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监管新规终结车企营销模糊地带
2025年8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一则震动汽车行业的通知。这份《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为狂奔中的智能驾驶技术划定了清晰的安全边界。
核心要求直指行业痛点:禁止将辅助驾驶包装为自动驾驶,未经备案不得进行OTA升级,更不得用远程升级手段隐瞒产品缺陷。新规出台前,一场由过度宣传引发的安全危机已悄然蔓延。
01 安全警报:狂奔的智驾与迟来的监管
2025年3月29日,一辆开启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小米SU7标准版撞上高速公路护栏后起火爆炸,三人遇难。这场悲剧只是智能驾驶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
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高阶智驾”、“L2.999”等营销话术充斥市场,模糊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指出,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基本停留在L2等级,但宣传中常暗示消费者系统能实现自动驾驶。
更令人忧心的是实际表现。懂车帝与央视新闻联合测试显示,在覆盖的36款主流车型中,高速场景综合通过率仅为24%,城市场景也仅有44%。测试结果曝光后,一贯高调的车企大佬们集体陷入沉默。
监管滞后于技术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智能化技术普及的同时,安全风险也在同步累积。两部门的联合出手,正是对这场安全危机的紧急响应。
02 新规核心:四大禁令重塑行业规则
征求意见稿直击四大关键领域,条条直指行业乱象。
宣传红线:企业不得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命名或营销中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等词汇,禁止暗示系统具备“解放双手”、“零接管”等未实现的功能。市场监管总局将对过度宣传开展专项技术认定,依法整治。
安全兜底机制:车企必须开发“安全优先”的驾驶员监测系统。当检测到驾驶员脱手、闭眼或睡眠时,系统需逐步升级措施:从语音警告、方向盘震动(初级),到自动限速、靠边停车(中级),最终禁用辅助驾驶功能(终极处置)。
目前行业内仅有华为、蔚来等少数企业实现“自动靠边停车”功能,多数车企面临技术升级挑战。
OTA紧箍咒:新规确立备案制管理,未经备案不得推送任何OTA升级。严禁将未经充分测试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更不得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对频繁开展OTA活动的企业,市场监管总局将重点抽查。
事故报告责任:企业必须及时上报辅助驾驶系统使用期间发生的安全事件和碰撞事故。隐瞒或遗漏重大事实的,将面临专项核查。
“点刹2025”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监管主题词。从3月首部新能源汽车安全检测国标实施,到4月强制电池“不起火、不爆炸”要求,再到如今的智驾宣传禁令,监管层层加码。
03 行业阵痛:营销话术失效,技术短板显现
新规将带来一场行业话语体系的重构。那些曾经在发布会上博得掌声的“自动驾驶”、“无人接管”等术语,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行业规范化要求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完善测试体系,合规成本增加的同时,技术实力薄弱、依赖营销噱头的企业将面临淘汰压力”。监管正在倒逼行业从营销竞赛回归技术本质。
技术层面挑战更为严峻。新规要求的安全兜底机制,特别是“自动靠边停车”功能,目前只有少数头部企业能够实现。多数车企需要加大研发投入,重建技术框架。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在规范宣传的背景下,企业竞争将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实力。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将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04 OTA监管:堵住“软件补丁”漏洞
OTA技术曾被视为智能汽车的魅力所在,如今却成为监管重点。新规剑指行业潜规则——用软件升级掩盖硬件缺陷。
近年来,部分车企将频繁OTA包装为“技术领先”,实质上是通过软件迭代弥补硬件不足,模糊了OTA与召回的界限。新规实施后,这种行为将被明确定性为违规。
“备案制实施后,车企的每次OTA升级都需要提前报备,操作全程留痕。”一位不愿具名的车企技术负责人坦言,“边跑边修的模式行不通了,我们必须确保推送的每个版本都经过充分验证。”
对于消费者,这意味着更稳定的使用体验和更透明的知情权。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表示,对频繁开展OTA活动的企业将进行重点抽查和专项核查,确保车辆实际性能与申报参数一致。
05 未来之路:安全合规成核心竞争力
监管收紧之际,正值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多重压力测试。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仅59%,远低于80%-85%的健康线。
利润困境同样突出。2025年1-5月行业利润率仅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7%的平均水平。黄奇帆在贝壳财经年会上直言:中国汽车3000万辆的销售规模所实现的利润,还抵不过日本丰田一家公司。
在此背景下,新规带来的合规成本增加可能加速行业洗牌。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短期阵痛难以避免,但长期将推动行业标准形成,加速L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合规发展”。
随着2025年9月15日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临近,车企正加紧评估新规影响。一个共识正在形成:当资本热潮退去,安全与合规能力将成为智能汽车的新核心竞争力。
监管的最终目的不是限制创新,而是将“人”重新置于驾驶责任中心。在技术狂飙的年代,这一回归或许正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起点。
新规公开征求意见将持续至9月15日,预计年底正式实施。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这场监管升级标志着行业从追求速度转向注重质量的关键转折。
当车企的营销话术被套上“紧箍咒”,当OTA升级不再能随意“打补丁”,消费者获得的不仅是更透明的知情权,更是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安全永远是不可逾越的边界。
综合北京商报、新黄河、第一财经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