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见闻:技术路线“我全都要”,中国汽车太卷了!
前阵子去广州出差,正好赶上广交会开幕。你别说,那一周酒店价格直接起飞,我住的那家小破酒店居然被老外包场,电梯里全是拎着箱子的外国人。我心想,这盛况怕不是只有春运能比得上吧?结果还没缓过劲来,4月23日上海车展又来了——这才是真·人山人海。
说实话,以前看车展,总觉得就是各家秀新车型、拉流量网红造势。今年不一样!今年明显感觉,各大厂都在拼“内功”——啥黑科技、补能方案统统往台面上搬。媒体区采访蔚来的时候,人挤人的队伍排到腿软。蔚来工作人员跟我唠嗑,说第一天就有28000多人涌进他们展台,“至少三成是外国人”。这数据真不是吹牛皮,当时旁边几个金发碧眼的哥们正围着换电站猛拍照,还不停追问技术细节。
那天碰到个新加坡代理商现场签约,隔壁以色列团队也在谈合作。我忍不住感慨,现在中国车企不仅仅是在国内玩花活儿了,这舞台已经越来越国际范儿了。有点像小时候打游戏通关后发现世界地图才刚刚打开……不过咱普通用户,其实最关心还是这些炫技到底对我们买车用车有啥影响?
插播一个生活段子:我表弟去年提了一辆纯电动SUV,本来图个环保省钱,但每次跑长途都要规划充电桩路线,他老婆吐槽:“开这个出去旅游,比做攻略还累!”结果现在看到换电站普及,他们两口子开始盘算是不是该换辆支持换电的新车型。“再也不用半夜刷APP抢快充桩啦!”她原话,我只负责转述哈。
回头说回技术路线,今年上海车展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哪个爆款新车型,而是中国企业“多线并进”的气魄。你看国外,比如美国,一直主推超充模式,把鸡蛋基本放一个篮子。而我们呢?既搞超充,也死磕换电,还研究氢能源,就差把所有路数全押一遍。这种“大国底气”,真让不少海外观众羡慕得牙痒痒。
举个例子吧:蔚来大家熟知它玩的是换电,但其实它家的充电网络也是全国数一数二。截至4月初,全国4485座充电站、25980根桩横扫各地,其中80%用的是非自家品牌新能源用户。这可不是随便吹牛,是硬核数据摆在那儿。而且更狠的是,它们坚持建3243座换电站,有些地方县县都有。据说下半年光六个月就上线570座,这速度……反正我身边朋友调侃:“感觉以后加油站都快变成‘怀旧景点’了。”
网友神评时间到!有位广东网友留言:“以前觉得自己城市发展慢,看完这波补能布局,只想问一句‘什么时候轮到我们村’?”哈哈哈,不愧是南方互联网嘴替!
其实除了蔚来自建之外,今年还有件大事,就是宁德时代和蔚来的联手。他俩合体搞全球最大乘用车换电竞争力,要推动统一国家标准。不懂官方文件怎么写?简单粗暴翻译一下就是:以后无论谁家的新能源,只要接口对得上,都可以随便去任意品牌的标准化换/充设备补能。“统一江湖”,简直爽歪歪啊!
记得十年前手机还分什么诺基亚口、苹果口,每次借数据线堪比拆盲盒,现在Type-C天下无敌。同理,如果汽车行业实现“大一统”,对于咱普通消费者再也不用担心路边那个高大上的设施是不是只认某一家Logo。这波操作,我只能点赞,而且给双倍!
