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能汽车的量产现状
12月2日消息,芬兰太阳能电动车初创公司Lightyear宣布启动太阳能电动车的量产,其推出的首款车型“Lightyear 0”已被视为全球首款可直接利用阳光发电的电动汽车。这款汽车的创新之处在于车顶和引擎盖等处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可以提供大约70公里的续航里程。然而,这款车辆并非完全依赖太阳能供电,车辆内置的60kWh电池组才是支撑其续航里程约625公里的主要力量。
▍ 太阳能与动力电池的关系
虽然太阳能汽车展示了创新性,但目前太阳能充电仍无法完全替代锂电池。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指出,由于太阳能发电的不稳定性,以及成本和发电效率的限制,太阳能汽车依然需要搭载动力电池来确保续航里程。“Lightyear 0”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平衡了太阳能和电池组的使用,使得该车型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 国内太阳能汽车的发展
尽管国内企业如中通客车和汉能集团在太阳能汽车开发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中通客车在2021年的业绩说明会上透露,他们成功研发出太阳能增程式智能驾驶客车,该车不仅具备太阳能发电增程功能,还融入了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实现太阳能对动力电池的充电。然而,这款客车在今年7月的公告中显示仅停留在样车阶段,未能商业化。此外,李河君的汉能集团也曾提出太阳能汽车的概念,但在技术实现上未有突破,项目已停滞。
▍ 量产及市场接受度
对于Lightyear公司的“Lightyear 0”汽车,公司计划在芬兰生产1000辆,目前已收到150份预订单。尽管这一数字引人关注,但市场实际需求仍需进一步观察。该车型限量生产的策略可能更多是出于宣传和融资目的,而非真正的市场需求。
▍ 国内企业的探索历程及现状
汉能集团曾与奥迪合作并推出多款太阳能汽车概念,但项目现已停滞,未能实现生产量的突破。2016年,汉能推出了Solar O、Solar A、Solar R和Solar L四款太阳能动力汽车,但这些车型始终未能进入量产阶段。随后,汉能与奥迪达成了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合作协议,但令人遗憾的是,该项目未能如期而至,太阳能汽车领域陷入了停滞的状态。
▍ 太阳能汽车技术瓶颈与突破
太阳能汽车的发展面临发电效率、成本及稳定性的挑战。林示强调,若缺乏政府支持,以当前售价难以实现市场化推广。要推进太阳能汽车的市场化进程,除了提升技术成熟度之外,也需要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扶持。同时,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及解决成本问题也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