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nm芯片流片成功,蔚来迈出勇敢第一步,更大挑战仍在前方

在2024年的蔚来科技创新日上,李斌公布了一项重要消息:蔚来自主研发的智驾芯片「神玑 NX9031」已成功完成初次流片,这是全球首款采用5纳米工艺的车用高性能智能驾驶芯片。此消息令业界震惊,出乎众多专家的预料,打破了技术瓶颈,蔚来以及其他新兴品牌如蔚小理正在积极行动。

5nm芯片流片成功,蔚来迈出勇敢第一步,更大挑战仍在前方-有驾

蔚来自主研发芯片的计划其实早有端倪。今年四月,蔚来的李斌曾透露,去年公司购买了大量的英伟达芯片,这导致了巨大的资金支出,因此公司转向自研芯片以降低成本。他提到,自研的一颗芯片能达到四颗英伟达Orin X芯片的性能。

汽车厂商研发自动驾驶芯片主要集中在NPU的开发,而CPU、GPU、接口和片内通信等则采用市场上现有的标准IP,大大简化了芯片研发的复杂性。

蔚来最新披露,「神玑 NX9031」是业界首款采用5nm车规工艺的高级智驾芯片,它和相应的底层软件均由蔚来自行设计,包含超过500亿颗晶体管,拥有32核心的CPU架构,内置LPDDR5x 8533Mbps速率的RAM,处理延迟低于5ms。一颗这样的芯片即可实现四颗业界顶尖芯片的性能。据悉,蔚来的旗舰轿车ET9将首先使用这款智驾芯片和SkyOS·天枢系统。蔚来的AI操作系统Banyan3预计将于8月底推送更新。

5nm芯片流片成功,蔚来迈出勇敢第一步,更大挑战仍在前方-有驾

自2020年起,蔚来已经组建了一个超过800人的芯片研发团队。目前全球能够生产5纳米芯片的只有台积电和三星。由于台积电的产能紧张,选择三星成为了一个更经济的选择,其费用比台积电低30%。

实际上,不仅是蔚来,小鹏和理想也都在加快自研智驾芯片的步伐。据报道,小鹏正在与索喜合作进行芯片设计,理想则在去年加强了其芯片研发团队,目前团队规模约200人。理想的芯片技术负责人秦东,是三家中唯一没有华为海思背景的高层。

最新的报道指出,小鹏汽车的自研智驾芯片也已经送去流片,预计将在8月收到成品。这表明小鹏在自研芯片领域的努力也在取得进展。

芯片流片成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明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流程已经完成,包括电路设计、布局设计,以及生成制造芯片所需的光罩文件。使用光罩可以将电路图案转移到硅片上,通过光刻、蚀刻和沉积等工艺步骤最终生产出带有电路的芯片。

流片成功还意味着已经生产出第一批试制芯片,并进行了封装和初步测试。这些测试没有发现重大缺陷,且芯片的功能和性能初步验证达到设计要求,这意味着芯片已准备进入下一阶段的优化和大规模生产。

据估计,一次芯片流片的成本大约在4000万到5000万美元之间。这意味着蔚来进行了重大投资,随着理想和小鹏的跟进,英伟达可能感受到市场的压力。这也间接表明,智驾芯片的研发门槛已被国内车企达到,国内新势力有能力挑战现有的技术领先者。

蔚来芯片流片成功后,还面临许多挑战。首先,从流片成功到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华为的经验所示,自研芯片的成功依赖于足够的出货量来支持,华为的手机芯片依赖其Mate、P系列和Nova系列的大量出货。蔚来如果只依靠自家车型来消化智驾芯片,未达到一定的量级,芯片业务可能难以覆盖研发成本。

同时,蔚来现在涉足多个重资产业务,包括手机、充电桩、换电站和芯片,虽然这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但也对公司的现金流构成了挑战。

