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还记得七年前那个冬天,蔚来汽车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发布了它的第一款车ES8。
当时创始人李斌在台上描绘的蓝图,比如三分钟就能换好一块电池、承诺终身免费保修,让现场数千名观众热血沸腾,订单很快就满了。
在那个时候,一台国产电动车敢卖到四五十万,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巨大勇气的事,但蔚来ES8不仅做到了,第一年还卖出了一万多台,成功地在高端SUV市场里站稳了脚跟。
这台车,可以说奠定了蔚来品牌的基调,也是它所有故事的起点。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当年的开拓者如今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现在,ES8即将迎来它的第三代产品,在蔚来今年密集发布了七款新车的背景下,所有人的目光却都聚焦在这款“功勋老将”的更新换代上。
这背后原因其实很现实,蔚来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赢的时刻。
公司定下了今年第四季度要实现盈利的目标,如果完不成,未来的路会变得异常艰难。
因此,新款ES8的上市,已经不单单是一款新车的发布,它更像是一场关键战役,蔚来几乎是押上了自己的命运,而这张牌打出去,前方等待它的新战场,却似乎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要理解蔚来现在的处境,我们得先看看它的财务状况。
根据公开的财报,2024年第一季度,蔚来的净亏损达到了52.58亿元。
这个数字清楚地表明,公司依然处在“烧钱”阶段,而且烧钱的速度并没有明显减缓。
所以,李斌提出的“第四季度盈利”目标,更像是一道军令状,意味着蔚来必须尽快改变“卖一台亏一台”的局面,让业务回归到健康的商业逻辑上来。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新款ES8的使命就显得格外沉重。
它不仅要延续蔚来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台能实实在在为公司赚钱的“现金牛”。
如果连这台最具代表性的旗舰车型都无法在销量和利润上取得突破,那么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对蔚来模式的信心,无疑会受到沉重打击。
为了打好这场硬仗,蔚来给新款ES8可以说是倾其所有。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新车在产品力上做了全方位的升级。
首先是尺寸变得更大了,车身长度增加到了五米以上,轴距也超过了三米,比老款整整大了一圈。
这样的改变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提供更宽敞的乘坐和储物空间,直接对标那些以“家庭”和“空间”为卖点的竞争对手。
在车内,蔚来更是拿出了压箱底的技术,内饰设计据说会看齐自家的百万级行政旗舰轿车ET9,用上同款的大尺寸中控屏幕,座椅的舒适性和功能性也会有大幅提升。
更引人注目的是,新车很有可能搭载蔚来自研的“天行”智能底盘系统。
这套系统号称能让车辆的四个悬架独立工作,每秒进行上千次调整,理论上可以实现“如履平地”的行驶质感。
然而,技术上的堆料也带来了最直接的问题:成本。
这套先进的“天行”底盘系统,最初是为售价高达百万的ET9开发的,现在要把它应用到价格区间在四五十万的ES8上,成本控制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这就好比把一块为顶级奢侈品定制的昂贵材料,用在一件轻奢产品上,虽然提升了产品的档次,但多出来的成本最终由谁来承担?
如果为了控制售价而牺牲利润,那就违背了公司“要赚钱”的初衷;如果把成本直接转嫁给消费者,导致车价过高,又很可能吓跑潜在的客户。
这让蔚来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更何况,如今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七年前的模样。
在四十万到五十万价格区间的纯电和混动SUV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理想汽车的L系列,凭借着“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精准定位,以及增程式技术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牢牢占据着家庭用户的首选位置,月销量常常是蔚来的好几倍。
而问界系列,背后有华为强大的技术和品牌号召力加持,其智能座舱体验吸引了大量科技爱好者。
甚至蔚来自己推出的子品牌“乐道”,其首款车型L60定位更亲民的家庭市场,也在客观上与主品牌形成了竞争关系,分流了一部分客户。
与此同时,蔚来曾经引以为傲的最大差异化优势——换电网络,其独特性也正在被快速发展的充电技术所稀释。
在早期,三分钟换电确实是解决续航焦虑的“神技”,让蔚来车主享受到了堪比燃油车加油的补能体验。
为此,蔚来投入巨资在全国建设了超过2400座换电站,每一个站点的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费用都相当高昂。
但是,随着国家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现在无论是高速公路服务区,还是城市里的商场、写字楼,超快充电桩已经越来越普及,很多车型充电十几分钟就能增加两三百公里的续航。
当充电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专门为了“换电”而去选择蔚来的理由,就不再像以前那么充分了。
据一些数据显示,蔚来换电站的平均利用率并不高,这意味着巨额的固定资产投入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这笔沉重的财务负担,迟早会以某种形式影响到公司的运营和用户的成本。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蔚来也在积极寻求破解之道。
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技术共享,让新款ES8和旗舰ET9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开发,共享包括智能驾驶芯片、底盘技术在内的核心部件,这样可以有效摊薄高昂的研发费用,降低单车成本。
另一个策略,则是继续深化“电池租用服务”,也就是BaaS方案。
消费者在购车时可以选择不购买电池,车价可以一次性降低七万到十二万八千元不等,大大降低了购车门槛,但作为交换,车主需要每个月支付一笔固定的电池租赁费用。
这个模式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有一定吸引力,但它也改变了用户的消费心理。
在消费观念日趋理性的今天,很多人在买车时会计算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
相比于理想汽车宣传的“用电省、用油也方便”这种简单直接的省钱逻辑,蔚来的BaaS模式虽然初期投入低,但每个月的持续付费,对一些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长期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因此,预计在年底发布的新款ES8,其市场表现将成为对蔚来整个商业模式的一次终极检验。
它能否在与理想L8、问界M9等强敌的正面交锋中杀出一条血路,销量能否稳定在一个健康的水平,将直接决定蔚来未来的走向。
如果市场反响热烈,证明消费者依然认可蔚来所坚持的高端定位、优质服务和换电体系的价值。
但如果销量不及预期,那么蔚来可能真的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了。
那些耗费巨资建立的换电站网络,是该继续扩张还是需要进行战略收缩?
遍布城市核心商圈、提供着精致体验的NIO House,还能否维持现有的运营规模?
这一切的答案,都将由新款ES8的销量数据来书写。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车市,一个普通消费者手握四五十万预算时,最终会把票投给谁,市场很快就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