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福特大裁员只是序章?汽车业“集体感冒”下的生存战才刚开始

这股寒气,不是从窗户缝里钻进来的,而是直接从斯图加特和底特律的总部大楼,顺着网线爬进了全球汽车人的心里。博世,那个你家老爹车里用了三十年都不带坏的火花塞的制造商,那个稳如泰山的德国工业巨象,现在却在财务报表前瑟瑟发抖,张口就要送走一万三千人。加上之前还没送完的,零零总总加起来得有两万多号兄弟要重新上人才市场溜达了。

博世、福特大裁员只是序章?汽车业“集体感冒”下的生存战才刚开始-有驾

你以为这就完了?镜头一转,切到福特在德国科隆的厂子。那可是福特砸了20亿美刀,准备在欧洲大干一场电动车的“龙兴之地”。结果呢?刚投产没多久,新鲜出炉的两款纯电SUV还没焐热,就要把两班倒改成一班倒,顺便再请一千名员工回家思考人生。这哪是搞革命,这简直是刚冲出战壕就原地卧倒了。福特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几十年前傲视群雄的10%,一路滑坡到今天连滚带爬的3.3%,这落差,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说真的,这剧情走向,比好莱坞编剧还敢写。一边是供应链上的老大哥们喊着“为节约每一分钱而战”,搞得跟打仗似的;另一边是整车厂这些昔日霸主,在电动化的牌桌上,手里捏着一把王炸,却发现对手上来就甩了个“四个二带俩王”。

博世、福特大裁员只是序章?汽车业“集体感冒”下的生存战才刚开始-有驾

我们把时间线往回拨一点。曾几何时,汽车工业是啥?是德意志的骄傲,是美国梦的象征。拥有一台福特野马,是多少少年的梦想;而博世,更是“德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上最亮的那颗星。可现在,这颗星有点黯淡。博世移动出行业务部门,本该是冲锋陷阵的精锐部队,如今却成了裁员的重灾区。管理层的话说得挺委婉,“提升竞争力”,“结构性成本削减”,翻译过来就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再不砍人,大家一块儿喝西北风。

问题到底出在哪了?怪消费者不给力?欧美那边的大兄弟们确实捂紧了钱包,毕竟现在这经济形势,买个大件儿得掂量掂ematics。但把锅全甩给市场,那可就太天真了。更要命的,是那场轰轰烈烈的电动化转型。这就像一场世纪豪赌,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未来,于是纷纷把全部身家押了上去。研发、建厂、买设备……钱烧得比好莱坞特效还快。可结果呢?消费者对电动爹的续航焦虑、充电麻烦和那高高在上的价格,并没有像车企们想象中那样说没就没。电动车是卖出去了不少,但大多是“赔本赚吆喝”。财报一出来,脸色能好看到哪去?

博世、福特大裁员只是序章?汽车业“集体感冒”下的生存战才刚开始-有驾

通用汽车在底特律的电动车工厂,几个月前刚送走一批人,这屁股还没坐热,又来一波。说是“根据生产需求调整”,鬼才信。GMCHummerEV那种大家伙,酷是真酷,可是在如今这个讲究经济实惠的时代,有几个人真会买个“电老虎”回家?就连特斯拉这个行业标杆,也悄悄跟外包商解了约,82个岗位说没就没,里面还不少技术岗。这哪是行业领头羊,简直是带头“优化”。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哪一家公司的问题,这是一场全行业的“集体感冒”。从上游做天窗的伟巴斯特,到中游的零部件巨头采埃孚,再到下游的福特、通用,甚至新势力Rivian,谁也躲不开。裁员,就像是最简单粗暴的退烧药,先吃了再说。短期内确实能让财务报表好看一点,但病根呢?病根还在那儿。

说白了,这些传统巨头就像是一艘正在艰难调头的万吨巨轮。船身太大,惯性太强,而前方的航道上,已经布满了叫“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水雷。他们一边要稳住燃油车的基本盘,一边还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这条新航道上搏命。这种左右互搏的撕裂感,才是最痛苦的。他们既不能像新势力那样,光脚不怕穿鞋的,一张白纸好作画;又不能完全放弃转型,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时代淘汰。

博世、福特大裁员只是序章?汽车业“集体感冒”下的生存战才刚开始-有驾

所以,这波降本大战,裁员只是个开始。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更多业务被砍掉,更多工厂被关闭,更多曾经辉煌的品牌在泥潭里挣扎。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对这些汽车巨头来说,现在不是思考怎么赢得未来的问题,而是先思考怎么活到明天。至于谁能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笑到最后,恐怕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了。没准儿过几年再看,今天的阵痛,只是新时代黎明前的一点点小插曲罢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