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说新国标电动车限速25km/h,反应都挺激烈,有的喊着“骑得比走得还慢”,有的咬牙说“那还不如自行车”,还有的干脆琢磨怎么偷偷改一下配置。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国家要定这个限速?难道真就是不让大家方便出行吗?电动车这些年发展那么快,从原来闷头骑个小二轮,到现在市面上什么速度的都有,甚至比小汽车还跑得快,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问题?
安全,这俩字其实大家都心里有数,但就是觉得跟自己没关系。好比很多人总吐槽:“我技术好,25km/h限制的是那些不会骑的!”可惜事实不是这么简单。城市里非机动车道原本就狭窄,旁边是人行道、汽车,早晚高峰人车混杂,动不动超过四五十的电动车,你敢说一点危险都没有?新闻里每年电动车事故一大堆,说到底,速度的提升必然带来风险的增加,这个没啥好争的。咱们不是没事玩命,是想把路权、安全和效率都保下来而已。所以限速25km/h本质上不是跟咱们作对,而是让大家安全回家,给社会省点麻烦。
再说改装这事,很多人真有一手,本事就在于给电动车装电池、换控制器、加刹车、甚至弹簧避震都用上了。但你敢改得再骚,也不敢说自己的车每一回都靠得住。电池一爆炸,线路一短路,出事的永远是自己。偶尔被查一次还可以心疼自己的钱,但出了安全问题,那花多少钱都解决不了麻烦。就像给婴儿车装发动机,你觉得很酷,人家只觉得危险。所以为什么要禁改装?很简单,就是怕那种“千奇百怪”,有一天“出奇制胜”,最后还是谁都输。
那么问题来了,城市出行这么难,电动车又限速,大家到底怎么解决自己日常奔波的难题呢?其实办法不止一种,只要脑筋拐个弯,不用非得死磕速度。
首先咱们说说正视限速,好好骑车这事。有些人早晚就骑电动车上下班,路也不算远,顶多两三公里。不少时候,其实25km/h根本不慢。你要是每天骑十公里,那自然感觉慢,但路线短、路畅通,你和汽车速度也差不了多少。更关键的是,25km/h给自己留出足够反应时间。路边老大爷过马路、前面小孩突然冲出来,速度一快就来不及刹车。但这速度,遇见紧急情况还能有个刹车空间。所以说,不妨平和接受限速,哪些时候真的慢,就早点出门,或者调整自己的节奏。谁说非得分秒必争?
再想快,有没有别的办法?当然有,合规买电动轻便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这是官方给你开的路。有人觉得麻烦,要考驾照、要上牌、要买保险,路权还变了。其实这些远没有想象的复杂。还有人怕查得严。你只要正规买车、好好考证、有保险,反而心里踏实。轻便摩托虽然上限50km/h,也算快,电动摩托甚至更快,可以跑大路。这样的车,谁规定你不能有?只要守规矩,别人查你也查不出毛病。很多人不愿折腾这些手续,其实算算时间,比偷偷改车挨罚划算多了。关键是,这种车上了机动车道,你不用和自行车、电动车、行人挤在一堆,出行效率反而提升。你要是路途远、对速度真有刚需,这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还有一种靠公共交通和共享车辆。城市里地铁公交越来越方便,早晚高峰你要图快不如图稳。有些人觉得挤公交麻烦,还得等车,换乘。但换个角度想,电动车你遇见堵车一样慢,你遇见下雨天还不能骑,无数时候都受限。其实坐公交地铁,不仅安全,还环保,连出门担心电池没电都省了。再说现在共享电动车、共享单车遍地都是,扫码就能骑,不用自己掏钱买电车、操心修车、养车。租个车,骑完随手一放,方便得很,也不用操心被人偷、被人砸。大家选共享出行时多注意点,选正规平台,不选破车,什么奇怪的外挂电池,有事的车就别骑。路上用导航看看,也能提前避开堵路,效率未必低。
但其实很多时候出行觉得慢,并不是车慢,而是路上堵得厉害。你如果能避开上下班高峰,多走小路、社区路,很多时候效率反而高。比如我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出门,那马路上车就少,25km/h骑着跟飞一样。晚上下班晚一点,一路畅通无阻,不用跟人抢道。你还可以分段出行,先坐地铁到目的地附近,然后骑车完成“最后一公里”,这才是聪明办法。反正早晚高峰,大家都是被堵到死,不如早点调整规划。
现在,有些人依然不服,说“为什么不能更快?”、“难道不能搞点特殊车?”可每年出事的案例越来越多,小区门口、电梯里电池爆炸,非机动车道超速撞伤人,新闻上看多了,谁还敢不当回事?速度就是风险,说到底,交通其实是一场集体博弈,谁都不能只为自己省一分钟,把别人安全、城市规则丢一边。那种私改车冲到50km/h、60km/h的,夸一夸有技术,骂一骂不守规矩,说到底,都是把麻烦丢给旁边的人。真有那速度需求,走正规路不是更安心?
其实最值得大家思考的是:我们出行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省时间吗?还是更愿意安全回家,少掉不必要的麻烦?很多人对规则有抵触,总是觉得政策针对自己,其实现代社会的交通规则是保证大多数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你为了一己方便,坏了大家的保障,最终伤的还是自己。大家常说中国大城市出行已经复杂到极点,那不正该把安全和规则摆在第一位吗?
再说让电动车提速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楼下堵着几千辆电动车,谁的速度都提不上来;马路上电车和汽车抢道,最后都得慢悠悠挤着走。与其执着于速度,不如琢磨怎样规划路线、优化时间表,提高整体效率。有时候错开半小时路况就天差地别。现在各大城市都在做“分段出行”,用公共交通搞干线、用电动自行车搞接驳,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最后一公里,你而不是和大部队挤在一锅粥,反而快得多。
所以说,针对电动车限速25km/h、禁止改装,大家没必要盲目反对。正视安全,选择合规骑行;有速度需求,升级到合规摩托;又或者用公共交通、共享方案和优化路线,出门照样方便。违法改装省的是一时,麻烦的是一世。大家出行,安全第一,规则第二,效率第三,省心才是王道。
换句话说,出行难题其实就是“安全、效率、合规”三者的平衡。你要只要快,那谁敢跟你一块骑?你只要守规矩,速度太慢,那自己也觉得亏。其实只要多点思考、灵活选择,能让每个人都把出行搞得既满足自己,又不为别人添堵。
最后提醒一下,别想着“侥幸改装”,城市查得越来越严,每天查车、罚款、扣车的新闻一大堆。最赔的是,你费了劲改车,还是慢,甚至合法里直接跑得更快。再说电池爆炸、刹车失灵,谁想遇上?不如早早接受新规则,规范骑车,安全到家,这才是最现实的选择。
总结一下,新规不是跟你过不去,是社会进步的结果。速度不是万能,安全才是刚需。不论你是骑25km/h的小电动,还是考证上牌的小摩托;不论你共享单车还是坐地铁公交,只要选合适方式,合理规划时间,出行照样高效又自在。想清楚这个道理,出行难题其实不是什么难事。大家合规出行,安全省心,才是最终赢家。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