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展厅里,看那辆蓝色的博越L,心里暗暗想着,这车真够能打的。刚才跟一位销售打个招呼,他一脸自信地说:这款车连续多周蝉联销量榜第一,市场反响特别火。我觉得,也挺正常的吧,毕竟吉利的品牌力在那儿摆着。实际接触下来,我还真得承认,价格实惠、配置丰富、空间宽敞,的确挺有吸引力。
我记得早上走进4S店时,听到身旁那个推销员跟老客户聊:看,这空间你开过就知道,差别很大。尤其后排,有3拳腿部空间,轮毂偏大,坐起来特别舒服。其实我自己也感觉到,开这车的油门反应算挺敏捷,中高速超车轻轻踩点就行,油耗估算大概在6到7.2升/百公里(这段先按下不表,实际还得看车的不同工况)。
说到这,我就想起刚刚那句话:这车油箱太小了,续航里程太短,跟电动车那一堆续航不也一比?其实我没细想过,也许这也是个折中问题——做家庭用目的,能搞出几百公里,能带娃、带货、周末出去玩就够了。你说,要是油箱再大点,那成本会不会增加?或者说车的成本控制就被影响了?反正我觉得,家用车续航更重要的一点,看似油箱大点,实际考虑到油耗,家里用,平均每公里油钱也多不了多少。
站在体验区,我偏不去高配锦绣版的位置,而是看了看中低配车型。HUD,早就听说很香,但车内图片明显不是高配版本,倒显得真实一点——其实大部分家庭用户购买的,未必会买到全配置,但即使是普通版本,车机的反应灵敏倒挺贴心的。这里我得问一句:你们心里有个底线吗?是要最全的配置还是用着还能接受的价钱?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那张车门打开的照片,窗户边的留白还特明显。我一直怀疑,像这种紧凑型SUV,空间宽敞不宽敞,后排空间的真实表现,和价格关系不大,更多取决于车身设计。这个六边形战士形象也挺贴切的——多面、多功能,好像一把瑞士军刀,正合家庭多变的需求。
回过头,看到一位修理工在那儿琢磨着,跟我说:这车刹车脚感不错,敏感,转弯稳。我心想,刹车和操控毕竟是安全底线,要不然安全感再高也没用。其实我对高速巡航时的方向盘反馈挺有兴趣——这个比拼底子,真的挺贴近生活。
突然想到一件事:这个价格区间里,油耗、空间、配置,谁能做到全能?比如排档的顿挫感,或许是由于涡轮的介入,平缓点就好了,毕竟,车辆软件调校这事,也不能说太大意。支持成都国际车展,我自己也有考虑:买车快两年了,平均每公里运营成本差不多0.4元(粗算的,毕竟还得加点维护和保险费),家庭用车算合理。
说到这我又陷入思考:是不是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辆博越L的画面?试驾体验告诉我,这车在动力表现、空间布局、配置实用性方面都还不错。买车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用着顺心还是看着放心?另一个问题:这车的质量是不是长久耐用还得实际操盘后才能判断。
我觉得,不能只靠几个人的反馈。毕竟车主的评价总是有偏差——有人喜欢炫酷外观,有人重视实用性。像我朋友说:我家那辆车啥都不缺,就是味道太大了,开了一月,味道还在。这也是个现实问题,买完了,要散味、要养车。环境因素,油耗表现,实际坐乘舒适性,都是要考虑的。
这个价位上,博越L的卖点不少。但我也想问:你会不会觉得,这车虽然空间大、配置够用,但每次开进去都得斗争一番——看停在哪儿、哪块空位?这种平凡的打拼感,是不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或者,有没有人真正关心过,开车的心情指数在这个价位如何攀升?
说到这,我忽然发现,车内某个按钮,居然忘了试用。明天我还想试试那个落锁自动关窗的功能,看平常心里安不安全。证明这车还是有很多细节设计,和我日常用车体验息息相关,只很多时候,细节才是关键。
人生中,最怕的还是那点点滴滴的小麻烦。这车空间大,配置也算丰富,但用起来,究竟是不是坦然,还真得实际体验了才知道。朋友们,你的最在意点是什么呢?这车上,有没有哪个微小细节能让你瞬间心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