插句题外话(强行跑偏):最近楼下便利店老板娘突然迷恋起健康饮食,每天推荐各种低糖零食给我试吃。我吐槽她:“你这是多条产品线一起推进啊。”她笑嘻嘻回怼,“学学现在中国汽车产业嘛,多备几手总没错。”听完竟然觉得挺有道理……
拉回来继续聊。今年还有件很炸裂的小事,被很多业内忽略,就是政府层面也明确表示要持续推进县域地区的补短板试点,加速推广和完善整个国家级别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只是企业卷,连政策端都是all in状态。所以为什么大家会调侃“中国选择困难症”?因为市场够大,可以同时下注N条赛道,即使赌错一路,也不会伤筋动骨。但如果像一些小国家或者单一路径,那万一走岔路就真的凉凉……
故事时间又到了!前阵子参加本地新能源聚会,一个老司机分享他修理经历。他原本担心自己的老款纯电脱离主流,会不会被淘汰掉配套服务。但维修师傅安慰他说,“放心,大环境这么卷,你这一代产品哪怕停产几年,还有大量第三方平台愿意帮忙升级维护。”老司机感叹,“现在修个新能源汽车,比以前修燃油机灵活多了!”
顺带八卦一句,其实当年电视行业也是这样等离子VS液晶双雄争霸。当年四川某龙头企业重金砸等离子屏,到最后发现LCD才是真王者。不过好处就在于,中国市场足够大,两条路一起走,总有人赢出来。所以即使部分玩家失利,对整体格局影响有限。TCL和京东方这些后来者还能包揽全球液晶面板出货冠军,这种弹性,全靠底盘厚实呀。
并不是所有路径都会永远并存,比如氢能源目前主要还是中石化这种巨头坚定投入,到2024年底已经建成140多个加氢站,在华南甚至搞出了日产15吨高纯度氢气的大项目。有朋友打趣,说以后开燃料汽车可能跟买彩票似的,看谁先遇见加氢宝地。但不得不承认,有人在坚守、有公司敢投资、有政策兜底,就算某一天风向变了,大不了及时止损呗,小亏而已嘛~
再聊聊为啥很多海外观众特别关注我们的“独门秘籍”——比如英国科技自媒体Fully Charge Show特意跑来看ET9跳舞(真·物理意义上的跳),但他们最兴奋却是一句话:“we love battery swapping!” 说明欧洲用户对快速补能需求是真的强烈,因为当地扩容难度远比国内高太多。在欧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地区,大功率超快冲压根本铺不开,所以类似咱们这种分钟级完成续航回血的新玩法,自然吸睛指数爆表。
哦,对,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就是储能功能。一位做IT运维的小伙伴告诉我,他公司附近新增了一批智能型分布式储能装置,说白了就是把大量备用动力集中管理,需要的时候反向给城市供网顶峰减负。这逻辑跟如今宁德时代+蔚来的合作如出一辙——既服务个人,又撑起社会稳定,用专业术语叫“双赢”。
讲真,中国能够做到如此规模推进、多元探索,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人口红利+庞大的制造业体系支撑。今年光上海一个国际A级展会,新发布100余款新车型,你敢信吗?激烈竞争倒逼创新提速,各种奇思妙想轮番登场。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因为人口基数足够庞大,所以才能容纳不同消费群体,不同使用习惯,不同需求导向。如果未来哪一天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也许产业生态又将洗牌,不过趁着黄金期狂奔几步总归划算~
最后必须放送一句真实生活碎碎念,上周末带娃逛商场,无意间看到停车场新增两个崭新的快/慢/可拆卸混合型能源岛,小区保安叔叔憨憨地指着标识笑道:“年轻人,现在买什么样子的新能源都方便啦,以后堵在哪都是‘满血复活’,不用像俺当年找加油站一样焦虑!” 我当时脑袋里蹦出来四个字:科技改变命运!(顺便改改停车体验)
写这么多收尾一下吧:中国式选项卡,从不纠结ABCD,全选!所以问题来了,如果让你选,你更希望你的下一辆爱车拥有超级快冲体验,还是支持3分钟闪现满格回血(即刻走人的)极致便利呢?评论区大胆畅所欲言,说不定下届北京/广州/成都哪个大型国际A类Showroom里,就出现你的声音影射的新玩法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