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美不大力推广“氢能源车”,是因为氢专利都在日本手中吗?

氢能源车为何在中国美国遇冷?真相远比"专利卡脖子"更现实

最近有个话题挺有意思:为什么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汽车大国,对氢能源车都不怎么上心"?反倒是日本这个弹丸之地,把氢能源当成了"国策"在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肯定是因为日本把专利都占了,别人玩不转。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中美真的没在氢能源车上下功夫吗?

先说个冷知识:其实中国和美国在氢能源车上投入的资源和精力,远比大家想象的多得多。美国早在2003年就搞了个"氢燃料倡议",砸了12亿美元进去。当时的总统小布什还信誓旦旦地说,要让21世纪的孩子都开上氢能源车。加州更是夸张,前州长施瓦辛格直接规划了个"氢高速公路"计划,要在全州建满加氢站。现在加州跑的那些丰田Mirai、本田Clarity,都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

为何中美不大力推广“氢能源车”,是因为氢专利都在日本手中吗?-有驾

中国这边也不含糊。从"十五"计划开始,氢能源就和纯电、混动一起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方向。补贴政策更是给力,其他新能源车补贴都开始退坡了,氢能源车还能继续享受。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跑的上千辆氢燃料大巴就是最好的证明。广东、上海、京津冀这些地方都在建示范城市群,潍柴动力、上汽、长城这些大厂也都在真金白银地往里砸钱。

所以问题来了:既然投入这么大,为什么现在氢能源车还是不温不火?真的是因为日本把专利都占了,别人玩不转吗?

为何中美不大力推广“氢能源车”,是因为氢专利都在日本手中吗?-有驾

专利问题真有那么严重?

说到专利,日本确实占了先机。本田2008年就推出了FCX Clarity试验车,丰田2014年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氢燃料车Mirai。从电堆到储氢罐,日本企业几乎把整个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都卡住了。日本公司持有的氢能源专利数量,曾经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

但这就意味着别人没法玩了吗?未必。首先,日本企业其实挺开放的。丰田2015年就宣布开放部分燃料电池专利,还跟中美企业有不少合作。中国的亿华通、加拿大的巴拉德这些企业,背后都有日本技术支持。其次,中国这几年在氢能专利上的增长速度飞快,连日本媒体都说"日本地位正在被动摇"。在一些工业用氢、重卡领域,中国技术已经能跟日本掰手腕了。

为何中美不大力推广“氢能源车”,是因为氢专利都在日本手中吗?-有驾

所以,专利壁垒并不是氢能源车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可能更现实、更残酷。

氢能源车的三大"硬伤"

为什么氢能源车叫好不叫座?说到底就是三个字:贵、难、慢。

为何中美不大力推广“氢能源车”,是因为氢专利都在日本手中吗?-有驾

先说贵。建一个加氢站动辄上千万,是充电站的几十倍。这还不算选址、审批、管道铺设这些麻烦事。结果就是加氢站建得少,车主用着不方便;用的人少,加氢站又亏本;加氢站一关,更没人敢买氢能源车——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美国加州就吃过这个亏,建了几十个加氢站,结果维护跟不上、氢气供应不稳定,很多站最后只能关门大吉。韩国更惨,全国四分之三的加氢站曾经一夜之间全部停摆。

再说车本身。丰田Mirai卖70多万,性能还不如同价位的电动车,续航也没优势。最要命的是加氢费用,加满一箱要七八百块,跑出来的里程算下来比充电贵多了。你想想,买个车贵、用着贵、修着也贵,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为何中美不大力推广“氢能源车”,是因为氢专利都在日本手中吗?-有驾

最后是发展速度。就在氢能源车还在纠结"鸡生蛋蛋生鸡"的时候,电动车已经突飞猛进了。现在700公里续航、20分钟快充的电动车比比皆是,价格也越来越亲民,充电桩更是遍地开花。站在国家、车企、消费者的角度,氢能源车的性价比实在太低了。

消费者的真实想法

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图什么?无非三点:便宜、好用、省心。氢能源车在这三点上,现在一个都占不到。

为何中美不大力推广“氢能源车”,是因为氢专利都在日本手中吗?-有驾

先说价格。70万买辆丰田Mirai,同样的钱能买两辆Model S还有找零。就算不考虑购车成本,日常使用费用也高得吓人。加一次氢够给电动车充十次电,这笔账谁都会算。

再说便利性。现在城市里充电桩越来越多,很多小区、商场、写字楼都能充电。但加氢站呢?全国加起来也没几个,出了大城市基本就找不到了。买辆车还得天天提心吊胆怕找不到地方加氢,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为何中美不大力推广“氢能源车”,是因为氢专利都在日本手中吗?-有驾

最后是保值率。电动车现在二手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氢能源车几乎没人收。为啥?因为买家太少,车商收了也卖不出去。花大价钱买辆车,开几年想换的时候发现没人要,这得多闹心?

为什么日本还在坚持?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既然氢能源车这么不划算,为什么日本还死磕?原因其实也很现实。

为何中美不大力推广“氢能源车”,是因为氢专利都在日本手中吗?-有驾

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石油、天然气几乎全靠进口。发展氢能源,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能源安全。而且日本在传统汽车领域优势太大,转向电动车等于要跟中美在全新赛道竞争,胜算不大。氢能源反倒是个能发挥他们技术优势的领域。

但问题是,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的。日本可以关起门来玩自己的氢能源,但其他国家不跟,这个市场就做不大。没有规模效应,成本就下不来,最后只能陷入恶性循环。

为何中美不大力推广“氢能源车”,是因为氢专利都在日本手中吗?-有驾

未来会怎样?

氢能源确实有很多优点:零排放、加氢快、续航长。在重卡、船舶、工业等特定领域,可能还是大有可为。但在乘用车市场,短期内很难看到翻盘的可能。

这不是说氢能源没前途,而是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等哪天加氢站像加油站一样普及,氢能源车价格降到跟燃油车差不多,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但这一天什么时候来?谁也说不好。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氢能源车就像个高材生,理论成绩很好,但一到实践就露怯。不是它不够优秀,而是现实太残酷。在它慢慢成长的时候,电动车这个"实用派"已经跑出去老远了。

说到底,汽车市场就是这么现实。再美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让普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就很难真正普及。氢能源车要翻身,光靠技术先进还不够,还得过得了"钱包关"和"便利关"。这两关不过,说什么都是白搭。#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