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车主都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觉得汽车就得每 5000 公里保养一次。
每次里程数一到,就火急火燎地往 4S 店跑。
可你有没有想过,这 5000 公里一保养的 “铁律”,真的适合每一辆车吗?今天咱就好好唠唠,汽车保养周期那些事儿。
在汽车保养这件事上,大家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盲目遵循 5000 公里保养的说法。
4S 店这么宣传,很多车主也就信了,认为只要到了这个里程数,就必须把车送去保养,该换的换,该修的修。
可实际上,不同车型、不同使用情况,保养周期千差万别。
有些车开了 5000 公里,车况还跟新的一样;有些车还没到 5000 公里,却已经毛病百出。
这时候,还执着于 5000 公里一保养,要么过度保养花冤枉钱,要么保养不及时伤车。
为啥不能单纯按 5000 公里来定保养周期呢?
这里面门道可多了。
首先,机油的品质就大不一样。
现在市面上的机油,从矿物油到半合成机油,再到全合成机油,性能和耐用度天差地别。
矿物油,它的基础油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杂质相对多些,润滑和保护性能有限,一般跑个 5000 公里左右,性能就大打折扣,确实得换了。
半合成机油呢,是在矿物油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合成成分,性能提升了,保养周期能延长到 7500 公里上下。
全合成机油就更牛了,用的是人工合成的基础油,分子结构更均匀,抗氧化性、抗磨损性超强,跑个 10000 公里甚至 15000 公里都没问题。
所以,光看里程数,不考虑机油品质,那可不行。
其次,咱们的驾驶习惯和行驶路况,对保养周期影响也特别大。
有的人开车,那叫一个猛,起步一脚油门,刹车一脚踩死,频繁急加速、急减速。
这种激烈驾驶方式,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磨损自然就快,保养周期就得缩短。要是你经常在拥堵的市区开车,车子走走停停,发动机长时间怠速,不仅容易产生积碳,机油也更容易变质,可能 4000 公里就得考虑保养了。
反过来,要是你开车稳稳当当,经常跑高速,路况好,发动机能保持稳定运转,那保养周期适当延长个一两千公里也没问题。
那到底该怎么判断汽车是不是该保养了呢?
很简单,看机油状态。机油就好比汽车的 “血液”,它的状态直接反映了车辆的健康状况。
打开引擎盖,拔出机油尺,先看看机油的颜色。正常的机油是琥珀色、透明的,要是颜色变得又黑又浑浊,跟墨汁似的,那就说明机油里杂质太多,该换了。
再用手指捻一捻机油,感受下它的黏稠度。
如果感觉稀稀拉拉,没什么黏性,或者里面有颗粒感,这也意味着机油该下岗了。
另外,现在很多车都有电子机油尺,通过行车电脑就能查看机油的液位和状态,更加方便快捷。
除了机油,像空气滤清器、火花塞、刹车片这些部件,也得定期检查。空气滤清器脏了,进气量不足,发动机动力下降,还费油,一般 1 万公里左右就得检查,脏了就换。
火花塞关乎点火性能,要是点火不良,发动机抖动、油耗增加,普通火花塞 2 到 3 万公里换,好点的铱金火花塞能跑 8 到 10 万公里。
刹车片磨损到一定程度,刹车距离变长,关乎行车安全,每次保养都得重点检查。
汽车保养不能死盯着 5000 公里这个数字。
得综合考虑机油品质、驾驶习惯、行驶路况等因素,多关注机油状态和关键部件的情况,才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爱车的保养周期。
这样既能保证车子性能良好,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各位车主朋友,你们平时是怎么给爱车保养的呢?
是严格按照 5000 公里一保养,还是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方法?
点个关注,评论区分享分享,咱们一起交流交流,让爱车都能健健康康多跑几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