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内的制造业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跨界新鲜事。
一头是造汽车的广汽集团,另一头是咱们很熟悉的摩托车品牌五羊-本田,这两家看似不搭界的企业,居然凑到一块儿干了件大事:把一辆摩托车,正儿八经地推进了国内顶尖的汽车风洞实验室里,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吹风”测试。
很多人可能听着一头雾水,风洞不是给飞机、汽车用的吗?
一个浑身漏风的摩托车,跑去吹这个风,图啥呢?
这可不是什么噱头,也不是钱多得没处花,这背后藏着咱们国家摩托车产业一次重要的技术升级,而且跟每一位骑摩托车的朋友的切身安全和舒适度都息息相关。
咱们得先说说这个叫“风洞”的大家伙到底是个啥。
其实说白了,它就是一个能人工制造出各种风,并且能精确控制风速、风向的巨大管道。
工程师把车开进去固定好,然后启动像飞机引擎一样巨大的风扇,就能模拟出车在路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遇到的气流环境。
车身上会贴满各种精密的传感器,就像给车做了一次全身体检,风吹在车上哪个部位力道多大,哪个地方会产生扰人的噪音,数据一目了然。
汽车厂商花大价钱建这个东西,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优化车辆的外形,让风阻变得更小,这样车子就更省油、更省电;同时,还能找出风噪的来源,比如后视镜、门把手的形状不对,高速行驶时就会产生鬼哭狼嚎一样的声音,通过风洞测试就能把它改掉,让车里更安静。
那么,问题就来了,摩托车为什么要去做这种测试呢?
它不像汽车那样有个完整的铁壳子把人包在里面,骑手和车基本就是一体暴露在空气中的。
风吹在身上,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以前,国内的摩托车厂家在研发新车型的时候,对于空气动力学这块,确实关注得比较少,很多时候是凭着设计师的经验和审美去造车。
车子造出来好不好骑,稳不稳定,很多时候要靠试车手一遍遍地在路上跑,去“人肉”感受。
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很多潜在的风险很难被发现。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不再仅仅是个代步工具,很多人开始追求更高性能、更长距离的骑行乐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玩乐”属性。
当你的摩托车时速超过100公里,空气就不再是温柔的清风了,它会变成一堵看不见的墙,甚至是一只充满变数的“手”,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你和你的车。
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
很多骑过大排量摩托车的朋友可能有过这种体验,当车速提到一个比较高的时候,会感觉车头开始有点轻微地晃动,不太安分,速度再快一点,这种晃动会加剧,让人心里发慌,这就是俗称的“死亡摇摆”的前兆。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高速气流在车头、车身以及骑手身体周围形成了不稳定的涡流,这些涡流就像无数只小手,在没有规律地推拉你的车,破坏了车辆的平衡。
另一个场景是在空旷的国道或者跨江大桥上,一阵强劲的横风突然吹过来,车身会猛地一下被推向旁边,如果新手没经验,很容易因为紧张而操作失误,发生危险。
广汽和五羊-本田这次合作,要解决的正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影响安全的“空气问题”。
他们把摩托车推进风洞里,通过吹出带有颜色的烟雾,就能清楚地看到气流是怎样流过车身和骑手身体的,哪些地方产生了有害的涡流。
通过安装在车身上的高精度传感器,又能精确测量出在正面顶风、侧面来风等不同情况下,车身各个部位受到的力是多少。
有了这些科学、精确的数据,研发人员就能像做手术一样,对车子的外形进行优化。
比如,改一下车头挡风板的弧度,让气流平顺地从骑手头盔上方掠过,而不是直直地吹在胸口;又或者,在车身侧面增加一些类似鱼鳍的导流设计,让车子在遇到侧风时,能像快刀切豆腐一样把风“破开”,而不是像一堵墙一样被风硬推。
这次合作之所以能成功,并且被称作业内首创,关键在于广汽提供的这个风洞实验室实在太强大了。
它被誉为“大国重器”,是咱们国家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汽车开发基础设施。
这个实验室有几个特别厉害的地方。
首先,它是全球第一个集空气动力学、气动声学和环境热力学于一体的“三合一”风洞,也就是说,它不仅能测风阻,还能同时测风噪和车辆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散热性能,功能非常全面。
其次,它的测量精度高得惊人。
实验室里有个核心设备叫测力天平,它的灵敏度能达到正负0.05牛顿。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一枚普通的一元硬币,它的重量带来的力大约是0.06牛顿。
这意味着,哪怕只是车身上一个后视镜的造型改动了一点点,它对风阻的细微影响,这个天平都能精确地捕捉到。
为了能给摩托车做测试,广汽的工程师团队还专门设计开发了一套固定摩托车的装置。
因为摩托车不像汽车有四个轮子能稳稳地停在地面上,而且测试时还要模拟有真人骑在上面的状态,所以这个固定装置的设计非常关键,既要能把车和假人牢牢固定住,又不能对周围的气流产生太大干扰,以免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从结果来看,他们做到了,并且这套装置的适用性很广,以后不管是小踏板还是大巡航,大部分摩托车都能用它来进行测试。
这次合作的意义,远不止是为五羊-本田的某一款新车提供了技术支持。
它开创了一个先河,标志着中国摩托车产业正式迈入了以科学数据指导产品研发的精细化阶段。
过去我们总说国产摩托车在高速稳定性和骑行质感上跟国际大牌有差距,这个差距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这些看不见的基础研发环节。
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顶尖设备,有了自己的标准流程和专业团队,就有了补上这块短板、实现追赶甚至超越的底气。
这也体现了中国制造业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就是打破行业壁垒,让高端的研发资源能够共享。
汽车工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反过来赋能给摩托车工业,共同推动整个中国出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不仅仅是两个企业的双赢,更是“中国智造”整体实力提升的一个生动缩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