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不藏了摊开讲了,中国车企新成绩比亚迪又刷新了一把!
现在谁还敢低看比亚迪,放在过去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2025年这波操作有点猛,第1400万辆下线车主直接是巴西总统,这种阵仗别说国内同行,就连国际大厂估计也得挠头琢磨怎么追赶。
本来大家以为今年中国汽车圈就到这收官了,没想到年底一场东京的大型活动又让气氛炸锅。
两年一次的“日本移动出行展”,地盘选在东京,这地方平时都是本土品牌唱主角,很少有外来者能插上一脚,更不用说来自中国的企业。
一般来说,日本一年卖出去将近470万辆车,其中九成被自己人包圆了,其它国家进来基本碰壁,好多外国品牌直接认怂溜号。
结果这一回,比亚迪硬生生杀进去了,还成了唯一一个代表中国露脸的牌子。这种画面,以前只能幻想,现在活生生摆眼前,说真的挺提气。
能站上这个舞台,不只是因为名声够响,还得靠技术底子过关。在日本市场,比亚迪知名度已经摸到四成上下,这可不是喊口号蹭流量搞出来,是实打实砸钱、请明星代言,一步步熬出来的热度。 科技方面更没话说,无论智驾还是节油,包括底盘调校,都稳稳呆在第一梯队。“腾势N8L”最近风头正劲,不光越级配置拉满,各项性能指标也是杠杠滴。
比如那个鱼钩测试,大多数SUV见着都发怵,“腾势N8L”轻松飙到了210公里每小时还能安然无恙;再遇上十一级强风,用150公里速度跑也不会偏航,这种安全感和稳定性换做以前简直不可思议。
十年前要是谁跟你聊“中国造汽车出口去日本”,尤其还能玩出高端技术碾压对方,多半会被当笑话听;如今现实就是这样,有些东西只要拼命干,总归能实现梦想。
其实现场不少观众都盯着智能化和电动化方向看,比亚迪早早就在这条路上起步,把很多老玩家甩在后面,中国汽车整体也借机往前冲了一大截。 不过看下来,有点小遗憾的是其他国产品牌暂时还没有一起亮相,但比亚迪已经证明不是只有欧美才能称霸全球市场,我们自己的企业照样可以赢下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
不得不说,每次看到国产新纪录诞生心里都有点小激动,也希望以后这种“首创”“唯一”的标签越来越多——毕竟咱们现在手里的科技含量确实足够硬核,不怕PK,只等更多机会登场。 如果有人问未来什么最重要?那些传统燃油时代的一套玩法慢慢退居二线,现在全世界目光都瞄准智能驾驶、电动动力这些领域,比亚迪显然占据先机,自家产品力一点不虚国际大牌。 像刚才提到那个腾势N8L安全测试,那可是真刀真枪上的表现,没有花架子。一辆SUV顶着极限条件完成挑战,就是给所有质疑者递交答卷,用事实堵住嘴巴。不吹不黑,这类创新很难复制,也很难超越。
当然目前来看,日本依旧保持自家品牌优势,对外开放有限,不过只要技术走得快、服务跟得上,再难啃的骨头迟早都会软下来。有意思的是,在这么严苛环境下,中国制造不仅站住脚,还能成为热门讨论对象,本身就是一种实力展示。 从普通消费者角度讲,现在买国产新能源已不像几年前那么纠结,各种功能体验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过合资车型,“用起来顺手、省钱、安全感爆棚”这些优点逐渐变成大家关注重点,而不是单纯价格战或补贴噱头争宠阶段。
有朋友吐槽:“当初觉得自主研发太费劲,如今反倒享受红利。”事实上那段时间确实艰苦,没人相信可以一步跨入核心赛道。但今天数据摆在那里,从销量突破,到海外认可,到各项高标准测评达标,全链路成长肉眼可见。 再拿东京车展举例吧,以往参展名单清一色日系、美系豪门,今年却迎来了中国新能源的新脸孔,让整个行业生态发生微妙变化。这背后的努力值得点赞,但更重要的是持续输出更新、更强产品力,否则一时火爆并不能带来长期影响力积累。
对于喜欢追热点的人来说,每逢重大赛事或者权威平台发布榜单总忍不住刷屏,看哪个厂家又创造奇迹。今年比亚迪的数据不断刷新记录,又逮住一个历史节点,上演教科书式逆袭桥段。这么多年习惯于国外引领趋势,现在终于轮到我们做主人公,被全世界聚焦关注也是一种身份转换过程吧?
至于业内评价,大多数还是肯定态度。“单靠宣传远远不够,要用实际表现抢镜”,这是共识。如果没有扎扎实实投入技术攻关,只靠营销炒作绝对撑不起长久局面。所以像比亚迪这样既拼曝光又抓质量路线,更容易获得大众信任与支持,也让竞争格局变得更加刺激丰富一些。有趣现象是不少曾经持怀疑态度的人开始转向粉丝阵营,一边追新闻,一边入手新品尝鲜,很快形成口碑效应扩散链条,这是之前没人预料得到的发展轨迹吧?
总结一句话:谁还敢说中国造不好呢?这一年看到太多改变和惊喜,希望后面的故事继续精彩下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