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亿亏损后紧急退市!吉利这步棋,是断臂求生还是无奈妥协?

2025年5月7日,吉利汽车突然宣布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这个消息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在汽车圈掀起轩然大波。

毕竟就在两年前,极氪001还创下过"每分钟卖出一台"的销售神话,如今却以月销暴跌80%的惨淡数据黯然退场。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玄机?咱们普通人买车选车,又该怎么看这场行业地震?

260 亿亏损后紧急退市!吉利这步棋,是断臂求生还是无奈妥协?-有驾

要说清楚这事,得从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去年9月在台州基地的那场讲话说起。当时他带着管理层重温创业史,发布了那份震动行业的《台州宣言》。简单来说,吉利要搞"战略收缩",把分散的资源重新捏合成拳头。最直接的动作,就是把极氪和领克合并成极氪科技集团,几何、翼真这些子品牌也都塞进银河体系。这就好比家里兄弟太多闹矛盾,当家长得把资源集中起来给最有出息的那个。

不过这整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拿极氪来说,过去四年砸了超过260亿研发资金,2024年单年研发就花了68亿,但账上累计亏损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更扎心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极氪001,曾经月销1.4万辆的爆款,到2025年4月直接腰斩到3000辆。反观竞争对手小米SU7,4月份一口气卖出3.2万辆,锁单量快赶上极氪半年的量。这就像班里原本的学霸突然被学渣反超,任谁看了都得着急。

260 亿亏损后紧急退市!吉利这步棋,是断臂求生还是无奈妥协?-有驾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吉利为啥非要让极氪退市?直接给钱输血不就行了?这里头门道可深了。首先,极氪在美国股市的日子实在不好过。股价长期在20美元上下晃荡,最低时市值才33亿美元,连蔚来、小鹏的零头都比不上。更要命的是,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像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每年光是合规支出就超过2000万美元。这就好比在人家地盘做生意,不仅要交高额保护费,还随时可能被赶出去。

不过退市也不是说走就走。极氪退市后能获得三张王牌:第一张是成本控制。以后极氪要和领克共用电子电气架构,光研发费用就能省下10%-20%。第二张是供应链优势。吉利搞了个中央采购平台,电池、芯片这些核心部件采购价能压低5%-8%。第三张是战略自由。不用再盯着季度财报,可以专心打磨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就像把参加短跑比赛的选手转到马拉松赛道,虽然短期成绩看不出来,但长期发展空间更大了。

260 亿亏损后紧急退市!吉利这步棋,是断臂求生还是无奈妥协?-有驾

不过这番调整也不是没有风险。极氪过去四年亏掉的钱,相当于把吉利过去三年净利润都赔进去了。2024年极氪净亏损58亿,资产负债率更是飙到131%,这放在普通企业早该破产重组了。更棘手的是,吉利内部资源整合也并非一帆风顺。听说极氪和领克合并后,光是采购部门就裁员了四分之一。虽然集团说这是提升效率,但员工们私下都在担心饭碗不保。

从市场反应来看,吉利这步棋走得确实冒险。极氪退市消息一出,不少车主都在担心售后服务会不会缩水。有位杭州的极氪001车主在论坛吐槽:"车刚提半年就遇上品牌退市,以后维修保养该找谁?"更让投资者焦虑的是,吉利为这次私有化要支付22.27亿美元,这相当于他们账上现金的三分之一。要换成普通家庭,相当于掏空六个钱包去救孩子,压力可见一斑。

260 亿亏损后紧急退市!吉利这步棋,是断臂求生还是无奈妥协?-有驾

不过换个角度看,吉利这波操作也有聪明之处。现在新能源车市竞争白热化,特斯拉天天降价,小米、华为这些跨界巨头又来抢地盘。传统车企想单靠某个高端品牌突围,难度不亚于在狼群里抢肉。把极氪收归吉利体系,至少能保证"活下来"。就像疫情期间很多小餐馆倒闭,但那些抱团取暖的连锁品牌反而活得更滋润。

说到未来,极氪能不能在30万以上市场站稳脚跟,关键要看三个动作:一是能不能把SEA浩瀚架构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二是能否解决老车主维权引发的信任危机,三是得想办法在智能化上追上小米这些后来者。最近有消息说极氪正在秘密研发L4级自动驾驶,要是真能搞出来,说不定还能打个翻身仗。

260 亿亏损后紧急退市!吉利这步棋,是断臂求生还是无奈妥协?-有驾

这场汽车行业的变局,其实给我们普通人提了个醒:买车不能光看广告和情怀,更要看企业的整体实力。就像找对象不能只看脸蛋,还得看对方家庭条件和成长潜力。对于投资者来说,极氪退市事件也敲响警钟:在新能源赛道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进化的生存者。

最后想问问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吉利这波操作是力挽狂澜还是无奈之举?要是你手头有极氪的股票,会考虑抛售还是继续持有?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