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最近整了个大活儿,说以后我们家的车,出厂最高时速直接给你锁死在180公里。
这消息一出,很多人就炸了,说你这不务正业啊,我买个车你还给我加个电子镣铐?我花几十万买的动力,就图个账面数据好看,你现在连数据都不给我看了?
坏了菜了,这是车企开始管爹管妈了。
讲真,这事儿魔幻的点在于,沃尔沃不是做不到,而是它不想。
这就好比一个修仙界的绝世高手,苦修千年,马上就要渡劫飞升了,突然有一天他昭告天下,说从今往后,我打架只用筑基期的法术,金丹期以上的招式,我全给忘了,我摊牌了,我就是个高级步兵。
别的门派都看傻了,说大哥你是不是练功走火入魔了?内卷的同行都琢磨着怎么把发动机压榨到极限,恨不得在车上装个曲率引擎,你倒好,直接给自己一刀,来了个武功全废。
太阳看了都得一个趔趄。
但你稍微琢磨一下,就觉得这帮北欧人,脑回路真的有点东西。
他们不是在跟你谈驾驶,他们是在跟你玩儿心理。
在中国,有几条路能让你合法开到180?高速最高限速120,你踩到140都算超速,摄像头闪得比迪厅的灯还晃眼。真给你一辆能开到300的车,你最大的用途,就是在副驾有人的时候,吹个牛逼,说你看我这车,指针能到头。
然后呢?然后就没然后了。
所以沃尔沃这一刀,砍掉的根本不是你的驾驶体验,它砍的是你吹牛逼的资本。它在用行动告诉你,成年人的世界,要务实,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
当所有人都还在餐厅里比谁的菜上的快,谁的摆盘好看的时候,沃尔沃直接把厨房给点了,说今天我们不吃饭,我们聊聊怎么活着离开这个餐厅。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就问你怕不怕?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那个堪称“权限狗”的车钥匙系统。
这玩意儿简直是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照妖镜。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最怕的事情就两件:一是被借钱,二就是被借车。钱没了还能赚,车借出去,那丢的可能就是命。
沃尔沃的红色钥匙,就是“防傻逼专用钥匙”。限速120,所有主动安全功能给你拉满,强制开启,关都关不掉。你把这把钥匙递给你那刚拿驾照的小舅子,或者那个每次出门都像在拍《速度与激情》的铁哥们,脸上可以笑嘻嘻,心里稳如老狗。
这已经不是一个车钥匙了,这是个人情世故的压缩毛巾,泡水就变大,充满了东方智慧。
它解决了“想拒绝又不好意思拒绝”的千古难题。你不是不信任你,我是车就这个设定,三体人来了也只能开120。
还有那个橙色钥匙,给新手家人用的,简直是把“爹味”关怀做到了极致。
这就好像你手把手教孩子玩游戏,给他开了个新手模式,怪物攻击力减半,掉宝率加倍。你可以在50到180之间随便设,这就等于给你的孩子画了个安全区。在这个圈里你怎么折腾都行,但想一步踏出舒适区去作死?门都没有。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当过爹妈的时候,你就懂了。
至于那个防水的,就是给那些热爱冲浪、游泳、在水里扑腾的现充们准备的,解决了他们“把车钥匙藏在沙子里结果被狗叼走”的世纪痛点。
你看,沃尔沃根本不在乎那些追求极限、热爱赛道的硬核玩家。它死死盯住的,就是我们这种普普通通、上有老下有小、开车只是为了从A点到B点、最大的愿望就是全家人平平安安的油腻中年人。
它的安全,已经不是物理层面的金钟罩铁布衫了,它都快进到心理按摩的层面了。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把沃尔沃说的像个修仙失败被迫转职当保姆的圣骑士,这个比喻是不是有点扯淡?但你别说,还真有点那味儿。
很多人说,这剥夺了驾驶乐趣。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问题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驾驶的乐趣到底是什么?是在高速上用180公里的时速跟死神玩儿闪电战,还是在周末的午后,载着家人去郊区,享受阳光和微风?
沃尔沃的选择是后者。它把车从一个“大玩具”的属性,强行拉回到了一个“交通工具”的本质。
但说到底,这帮北欧人就是这么轴!就是这么死脑筋!
这其实是一种品牌玄学。
就像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内饰做工、公差品控,他都觉得你在狗叫。他要的是那种硅谷的、未来的、科技的感觉。
而会买沃尔沃的人,他要的也不是车,他要的是一种“我很负责任”的身份标签。车开起来怎么样,内饰好不好看,那都是次要的。核心是,当我开着这辆车,我就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你看,我是一个顾家的、靠谱的、不爱冒险的、值得信赖的好人。
这是一种信仰,你拿性价比去跟信徒谈,那不是对牛弹琴吗?那是对神明的大不敬。
所以,沃尔沃限速180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在跟朋友吹牛逼的时候,能有一个显得自己特别懂车、特别顾家、特别有品位的话题。
它甚至帮你把台词都想好了:“诶,开那么快干嘛,安全第一嘛,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了,早就过了追求刺激的时候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你看,B格是不是一下子就拉满了?
至于安全?安全只是这个话题的赠品。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