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车展,气氛比往年还要热闹几分。楼里楼外人流如潮,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说真的,原本只想着碰碰新车、看看概念,没想到兜兜转转,居然在理想展台偶遇了两位“主角”——理想汽车李想和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场面没那么隆重,反倒像是一个闲聊小局。 一个埋头解释自家星环OS的开源计划,一个则眉眼含笑,聊着“骁遥双核电池”的新技术。
其实这样的场面,在今年的车展上不止一次出现。过去是品牌独自发力,现在越来越多地变成产业链“朋友圈”的秀场。过去车企老板多数坐在发布会后排,低头刷手机;现在,头部企业的掌门人亲自下场,甚至彼此串门,朋友圈晒合影,气氛比以前更松弛,也更真实。
说起来, 理想和宁德时代,一个是造车新势力里的“销量尖子生”,一个是动力电池的“王者段位” 。表面上看,两家公司各自安好,实则合作交错,彼此牵制。理想L系和MEGA用上了宁德的电池,宁德时代又需要理想这样的大客户来撑产能,利益绑定得紧紧的。不客气地说,新能源这摊水,头部玩家都在彼此打量、彼此试探。
“产品力才是关键,(价格)砍到最后没意义。”曾毓群在理想MEGA后排体验的时候随口一说,倒是把行业里最近一轮“价格战”卷得没多大劲的本质点破了。
你要说现在的新能源圈子,谁都在讲“技术壁垒”,可实际上,车企们在拼命找“第二电池供应商”,动力电池公司则在试图突破“被动选择”的困境。理想不止用宁德时代,还引入欣旺达、蜂巢能源等新玩家;宁德时代也明白,单靠一两家头部客户不够,得广撒网、保份额。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归根结底,谁能率先搞出下一代安全又便宜的新电池,谁就能在这场混战里多活两年。
车展上最有意思的,反而不是谁家新车有多少屏、算力有多炸裂,而是这些行业大佬们的“走动”和交集。今年大佬们的社交节奏和两年前完全不同,不再靠直播带货、网红互动吸流量,而是真刀真枪地拼技术、拼生态。曾毓群站在理想展台,李想解释OS生态,背后都是一场无声的“秀肌肉”——合作是表,底气才是里子。
话说回来,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分蛋糕的速度早就超过了做蛋糕的速度。大家都想抢先卡位,谁都不愿意等对手“发育”起来再来PK。 你看理想和宁德的合作,不就是典型的“既想抱团取暖,也要留条后路”吗?
有意思的是,今年车展的气氛,比以往都更像是一场“朋友局”。你很难想象,几年前的车圈还能见到宁德时代董事长亲自站台理想新品。更何况,车展不再只是新车“斗艳”,而是朋友圈“晒场”:宝马董事长和长城魏建军同框,张朝阳买奇瑞捷途第一台,连搜狐CEO都来凑热闹——各路大佬,个个都不想缺席。
现在的车圈,“谁的朋友圈大,谁的底盘稳”,这已经是共识。动力电池巨头不再只拼技术,车企不再只讲销量,产业链上下游的“抱团”和“博弈”成了新常态。合作有时只是表象,彼此都在等待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风口。
说到底,站在车展看热闹,很容易被新车新技术的噱头冲昏头脑。但想想看,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在全球的崛起,是产业话语权的转移。 曾毓群、李想们的偶遇,表面上是合作,骨子里是市场的选择,也是彼此“站队”的隐喻。
未来谁能笑到最后?说实话,没人敢下结论。新能源车市的故事,远比展台上的合影精彩。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咱们评论区见,一起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