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摩托车霸主本田:5亿辆背后的生存法则
1948年,日本战败后的第三年,汽油短缺,满街都是蹬自行车的人。
一个叫本田宗一郎的铁匠儿子,把军用发电机改装成自行车辅助引擎,没想到这玩意儿直接卖爆——谁也没料到,这个临时拼凑的解决方案,会在76年后滚成5亿辆的庞然大物。
去年全球摩托车卖了6180万辆,本田独占1940万辆,相当于每三辆就有一辆挂着它的翅膀标。
更夸张的是,它的摩托车业务去年赚了6634亿日元,比自家汽车部门多出2.5倍。
当电动车新势力还在为年销10万辆开香槟时,本田摩托早把里程碑刷到让同行绝望的数字。
从自行车配件到全球收割
1946年的日本,汽油比清酒还金贵。
本田宗一郎在滨松市的修理铺里,把500台军用发电机改成自行车助力装置,挂上"本田A型引擎"的牌子。这玩意儿像现在的电动自行车改装套件,但比正经摩托车便宜一半,瞬间成了菜贩和邮差的刚需。两年后公司成立时,车间墙上还挂着"用技术造福普通人"的标语——现在看来,这句口号精准得可怕。
真正让本田起飞的是1958年的超级幼兽。这款50cc的小摩托至今卖了超过1.2亿辆,越南农民用它运稻谷,意大利学生拿它代步,美国邮局还拿它当公务车。在曼谷的早高峰里,你能看到穿校服的女生、拎活鸡的商贩和西装笔挺的银行职员,骑着同款本田在车流里钻缝。这种通吃全球的能耐,特斯拉看了都得递烟。
印度工厂里的算盘
今年5月,本田第5亿辆摩托在印度古吉拉特邦下线。这个1999年才进入的市场,现在每天能卖出1.8万辆。当地工厂正准备扩建,2027年产能要冲到700万辆——比日本本土汽车年产量还多。精明的日本人发现,印度中产不爱买汽车,但愿意花三个月工资买辆本田摩托当婚车,车头还得扎上大红花。
中国市场的故事更戏剧。1980年代和嘉陵合作的JH70,发动机耐用到被戏称"加地沟油都能跑"。现在新大洲本田和五羊本田分家,一个专攻电动版幼兽,另一个死磕踏板车市场。去年这两家在中国卖了89万辆,虽然拼不过本土品牌,但利润率能把国产车厂馋哭。
18.3%利润率的秘密
看财报会发现魔幻现实:本田摩托的营业利润率高达18.3%,汽车部门却只有1.7%。东京的分析师们早就总结出规律:在发达国家卖金翼这种豪华休旅车,在发展中国家卖耐造的代步工具,本田把摩托玩成了跨国界的现金奶牛。
曼谷郊区的本田4S店里,销售阿南每天要应付十几拨客人。有问分期付款的打工仔,也有给女儿买毕业礼物的中产夫妇。"最便宜的分36期,每天还的钱比奶茶还少。"他擦着展车说,"但那些买金翼的大佬,选配色比选老婆还认真。"这种从底层到顶层的通吃能力,才是5亿辆背后的真本事。
眼下电动车来势汹汹,本田慢悠悠推出电动版幼兽,销量还拼不过中国品牌。但工厂老师傅们不慌:"内燃机再战二十年没问题,非洲兄弟加不起电费的地方多着呢。"在东京总部的战略图里,2030年的目标写着:让下一个5亿辆来得更快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