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油车换插混车后,才明白纯油车有多坑,智商税实锤了!

最近,汽车市场里有个话题讨论得特别热烈,很多开了多年纯燃油车的老司机,在换车时做出了一个新选择——卖掉陪伴多年的油车,转而购入了一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插混车”。

不少人换车之后都有一种感觉,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再回头看以前纯粹烧油的出行方式,会觉得在用车成本和便利性上,似乎已经不是最优选择了。

这种说法听起来可能有些绝对,但背后反映出的,却是当下汽车消费观念和技术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变革。

卖掉油车换插混车后,才明白纯油车有多坑,智商税实锤了!-有驾

那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同样是“混动”,有的车主省钱省心,有的却感觉和开油车没太大区别呢?

咱们今天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把这件事里里外外说个透彻。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一个最基础的概念,那就是现在市面上挂着“混动”名头的车,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技术流派。

很多人就是因为没分清这两者的区别,导致买车后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个流派叫做“油电混合动力”,英文简称HEV;另一个叫做“插电式混合动力”,英文简称PHEV。

它们名字很像,但核心区别就在于一个简单直观的地方:车身上有没有一个可以用来插电充电的接口。

我们先说说没有充电口的“油电混动”。

您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台“自带省油辅助系统”的燃油车。

它的主角依然是那台汽油发动机,车上虽然也有一块电池,但容量非常小,主要是用来收集车辆刹车或者减速时产生的能量,再在车辆起步、低速行驶这些比较费油的工况下,释放出来驱动电机,帮发动机省一把力。

这套系统的电完全是“自给自足”,无法从外部电网充电。

所以,它的本质,仍然是一台百分之百依赖加油站的汽车。

它的优点是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走走停停时确实能比同级别的纯油车省下一些油。

卖掉油车换插混车后,才明白纯油车有多坑,智商税实锤了!-有驾

可一旦上了高速公路,需要持续高速行驶时,它的节油优势就不明显了,甚至有些车型的油耗会反超纯油车。

因为此时发动机不仅要全力驱动车辆,还要分出一部分能量给那个小电池充电,负担反而加重了。

从这个角度看,油电混动更像是燃油车技术的一次深度优化,但它并没有改变车辆依赖化石能源的根本属性。

接下来,我们再看有充电口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它才算是我们国家政策层面所认可和鼓励的“新能源汽车”。

它既保留了传统的发动机和油箱,解决了长途出行的里程焦虑,更重要的是,它搭载了一块容量大得多的动力电池,并且配备了充电口,可以像纯电动车一样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插混车型,比如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其纯电续航里程普遍都能达到一百五十公里以上,有些甚至超过了二百公里。

这个续航能力意味着什么呢?

根据相关的城市通勤报告数据,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每天上下班的往返距离通常在三四十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拥有固定车位、可以安装家用充电桩的用户来说,一台插混车完全可以当作纯电动车来使用,满足日常通勤和城市内的出行需求,实现零油耗。

这两种技术路线的差异,最直接地体现在了日常的使用成本上。

我们来算一笔最简单的经济账。

如果家里安装了充电桩,利用夜间的谷时电价充电,一度电的成本大约在三到五毛钱。

卖掉油车换插混车后,才明白纯油车有多坑,智商税实锤了!-有驾

一台插混车百公里的电耗大约是15度电,折算下来,跑一百公里的花费还不到十块钱。

即使是在外面的公共充电桩充电,每度电的费用在一块到一块五之间,百公里的成本也就二十块钱左右。

相比之下,即便是非常省油的油电混动车,百公里油耗至少也要5升,按照目前8元左右的油价计算,一百公里的花费就是40元。

一个是不到十块钱,一个是四十块钱,这中间是四五倍的差距。

对于一个每年行驶两万公里的家庭来说,仅燃油和电费这一项,插混车就能比油车或油电混动车节省下超过六千元。

这笔钱,足够支付一次不错的家庭旅行了。

日积月累下来,这笔账算得越久,差距就越明显。

除了经济账,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路权。

在许多大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对燃油车的上牌和出行都有严格的限制。

比如,一张上海的蓝色车牌,拍卖价格长期维持在九万元左右;而在北京,获得一张蓝牌更是需要通过“摇号”这种方式,中签率极低,很多人摇了近十年都未能如愿。

然而,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些城市为悬挂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巨大的政策优惠,比如免摇号、免拍卖、工作日不限行等。

而这个宝贵的“绿牌”资格,是明确只提供给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

没有充电口的油电混动车,在政策上被划归为燃油车一类,只能和普通油车一样去竞争稀缺的蓝色牌照。

卖掉油车换插混车后,才明白纯油车有多坑,智商税实锤了!-有驾

许多消费者正是因为不了解这一政策,误以为只要是“混动”就能上绿牌,结果车都订了才发现无法享受政策红利,最终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市场的反应是最真实的。

在二手车市场,这种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今,二手车商在收购油电混动车型时普遍比较谨慎,估价也相对保守,因为这类车型在二手市场的流通性正在变差。

而车况相当的插电混动车型,尤其是那些纯电续航长、口碑好的国产品牌,保值率相对坚挺,甚至比同级别的油电混动车能多卖出一两万元。

这背后是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结果:能上绿牌、能用电、后期成本低的车型,自然更受欢迎。

最后,我们还要看得更远一些。

买车不仅是满足当下的需求,也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一种投资。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达到859.6万台,同比增长65%。

从繁华的城市中心到宁静的乡镇,从高速公路服务区到居民小区,充电网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铺开。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充电将会变得和加油一样方便。

与此同时,全球各大车企,特别是中国的自主品牌,已经将研发的重心和巨额资金全面转向了插电混动和纯电动技术平台,技术迭代日新月异。

而油电混动技术,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当整个汽车产业都在向电气化大步迈进时,继续选择一个无法接入电网、技术潜力基本耗尽的过渡性产品,就如同在智能手机时代选择一部功能机,虽然能用,但无疑会与未来的主流应用场景渐行渐远,未来在维修保养、配件供应和二手残值方面都可能面临尴尬。

因此,当下的消费者在做出选择时,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小小的充电口,因为它连接的不仅仅是电网,更是通往未来出行方式的一张门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