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车企的单月销量暴跌48%,却仍能稳坐地方经济头把交椅时,这个魔幻现实足以让人惊掉下巴。2023年一季度,东风集团净利润腰斩的财报与武汉6300亿地方债同时冲上热搜——这座汽车之城每赚18块钱就有1块来自东风流水线,但如今流水线上的机器声正变得越来越迟疑。究竟是一场壮士断腕的自救,还是慢性死亡的开始?
3月的车市像被扔进深水炸弹:东风雪铁龙C6直降9万,22万的B级车卖成白菜价。网友戏称“21万的老款C6全是缺点,12万的C6浑身是宝”。但掀桌狂欢背后藏着残酷算术:即便销量暴增11倍,单月也仅卖出1259辆,不及比亚迪汉一天销量。更荒诞的是,这场价格战竟由负债2354万的东风轻型车公司点燃——武汉财政局一纸讨债公告,意外撕开了地方财政与车企的“共生伤疤”。
湖北的汽车江湖正上演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岚图汽车高调碰瓷保时捷,微博喊话“你帕什么”;另一边其销售总经理任职未满一年便匆匆离职。新能源转型的焦虑肉眼可见:号称“高端梦想”的岚图,5月交付量刚突破3000台,这个数字还不够特斯拉上海工厂半日产能。而在十堰老基地,工人们对着空荡荡的燃油车生产线发呆,他们中许多人父辈曾参与制造东风EQ140——那款上世纪养活半个湖北的“功臣卡车”。
表面看,东风仍是湖北最耀眼的招牌:2022年蝉联省百强企业榜首,带动全省1400家配套企业。但显微镜下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新能源车占比跌破10%,主力车型风神E70七成销量靠网约车司机撑场。当地出租司机老李的话很扎心:“坐我车的客人总问为啥不换电动车,可他们不知道这些电动车就是咱东风造的。”更微妙的是,黄冈市政府正把赌注押在贾跃亭的FF91上,这个被网友称为“薛定谔的汽车”项目,至今连样车都没见过湖北的太阳。
6月的两份报告让东风尴尬癌发作。国际机构将东本、日产列入“转型蜗牛榜”,而自家“亲儿子”风神A9的残值率更跌出天际:17万买的新车,三年后二手贩子报价不到5万。网友调侃这是“工业理财产品”,只不过收益是负的。戏剧性的是,同期东风H股市值竟比A股高出188亿,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表明:同样的东风,境外投资者比国内股民多了三分幻想。
当武汉经开区忙着给岚图追加50亿授信时,隔壁襄阳工厂的机器突然安静了。这里曾年产20万台英菲尼迪,如今生产线改做电动车电池盒,工人数量砍掉三分之二。转型阵痛中最魔幻的,是东风内部流传的“三个和尚”段子:日系合资啃老本、法系合资躺ICU、自主品牌画大饼。而真实数据更残酷——东标和东雪上半年实际销量加起来,还不够理想L7一款车的零头。
某些专家总爱把东风困境归结为“船大难掉头”,却选择性忽略广汽埃安靠网约车市场年销16万的现实。当“借东风”变成“东风借”,那些高喊“打造中国底特律”的豪言,听起来就像给重症病人贴创可贴。更讽刺的是,在《漫长的告别》原著里,侦探马洛最终看透了虚伪的告别仪式——而今天的东风,或许正需要这种撕掉情怀滤镜的冷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