受欢迎感到吃惊。
在各品牌粉丝的助推下,舆论场上的声浪被彻底激活。华为董事余承东的抖音评论区被小米YU7刷屏、彻底沦陷;东风日产高管亲自下场锐评小米用户,称其为“一群愚忠的品牌粉丝”,后又道歉删博;雷军、王腾等小米高管则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文庆贺,何小鹏晒出了订车的截图,大家都好像喜气洋洋……
不过,欢呼与质疑之后,真正的考验来了,企业突然发现,过量的订单也会产生问题。随着订单量的激增,小米YU7的交付时间成为全网诟病的重点。
四度传播研究院™分析了6月28日-6月30日全网有关小米YU7的传播数据,截至6月30日23点59分,有关小米YU7的声量超过了188.5万条,其中视频的声量数据超过了100万条。从受众对小米YU7的态度来看,支持的更加支持,不喜欢的也更加不喜欢,全网负面声量超过了55万条,占据了接近30%的数据规模。
其中,东风日产高管就小米YU7言论道歉的新闻排在数据量第一位,而小米YU7在赛道测试时候,刹车片起火的负面新闻,则是互动最为积极的报道。同时,小米YU7订单转让和订单预期无法正常交付的新闻,排在热门搜索和四度传播研究院™重点关注的事件中。
原来,小米YU7一天的订单量,就差不多接近了小米汽车工厂年产能的上限,导致小米YU7有许多订单无法实现快速交付。冷静下来之后,许多车主才发现,在支付了定金后,自己有可能要一年多之后才能提车,于是后悔了。还有一些车主是在锁单之后才意识到交付期问题。
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车主发帖,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甚至有一些车主已经在各类投诉平台上针对YU7无法按时交付等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投诉。
此外,一些订车的消费者还表示,如此长的交付周期,可能会存在对于车主的两项损失:约15000元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可能会在明年取消,及最高30000元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也可能会在明年取消。
6月28日,小米汽车app更新了YU7预计交付时间:标准版:预计53-56周;Pro版:预计48-51周;Max版:预计33-36周。
四度传播研究院™的数据后台显示,6约28日-6月30日的72小时内,小米YU7与订单交付相关的全网数据量就达到了50万条,其中负面声量达到了32.54%。此外评论达到了37.29万条,负面评论占比达到了36.19%。
从网上车主们投诉的内容来看,交付周期过长是导致大量用户退定金的主要原因。车主们晒出的截图显示,目前YU7的交付周期普遍在八个月左右。在发布会现场,雷军仅表示有“少量现车”可供交付,却未向公众透露如此漫长的交付周期。这也难怪不少已下单用户感觉遭到厂家刻意隐瞒,进而产生不满情绪要求退订。
这些投诉反映出小米在订单管理和交付流程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准确地向消费者传达交付信息,导致消费者预期与实际交付情况产生较大差距,进而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对品牌的信任度。
在这一背景下,多家车企的销售纷纷伸出“橄榄枝”,表示愿意全数补齐小米YU7退单的5000元定金。
据财联社6月30日报道,目前,蔚来、阿维塔和极氪均推出针对已预订包括小米YU在内的多个品牌车型的用户如转而购买自家产品,可享受退订补偿的相关政策。其中,蔚来、阿维塔以“抵扣车价”的方式进行全额补偿,极氪则奖励相应金额的积分。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位蔚来上海门店的销售人员表示,如果购买蔚来品牌旗下车型,可报销YU7锁单定金5000元;若选购乐道车型,也可报销5000元定金,但需经过店长申请报备;购买萤火虫车型则只可以报销2000元定金。
新势力车企普遍面临产能爬坡的困境,蔚来到现在月销量也没有超过3万,理想也在4万辆的门槛上徘徊,而刚刚发布的小米YU7上市后订单量暴增,但目前的产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交付周期过长。小米一期工厂年产量大概在15万台左右,即便开足马力实行早晚两班倒,也只能勉强达到年产30万台的水平。而主要负责生产YU7的小米汽车北京二期工厂,目前还处于验收阶段,最快也要到七八月份才能投入生产。产能不足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还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