另一个大考验是潜在的制裁风险。例如去年,OPPO宣布在3月成功流片自研应用芯片,并计划三季度量产。但突然之间,OPPO宣布放弃自研芯片项目,迅速解散团队,连台积电也未得到通知。去年OPPO已经研发出SP芯片、电源芯片,正准备进入CPU芯片的研发,但因为感受到某种压力,OPPO不敢成为下一个华为。

5nm芯片流片成功,蔚来迈出勇敢第一步,更大挑战仍在前方-有驾

OPPO前副总裁沈义人也曾暗示,金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其实不算大问题,而金钱无法解决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难题。

5nm芯片流片成功,蔚来迈出勇敢第一步,更大挑战仍在前方-有驾

目前蔚来已成功开发智驾芯片,引发了行业内一些关于蔚来可能面临的压力和风险的讨论。毕竟,研发和生产是两码事,蔚来目前依赖三星或台积电进行芯片代工生产,是否存在国产的备选方案,这是蔚来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同时,蔚小理等顶级国内车企均在自主研发智驾芯片,这显然是国内领先车企决定解决芯片依赖问题的明显信号。

实际上,根据行业内部的消息,中国的车企将逐步接受芯片自主率的检查,必须提前准备应对可能的极端压力。随着中美在高科技领域,如AI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竞争加剧,车企必须自行准备,防止在汽车芯片上遭遇技术封锁。

5nm芯片流片成功,蔚来迈出勇敢第一步,更大挑战仍在前方-有驾

从目前蔚来这款芯片的情况看,作为蔚小理中最先完成流片的新势力车企,蔚来似乎在通过这款芯片改变其企业形象,蔚小理正逐渐向技术导向转变。若无夸大其词,这款5纳米智驾芯片已站在国内技术前沿。

蔚来已经勇敢地迈出了打破技术依赖的第一步,但后续的挑战仍然严峻。

在汽车芯片领域,中国车企最担心的是重蹈覆辙,经历类似于手机行业的技术封锁。据悉,今年英伟达向中国交付了100万颗性能仅为原型15%的定制版H20芯片,尽管价格不菲,这种芯片仍然受到中国企业的热捧,国内企业必须提前预定才能获得。

尽管英伟达尽量缩短交付时间,市场的需求压力仍旧巨大,大约有1.5万到2万家AI初创公司在等待成为英伟达的客户。

一位了解台积电的行业资深人士透露,由于产能有限,英伟达通常优先满足欧美大客户的需求。而被供给给中国的是性能较低的版本,这些客户并不在优先名单上,即便如此,还是需要排队等待。

5nm芯片流片成功,蔚来迈出勇敢第一步,更大挑战仍在前方-有驾

这种对昂贵且性能不佳芯片的渴望,促使中国车企开始反思和觉醒,目前中国车企正在寻求降低成本,而一旦突破核心芯片技术的自主权,长期成本将大幅降低,同时品牌的附加值也将得到提升,高端路线需要技术支撑,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端车型将更受消费者青睐。

无论是蔚小理还是比亚迪,初期的巨额投入在所难免,但芯片量产后的成本优势和技术迭代将是他们的初衷。

然而,目前的问题是,蔚来为自家芯片预留了替换的时间和产品空间,但其汽车的销量可能不足以支持芯片的迭代升级,没有大量出货的芯片难以进行快速迭代和性能优化,蔚来的高烧钱速度与芯片的低出货量可能导致项目失败,紫光展锐便是一个反面教材,因为缺乏足够的客户而难以持续。此外,由三星代工的这款芯片,不论采用的是ARM还是X86架构,都有其局限性。

若项目未能成功,蔚来可能在一两年后转向第三方芯片供应商,总体来看,蔚来是花大钱购买了一个自研的机会,关键在于如何让芯片业务走向量产并存活下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从国内汽车厂商的坚持以及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来看,这一步显示了企业的勇气,企业的技术研发需要行业内更多企业具备华为那样的勇气和攻坚精神。蔚来、理想和小鹏在智驾芯片上的低调研发可能预示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准备走向核心技术自主化的道路,这种“华为精神”的兴起,无论前路如何,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值得我们继续期待。#深度好文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