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小马拆车探秘:两万元微型纯电底盘,究竟什么样?

两万块钱能买什么?可能是一部高端手机,或者一辆配置不错的电动自行车,但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辆能合法上路、遮风挡雨的纯电动汽车——奔腾小马。这辆售价仅2万多元的微型电动车,最近在车圈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这么便宜的车,到底是“工业奇迹”还是“成本极限的妥协”?我们直接拆开它的底盘和车身,带你一探究竟!

奔腾小马拆车探秘:两万元微型纯电底盘,究竟什么样?-有驾

---

奔腾小马拆车探秘:两万元微型纯电底盘,究竟什么样?-有驾

底盘:像“裸奔”的电池包,过坑都得捏把汗

奔腾小马拆车探秘:两万元微型纯电底盘,究竟什么样?-有驾

掀开奔腾小马的底盘,第一眼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底盘下方直接挂着一块大电池,像个小书包一样凸出在外,没有任何护板遮挡。虽然厂家宣称底盘离地间隙有160毫米,但电池位置比底盘更低,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时,稍不留神就可能“磕到要害”。有网友调侃:“这车开起来得自带雷达,时刻提醒‘前方有减速带,请绕行’!

奔腾小马拆车探秘:两万元微型纯电底盘,究竟什么样?-有驾

不过,底盘也并非毫无亮点。喷涂工艺倒是意外地扎实,前后覆盖范围大,能有效防锈。可惜的是,所有电线、管路都直接暴露在外,雨天行驶或者路过积水路段,难免让人担心漏电风险。电池采用的是18.11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风冷散热,没有复杂的冷却系统。简单来说,夏天高温时,电池降温全靠自然风,就像用扇子给手机散热,够用但效率有限。

奔腾小马拆车探秘:两万元微型纯电底盘,究竟什么样?-有驾

---

奔腾小马拆车探秘:两万元微型纯电底盘,究竟什么样?-有驾

悬挂:三轮车同款电机,颠簸路上“摇啊摇”

奔腾小马拆车探秘:两万元微型纯电底盘,究竟什么样?-有驾

奔腾小马的前后悬挂结构,堪称“经典复刻”。前悬架用上了单层冲压钢板的麦弗逊结构,和普通家用车类似,但用料更薄。后悬架则是整体桥拖曳臂设计,搭配一根潘哈德连杆,这种组合常见于面包车和货车,主打一个“结实耐造”。实际开起来,过减速带时后排乘客可能会体验“蹦床式颠簸”——车身左右摇摆,座椅硬得像木板,仿佛在提醒你:“两万块的车,还要啥自行车?

奔腾小马拆车探秘:两万元微型纯电底盘,究竟什么样?-有驾

更有趣的是,这辆车的电机和三轮车、低速电动车用的是同款供应商——山东双林的风冷电机。额定功率15千瓦,最大时速100公里,虽然参数看起来够用,但高速行驶时电机噪音明显,像极了电动三轮车爬坡时的“嘶吼”。有车主实测后发现,车速超过80公里后,车内聊天基本靠吼,音响音量得调到最大才能盖过电机声。

---

防撞梁:前脸“铁片护体”,车尾“裸奔上阵”

拆开前保险杠,奔腾小马的“保命装置”终于露出真容——一根厚度仅1.09毫米的单层冲压钢板防撞梁,覆盖车头66%的面积。这厚度什么概念?大概和易拉罐差不多,轻微碰撞还能挡一挡,但遇到稍微严重的撞击,防撞梁可能会直接“鞠躬尽瘁”。更让人捏把汗的是,防撞梁直接焊在纵梁上,没有吸能盒缓冲。一旦撞车,纵梁受损的概率极高,修车师傅看了都得摇头:“这要是撞了,二手价直接打骨折。”

至于车尾,干脆连防撞梁都省了!后保险杠拆开后空空如也,追尾时全靠后备箱的铁皮硬扛。有网友吐槽:“这车倒车得比考驾照时还小心,毕竟屁股一碰,修车钱可能比车还贵。”

---

内饰:后排座椅像“纸板床”,甲醛检测惊出冷汗

打开车门,奔腾小马的内饰完美诠释了“极简主义”。车门内没有隔音棉,防水膜用的是廉价塑料布,关门声“哐当”得像铁皮柜。后排座椅靠背没有钢板,只有一层塑料瓦楞板,坐上去仿佛坐在快递纸箱上。更离谱的是,后排头枕竟然是两个海绵包,追尾时对颈椎的保护几乎为零。车主们自嘲:“这车后排只能坐塑料模特,真人坐进去得自带颈托。”

车内空气质量也让人忧心。专业测试显示,地板甲醛释放量达到0.122毫克每立方米(国标限值0.1毫克),密闭16小时后车内甲醛浓度0.063毫克,虽未超标,但长时间待在车里,还是能闻到刺鼻的塑料味。有车主分享经历:“刚提车那周,开车半小时就头晕,后来天天开窗通风,差点把自己冻感冒。”

---

性价比之争:是“工业垃圾”还是“穷人乐”?

尽管奔腾小马在安全性、舒适性上槽点满满,但评论区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声音。反对派认为:“这车要啥没啥,不如加点钱买五菱宏光MINI!”支持派则反击:“两万块能遮风挡雨,还要啥摩托车?接娃买菜够用了!

事实上,奔腾小马的定位非常明确——它就是为预算极度有限的用户设计的。相比动辄三四万的老年代步车,它能合法上牌、能买保险,甚至标配了主驾安全气囊和倒车雷达。有车主算了一笔账:“我每天上下班20公里,充电一个月才花30块钱,比坐地铁还便宜。”更吸引人的是,厂家提供了多种个性化配色和改装方案,比如“游戏玩家版”和“敞篷版”,年轻人花点小钱就能拥有一辆独一无二的“大玩具”。

---

总结:便宜是王道,但安全不能“躺平”

拆完这辆奔腾小马,结论很清晰:它是一辆在成本极限下诞生的微型电动车。底盘简陋、配置寒酸,但价格足够震撼。对于从电动自行车升级而来的用户来说,它能提供基本的遮风挡雨和合法路权;但对于追求安全和舒适的家庭用户,它显然不是最优解。

不过,车企在压缩成本的同时,也该守住安全底线。比如后排增加钢板、标配后防撞梁,成本或许只增加几百块,却能大幅提升安全性。毕竟,再便宜的车,命也只有一条。正如一位网友的犀利点评:“两万块的车,可以没有豪华内饰,但不能没有良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