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欧洲A2驾照(新手/中级驾照,限制功率)摩托车市场,几乎被双缸车型垄断。KTM 却逆流而上,再次押宝自家那台轻巧又强悍的单缸 LC4c 发动机。围绕这台引擎,他们打造了全新平台,誓言要在非铺装路面上也带来纯粹的驾驶乐趣。(小编注:在双缸当道的环境下坚持单缸路线,KTM这份执着值得玩味,突显了其轻量化、高灵活性的核心优势。)
关于 KTM 的一切
KTM 近况如同一只被击倒后顽强爬起的“小强”。金融危机的连环重拳,加上国产品牌“高配低价”策略的猛烈冲击,确实让它一度步履蹒跚。
短暂的低迷过后,这位奥地利“小强”正在重振旗鼓。第三代LC4c 390系列新车的发布就是明证。它们是在去年EICMA米兰车展亮相后首批量产的新车(几乎是在KTM总部遭遇重创前亮相的)。这些车瞄准A2市场(最大47.5马力),而该市场现在充斥着体型庞大、份量不轻(甚至可以说笨重)的双缸对手。
单缸,是骄傲更是选择
如开头所言,KTM正在重拾自信,坚信自己基于印度Bajaj生产的LC4c单缸发动机的路线更胜一筹。这台机器凝聚了KTM在单缸领域的深厚造诣,轻量化、省油是基本盘,更难得的是高转延展性出色,性能不输双缸。新平台的核心优势,正是围绕它构建的极致轻量化与敏捷操控。(小编注:在双缸潮流下坚持单缸,不仅是技术自信,更是对特定驾驶乐趣(轻快、灵活)的精准定位。)
继390 Duke之后,第三代LC4c平台迎来了三位更加“野性”的成员:390 Adventure R/X、390 Enduro R以及390 SMC R。除了Adventure X可能稍偏公路,其他几位如果换上双缸,就完全无法实现KTM想要的越野操控感和驾驶体验了。下面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
从街车Duke到越野家族
第三代390平台内部,Adventure及其越野姊妹车,相比Duke街车采用了不同的车架:副车架(螺栓连接)更长且是钢管结构(非Duke的压铸件);转向柱角度更直立;发动机吊点不同;后摇臂形状也不同,并且直接连接WP单筒后减震(无连杆结构)。这些改动都是为了赋予这些需要“下路”的车型更强稳定性,其几何设定直接对标专业耐力赛车(EXC)的规格。(小编注:这种从车架底层开始的差异化设计,足见KTM对越野性能的认真态度。)
虽然动力总成(引擎、空滤、排气、变速箱)与Duke共享,但越野家族拥有专属调校:包括ABS设定(可单独关闭后轮或全关)、牵引力控制程序、终传比、偏向低扭输出的引擎图谱以及专属的骑行模式。最大功率45马力,略低于法规上限,但轻量化带来的优势完全弥补了这点微小的差距。
KTM 390 Adventure R
先看市场最期待的390 Adventure,它将取代现款。老款技术配置丰富且非常轻,但尺寸过于紧凑,在竞品面前略显“小气”。
新款390 Adventure分化为两个版本:
R版:纯粹的越野取向。配备21寸前/18寸后辐条圈、长行程悬挂。座高870mm,离地间隙272mm。干重仅165kg。
X版:本质是跨界车型。配备19寸前/17寸后合金轮圈,悬挂行程缩短,座高大幅降至825mm,配置简化以降低售价。
两车都比第二代Adventure更大、更舒适、风阻保护更好。(小编注:终于加长了尺寸!R版参数已接近硬派拉力车,干重165kg在同级堪称惊艳。X版低座高则大大提升了亲和力。)
390 Adventure R的“R”绝非虚名。在KTM字典里,“R”意味着踏上非铺装路面时的强悍实力。它是一辆真正意义上的Adventure,不仅形似,更能实打实地在土路上撒欢。相比上代,进化幅度之大,几乎判若两车。
Adventure R 与 X:定位分明
