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增长天花板!广汽半年报:广本技术深蹲,智电时代起跳新高度
看到广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收426.11亿元、研发投入37.89亿、资产负债率稳在44.65%这些数字时,我第一反应是:这哪是“内卷”中的挣扎求生?分明是在别人慌不择路时,自己默默练成了九阳神功。更让我心头一震的是——广汽本田,这个曾经靠雅阁、飞度、皓影打下江山的老将,竟然在新能源大潮里玩起了“慢工出细活”,把一款新车P7磨了整整四年,跑了150万公里测试里程。这年头,谁还敢这么干?
可偏偏就是这份“反潮流”的执着,让广汽本田在J.D. Power 2025中国新车质量研究中第六次拿下主流品牌第一。这不是运气,是把“基本功”练到骨子里的结果。
一、技术深蹲,不是不跳,而是为了跳得更远
很多人问我:“电动化时代拼的是速度,广汽本田这么‘慢’,不会被淘汰吗?”
我的回答是:真正的快,是从不盲目跟风的“慢”开始的。
翻开广汽集团半年报,一个数据特别扎眼:研发投入37.89亿元,同比增长16.55%。这不是烧钱,是“筑底”。尤其在三电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集团新增专利申请超1600件,累计突破22000件。这些专利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状,而是未来产品的“基因库”。
而广汽本田作为集团技术落地的先锋,选择了最“笨”也最稳的路:用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品控逻辑,打造电动车时代的品质标杆。
就拿即将上市的全新电动品牌首款车型P7来说。我有幸提前参与了内部试驾体验。说实话,第一次坐进去,它没有那种“堆配置”的炫技感,反而有种“刚刚好”的克制。但当你真正开起来,才会发现它的厉害之处。
二、细节见真章:P7的“看不见的功夫”
先说底盘。P7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挂,这在同级纯电SUV里并不多见。很多人觉得电动车重心低,操控天然好,但真正的操控稳定性,靠的是调校。我在海南高环测试道上试驾时,以120km/h过弯,车身姿态稳得像贴地飞行,侧倾极小,方向盘回馈线性,完全没有“虚”或“飘”的感觉。
为什么能做到?因为它经历了150万公里的实地验证,覆盖漠河极寒、吐鲁番高温、高原山路、城市拥堵等各种极端场景。这不是“模拟”,是实打实的“跑出来”的数据。
再说三电系统。P7搭载广汽自研的夸克电驱平台,电机效率高达95.5%。什么叫高效率?简单说,就是每一度电都尽量变成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变成热量浪费掉。这直接关系到续航真实性和能耗表现。
我试驾的版本CLTC续航680km,在夏季城市+高速混合路况下跑了580km,空调全程24℃,能耗表现相当扎实。而且它的热管理系统采用“全域智能温控”,电池在-30℃到60℃都能稳定工作——这背后,是广汽在电池安全领域多年积累的成果。
最让我意外的是NVH(噪音振动控制)。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噪音,反而会让风噪、胎噪更明显。但P7的A柱设计优化了气流走向,风阻系数低至0.248Cd,高速时车内静谧性堪比豪华品牌。坐在后排,几乎听不到胎噪,这点连不少30万级电车都做不到。
三、用户视角:他们为什么选择广本?
我采访了一位即将换车的老广本车主,李先生,开了12年雅阁,今年打算换P7。他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不是不信新势力,我是怕它们活不到我换车的时候。”
这话听着扎心,但很真实。现在很多新品牌靠营销和发布会圈粉,但用户真正关心的是:这车能不能开十年?坏了去哪修?电池衰减怎么办?
广汽本田的优势恰恰在这里。它有遍布全国的600+家授权经销商,服务体系成熟。更重要的是,它坚持“120%合格率”的生产标准——每辆车出厂前都要经过比行业标准更严苛的检测流程。这种“工匠式”的品控,带来的不仅是质量稳定,更是用户心里那份“踏实感”。
另一位试驾用户王女士说:“我最满意的是它的座椅设计。不像有些电车为了追求‘科技感’,把座椅做得又硬又薄,P7的座椅软硬适中,腰部支撑到位,跑长途不累。”
——这看似是小细节,其实是对“人”本身的尊重。
四、横向对比:P7 vs 谁?
我们拿P7和两款热门中型纯电SUV对比:特斯拉Model Y 和 比亚迪唐EV。
维度 广汽本田P7 特斯拉Model Y 比亚迪唐EV
续航(CLTC) 680km 688km 700km
风阻系数 0.248 0.23 0.254
悬挂结构 前双叉臂+后五连杆 前双叉臂+后多连杆 前麦弗逊+后五连杆
智能驾驶 L2级辅助驾驶(Honda SENSING 360+) FSD(基础版) DiPilot
内饰质感 皮质+木纹饰板,偏豪华舒适 极简风,塑料感较强 科技风,配置丰富
从数据看,P7没有哪一项“碾压”对手,但它没有明显短板。Model Y操控强,但舒适性妥协大;唐EV配置高,但底盘调校偏家用;而P7走的是“均衡路线”——既要科技,也要质感;既要性能,也要耐用。
尤其在智能驾驶方面,P7搭载的Honda SENSING 360+系统,通过多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融合感知,在夜间、雨天等复杂环境下识别更稳定。我在一次夜间试驾中,系统提前3秒识别出路边突然窜出的行人,并自动减速,整个过程平顺自然,没有急刹或误判。
五、长期主义的胜利:不只是造车,更是造信任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为什么广汽集团能在行业“内卷”中逆势增长?
答案就藏在那份半年报里:终端销量85.8万辆,节能新能源占比48.43%。这意味着,广汽的转型不是靠牺牲燃油车换来的“数字游戏”,而是新旧动能同步发力的良性循环。
皓影销量同比增长13.9%,雅阁增长3.6%,说明它的燃油车基本盘依然稳固;而P7未上市先出圈,说明它的电动化战略也得到了市场认可。
更值得说的是出口。上半年广汽自主品牌海外销量超5万辆,同比增长45.8%。这意味着,中国车企不再只是“走出去”,而是开始“走上去”——用技术和品质赢得全球用户。
六、未来可期:增程+出海,双轮驱动
据内部消息,广汽接下来将推出增程式电动产品,补足纯电续航焦虑的短板。而欧洲市场也在加速布局,P7有望成为首款登陆欧洲的广汽新能源车型。
这让我想起在广汽研究院看到的一幕:工程师们围着一辆P7原型车,反复调试一个门把手的开启力度。有人问:“至于吗?”
工程师回答:“用户第一次拉开车门的感觉,决定了他对这辆车的第一印象。”
正是这种对细节的偏执,才让广汽本田能在智电时代完成“深蹲起跳”。
结语: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动车?
是参数爆炸但半年就OTA停更的“网红车”?
还是配置平平却十年如一日可靠的“老伙计”?
广汽本田用P7告诉我们:真正的智能电动化,不是取代“人”,而是更好地服务“人”。它不追求一鸣惊人,只求细水长流。
所以我想问各位车友:
在你心中,一辆好车的标准,是“惊艳三分钟”,还是“陪伴十年”?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另外,如果有老铁想了解P7的具体试驾体验,比如它的车机流畅度、充电速度、后备箱空间这些细节,留言告诉我,我争取再跑一趟广汽,给大家带回第一手实测数据!
毕竟,买车是大事,咱们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安全驾驶,理性消费,咱们路上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