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要来了,两年后全面装车,但是量产后的短板也很明显

全固态电池要来了,你敢信两年后就能开上装这玩意儿的电车?想象一下,东北零下20℃,传统电车电池跟霜打的茄子似的,续航直接腰斩,充电慢得让人抓狂。可全固态电池号称能让电车冬天照样生龙活虎,夏天高温也不怕炸,充电快得跟喝口水似的。这技术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黑科技”的味道?2027年,这电池真能上车?可我得泼盆冷水:它虽好,成本却高得吓人,普通人想用上,怕是得等上几年!

全固态电池要来了,两年后全面装车,但是量产后的短板也很明显-有驾

全固态电池为啥这么牛?核心就在它用了个“固态电解质”,不像传统锂电池那样靠液体传导离子。这玩意儿安全性高到离谱,液态电池一不小心就可能漏液、起火,甚至爆炸,全固态电池却稳得像块铁板。2024年有实验室测试过,一块全固态电池在-50℃的冰天雪地里,续航还能保持八成,传统锂电池早蔫儿了,只剩四成。你想想,车主开着电车在高原雪地里,电池稳稳当当,哪还用担心半路趴窝?更别提它还能扛300℃高温,夏天车子暴晒也不怕出幺蛾子。

全固态电池要来了,两年后全面装车,但是量产后的短板也很明显-有驾

充电速度也快,十分钟就能满血复活,哪像现在充电桩前排长龙,等得人心焦。可这技术听着完美,量产却没那么简单,成本和技术难题就像两座大山,挡在前面。

说到技术,中国可没闲着,简直是闷声发大财!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固态电池的专利申请量已经破了1.2万件,甩了日本三条街。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大厂都在使劲儿憋大招,宁德时代展示的原型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啥概念?

全固态电池要来了,两年后全面装车,但是量产后的短板也很明显-有驾

比传统锂电池的250Wh/kg高了一大截,装上这电池,电车跑个八九百公里不成问题。中国从以前的“跟跑”到现在的“领跑”,靠的是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撑腰。2023年,光是国家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补贴就超过百亿,车企和科研院所卯足了劲儿钻研。可领先归领先,专利多不代表就能立马量产,接下来的路还得一步一个脚印。

量产为啥这么难?成本高得让人咋舌是头号拦路虎。全固态电池的成本是传统锂电池的四倍,一组电池装车,少说也得10万块,这谁顶得住?贵就贵在固态电解质这块“硬骨头”上。

全固态电池要来了,两年后全面装车,但是量产后的短板也很明显-有驾

2024年《Journal of Power Sources》有篇研究说了,硫化物、氧化物这些固态电解质材料,制备得用高纯度原料,工艺还复杂得像做火箭,稍不留神就废了,成本占了电池六成以上。电极材料也得跟固态电解质“门当户对”,研发和生产难度直接拉满。实验室里做一块电池容易,可放大到工厂流水线,电池性能得稳定,循环寿命还得长,这技术活儿没个三五年攻不下来。车企看着这成本,一个个都犯怵,消费者更别提了,买辆电车跟买房似的,谁乐意?

全固态电池要来了,两年后全面装车,但是量产后的短板也很明显-有驾

不过,过渡期也不是没招儿。半固态电池这“折中选手”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半固态电池有点像全固态的“lite版”,既用了点固态电解质,又保留了液态电解质的好处,成本比全固态低了三成,技术也更成熟。2023年,蔚来ET7就装上了半固态电池,续航直接飙到700公里以上,充电速度也比传统锂电池快了三成。开着这车,跑长途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充电站一停,喝杯咖啡的工夫电就满了。行业里有人说,半固态电池就是全固态量产前的“试水”,既能让消费者尝鲜,也能帮车企和供应商攒经验。

全固态电池要来了,两年后全面装车,但是量产后的短板也很明显-有驾

可半固态毕竟不是终点,它的技术天花板摆在那儿,想彻底革新能源车的命,还得看全固态。

全固态电池的未来,归根结底得靠技术和市场两手抓。技术上,科学家们正铆足劲儿攻关,比如开发低成本的固态电解质材料,或者把生产工艺简化点,少烧点钱。市场上,车企得咬牙投钱,政府也得接着给补贴,把电池成本压下来。2024年有媒体爆料,国内几家头部车企已经跟供应商签了协议,计划2026年小规模试产全固态电池,2027年争取装车。消费者这边,短期内可以先盯着半固态电池的车型,性价比更高,等全固态电池成本降下来,再换车也不迟。

全固态电池要来了,两年后全面装车,但是量产后的短板也很明显-有驾

2027年,全固态电池真能如约上车?咱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