R版是对那些渴望一辆能力强悍、轻巧(165kg干重)、易于操控的Adventure骑士的回应。它比那些源自越野赛车的EXC或LC8/LC8c双缸拉力车更易上手。摔车成本也低得多(价格是KTM Adventure系列门槛最低的),非常适合开拓新用户。(小编注:轻量化+低价格+真越野能力,Adventure R的定位精准,降低了硬派拉力的门槛。)
X版则更侧重公路旅行:合金轮圈、低座高、油耗极低、14L油箱、风挡保护性更好、LED大灯采用KTM最新家族设计。对于追求极致越野的玩家,KTM首次提供WP Pro Components悬挂升级套件,甚至能用于入门级的Motorally赛事(经济实惠的赛车选择)。丰富的“Power Parts”原厂配件一如既往,包括铝制护杠、三箱、定速巡航(仅R版)、专用左手开关(含手把加热控制)等。
KTM 390 Enduro R
更偏向纯种越野的是全新车型390 Enduro R。它与Adventure R共享核心参数(21寸前/18寸后辐条圈、870mm座高、272mm离地间隙),但外观极度精简:无风挡、无仪表罩,配小尺寸(但仍是TFT)仪表。它定位是 Dual-Sport(多功能越野),面向新手练习,虽非纯竞赛车,但也能下场。(小编注:强调“Dual-Sport”而非“Adventure”,明确了其更纯粹的越野练习车定位,精简设计只为减重和实用。)
与Adventure R的显著区别在于轮胎:原厂配备侵略性极强的Metzeler Karoo 4,几乎是欧洲能合法上路的极限。ABS针对越野深度调校,可完全关闭(前后轮均可关,Adventure R仅能关后轮)。街道模式(Street)下油门响应特意调得非常柔和,以适应这种强越野胎在公路上的表现。
相比Adventure R,Enduro R追求更极致的紧凑轻量化:更少塑料件、更小的油箱(9L)、更低重心。成果斐然:干重仅159kg!悬挂行程同为前后230mm,采用WP功能分离式前叉(压缩/回弹30段可调,预载不可调,需Pro套件),设定与Adventure R不同。WP后减震同样可调。
整体看,它是一辆极具越野潜力的优秀Dual-Sport。螺栓副车架简化维护。主要短板是位置较低的排气,尤其是发动机下方硕大的三元催化器。(小编注:159kg干重+硬核悬挂+全关ABS+越野胎,Enduro R的越野基因非常纯粹,油箱小和排气位置是妥协点。)
KTM 390 SMC R
与Duke联系更紧密的是全新390 SMC R(此前只有690 SMC R)。它也拥有230mm长行程悬挂,但得益于17寸辐条轮,座高降至860mm,离地间隙270mm。
作为滑胎车(Supermoto),本质是公路机器。它与Duke街车有竞争也有重叠(80%部件通用),但坐姿更高、空间更大(适合高个子),操控感迥异,长行程悬挂也提升了舒适度,当然外观更是截然不同。(小编注:滑胎车独特的玩乐属性,与街车形成互补,长悬挂是其舒适和操控特点的来源。)
390 SMC R首次采用简化左手开关(仅摇杆无按钮)。其余部分类似Enduro R,但轮子配的是公路胎Michelin Power 6(同Duke),前刹是320mm碟+ByBre径向卡钳。干重154kg,比690 SMC R(干重140kg)重,但重心更低,体感更轻灵。更重要的是,价格实惠得多!(小编注:154kg干重的滑胎车已属轻巧,加上更低的售价,让滑胎乐趣更易触及。)
Ready to Race,再出发!
KTM在小排量单缸领域曾长期称王,如今强敌环伺。但Mattighofen(KTM总部)依然坚信自家配方:在配置上保持高端(可调悬挂、齐全电控),设计更具吸引力,价格更有竞争力。(小编注:面对中国产品牌冲击,KTM选择强化其“高端小排”的技术和性能标签,而非单纯价格战,这是场硬仗。)
发布会尾声,KTM团队不仅邀请大家试驾新车,更底气十足地建议:“和竞品放一起比比看!” 这清晰传递出信号:奥地利雄狮已重整旗鼓,骨子里的好胜心,一分未减。(这个“对比邀约”充满火药味,彰显了KTM重夺市场的决心和自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