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远程超级VAN,这辆在国内街头难觅踪影的“大面包”,摇身一变成了香港街头的出租车新贵,还是“大黄蜂”涂装,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究竟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环境改造,还是这车本身就藏着什么魔力?
说起来,这吉利远程超级VAN在香港的投放量可不小,足足1000辆,直接加入当地出租车队。
价格嘛,也水涨船高,35万港币一辆,比国内翻了一倍还多,要知道,国内裸车价才十几万啊!
贵是贵了点,配置也的确提升了不少。
基于GXA-M架构打造,空间那是真大,13.2立方米,得舱率超过一半。
续航也给力,最长能跑到560公里,电驱系统峰值功率200kW。
车内还配备了12.3英寸的中控大屏,加上30项智能安全配置,还有数字钥匙这种便捷功能,科技感直接拉满。
哎,等等,说到香港的出租车,我突然想起以前去香港玩的时候,那里的街道确实干净整洁,出租车也保养得很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莫非,这车到了香港,也沾染了那边的“仙气”,所以看起来格外顺眼?
细想想,这“顺眼”可能还真跟环境有点关系。
干净的街道、规范的交通,再加上香港出租车司机普遍比较注重车辆整洁,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自然就让人觉得香港的电车看起来更舒服。
当然,也有可能是心理作用,毕竟“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嘛,哈哈。
不过话说回来,吉利远程超级VAN本身的产品力也不容小觑。
超大的空间,对于香港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来说,绝对是个优势。
而且,电动车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也能增加一些收入。
再加上吉利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积累,这车在香港市场应该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其实,不光是出租车,香港的私家车市场也在逐渐向电动化转型。
政府也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供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
走在香港街头,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特斯拉、比亚迪,还有其他品牌的电动车。
这说明,香港的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
那么问题来了,香港的电车真的都比国内的好看吗?
或者说,是香港的环境让电车看起来更好看?
亦或者,仅仅是“大黄蜂”涂装和香港车牌带来的视觉错觉?
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