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易车新能源续航测试,严苛挑战,真实兜底实力揭晓

最近,关于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讨论又热闹起来了。

咱们老百姓买车,尤其是电动车或者混动车,最揪心的事儿是啥?

那肯定是续航。

2025易车新能源续航测试,严苛挑战,真实兜底实力揭晓-有驾

宣传单上印的续航里程,动不动就是七八百公里,听着特别美好,可真到了自己开,尤其是节假日拉着一家老小,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再开个空调跑高速,那电量(或者油量)就跟开了闸的水一样往下掉,仪表盘上的续航数字看得人心惊肉跳,总担心下一秒车子就得“趴窝”在高速公路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官方给的续航和咱们实际用起来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悬在所有新能源车主头上的问号。

不过,就在前几天,易车办了一场特别实在的活动,叫“新能源极限续航测试”,可以说是给咱们消费者办了件大好事。

他们把市面上最火的二十多个品牌,六十多款新能源车全都拉到了一块儿,搞了一场堪称“魔鬼级”的大摸底。

这场测试可不是平时那种温柔的城市路况测试,而是直接模拟了咱们最头疼的场景:满载高速行驶。

具体是怎么个“狠”法呢?

首先,每辆车都坐满了“人”,当然不是真人,是每个座位上都放一个70公斤重的假人,这完全就是模拟咱们一家五口出游的真实负重。

其次,所有车辆的驾驶模式都调成最费电的运动模式,而且把动能回收功能给关了。

这个动能回收,说白了就是车子在刹车或者滑行的时候能自己给自己充点电,关掉它,就等于断了车子“自救”的后路,纯粹靠硬实力消耗。

最后,车内空调统一开到22度自动模式,然后所有车以120公里的时速在专业的高速环形跑道上一直跑到彻底动不了为止。

2025易车新能源续航测试,严苛挑战,真实兜底实力揭晓-有驾

这种测试方法,不留一丝情面,就是要把每辆车的真实“底裤”给扒出来,看看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它们的续航能力究竟能兜住多大的底。

咱们先来看看混动车这边的表现。

混动车嘛,既能用电又能烧油,理论上续航焦虑会小很多,但高速上到底费不费油,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在这场严苛的比赛里,奇瑞家的风云A8L可以说是大放异彩,蝉联了冠军。

它最终跑出了1126.3公里的综合续航,百公里综合油耗才5.45升。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你把油箱加满,电池充满,基本可以从北京一路开到上海了,这表现相当扎实。

能有这么好的成绩,主要归功于奇瑞的“鲲鹏超能电混”技术,这套系统就像一个精明的管家,能把每一滴油和每一度电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力求最高效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跟去年相比,它的能耗还降低了4.2%,这说明咱们中国的混动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不是原地踏步。

它的同门兄弟风云T9表现也不赖,在10到15万这个价位的混动SUV里拿了第一,百公里油耗6.71升,跑了1078.5公里,对于家用来说,性价比非常高。

过去,很多人对增程式电动车有个误解,觉得它们在高速上就是靠发动机发电,跟背着个发电机跑没两样,肯定特别费油。

但这次测试结果,可以说直接给增程式技术正了名。

2025易车新能源续航测试,严苛挑战,真实兜底实力揭晓-有驾

像深蓝S05和华为跟奇瑞合作的智界R7,它们的百公里油耗分别只有5.73升和6.18升,这个成绩在SUV里都排到了前三名。

这个数据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现在的增程技术已经今非昔比,通过更智能的能量管理,在高速上也能做到相当省油,打破了“高速油老虎”的旧印象。

看完了混动,咱们再把目光转向纯电动车这边。

纯电车可就更刺激了,电量是唯一的生命线,用完就彻底停摆,所以它们的表现更能体现三电技术的核心实力。

全场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小米SU7。

它的后驱超长续航版,在这样极限的条件下,居然跑出了457.7公里的成绩,拿下了全场续航第一名,百公里电耗只有20.6度。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指标叫“续航达成率”,它达到了55.1%。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即便是在这种最耗电的开法下,它实际跑出的里程也超过了官方标定续航的一半还多。

这在以前的电动车测试里是很难想象的,很多车一上高速,续航就得打个五折甚至更低。

小米SU7能做到这个成绩,说明它在电池技术、电机效率和车身风阻设计上,确实是下了真功夫的。

它的四驱高性能版也表现出色,跑了393.4公里,在纯电SUV里拔得头筹。

2025易车新能源续航测试,严苛挑战,真实兜底实力揭晓-有驾

当然,好成绩不光是贵车的专利。

在更亲民的小车组里,五菱缤果用实力证明了什么叫“小身材有大智慧”。

它的百公里电耗是全场最低之一,只有18.83度电。

要知道,它搭载的电池并不大,只有40.1度,能在这种极限测试里跑出这么高的效率,说明它的电控系统做得非常出色,把每一度电都用在了刀刃上。

这也给咱们普通消费者一个信号:即便预算有限,买一辆经济型小车,也能享受到扎实可靠的续光技术。

这次测试,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一点,是易车首次提出了一个叫“续航兜底系数”的概念。

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有点专业,但说白了特别好理解,它就是告诉你,在最坏、最极端的情况下,你这辆车最少能跑多远。

这个数字,就像是给了你一个最靠谱的“安全底线”。

相比厂家宣传的那个理想状态下的续航里程,这个“兜底”数字对我们日常用车的参考意义要大得多。

它不再是画饼充饥,而是告诉你最真实的安全边界在哪里,这对于从根本上缓解大家的续航焦虑,有非常直接的帮助。

总的来看,这场极限测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真实水平和发展方向。

数据不会说谎,中国品牌的混动车,能耗比去年普遍降低了4%-8%;纯电动车在极限条件下的续航达成率,也集体突破了50%这个重要的关口。

这些实打实的进步背后,反映出我们的车企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发布会上比拼参数、喊喊口号了,而是真正沉下心来,去解决用户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痛点和难题。

这种从“参数竞赛”到“体验为王”的转变,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自信和成熟的体现,更是对我们消费者最真诚、最负责任的态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