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车主起诉FSD难兑现,买车讲承诺,科技消费需谨慎

你说买车,本来是一件挺高兴的事,尤其是买个电动车,想着和时髦的科技接轨,体验未来生活。可偏偏这年头买车不仅得关心充电桩和电池,还得担心自己花钱买的功能是不是玩具。最近,特斯拉车主集体把马斯克和他的团队告上法庭,理由是他们五年前掏钱买的FSD完全自动驾驶到现在还是好梦一场,这到底谁的锅?这事我越琢磨越觉得气味复杂,不吐不快。

先问一句,什么是FSD?全称“完全自动驾驶”,官方说法是能让车像老司机一样,自动识别路况,自己拐弯、加速、刹车,带着你躺赢上下班。这玩意儿在五年前被吹得天花乱坠,马斯克说话跟做广告似的,销售门店也助阵,说啥“迟早用得上,以后肯定涨价”,不少人一脚油门捧了5万多块出去了。可你说,当时大家真的懂全自动驾驶不是吗?大家懂的,无非就是把愿景当承诺,结果几年过去,承诺还在云端,功能依然卡在现实里。

几位车主这一次不是光看热闹的,他们直接起诉特斯拉,说这5万元不是买梦想,是买服务,买了没兑现等于被骗。他们找律师,律师说要证明“特斯拉故意隐瞒”才好办。听着高深,其实一句话:你不能光看着广告,你得有证据说明销售跟你明着说功能肯定能实现,结果就是不行。这话说得对也怪难,毕竟咱们买东西都喜欢听好听的,有几个真能把“马斯克亲口承诺”录音留底?但问题来了,难道企业开口夸大就可以没底线?

我琢磨着,这事得从消费者心理说起。像特斯拉这种在中国热得发烫的品牌,不光是靠车本身,科技感和创新故事就是超级卖点。你看买苹果手机,多少人真用得上所有功能?可人家总能用新概念推你去升级,特斯拉这个套路有过之而无不及。FSD其实就是“未来生活”的一个标签,很多人买它本质上是买一种“拥有未来”的虚荣。而企业就抓住了这种心理,你想要未来,我现在就卖你未来——至于未来来不来,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不确定。

但问题是,这么做算不算欺诈?按理说,科技产品更新迭代快,有时候技术没法保证落地,厂家早就自留后路,合同里一顿“最终解释权”、“不保证一定实现”之类。但普通人买车哪见过这么复杂的条款?更别提当时马斯克还亲自喊话,说FSD比人类驾驶安全十倍,那谁还不信?结果一年一年过去,有的人车都卖了,功能还没落地,这种“画大饼”行为难道不该有人买单?

其实这事反映的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如今的大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越来越喜欢用营销话术做事。你看,马斯克,大家都知道他是“讲故事大师”,推火箭、造新车,一个赛一个的牛X。但你细琢磨,他每一回讲故事其实都没写剧本,都是先许诺,把票价收齐,再慢慢开发。你能说他没创新吗?但你能说买票的消费者就该享受一切梦想落空的代价吗?这不是有点太耍流氓了吗!

这里面最吃亏的还是普通用户,你想象一下,五年前买车的那几个特斯拉车主,肯定是冲着“自动驾驶时代马上来”去的。买了FSD,一停红绿灯,邻居都羡慕地看着,结果用起来和你我加装的1万元智能辅助没啥区别,停车也要手动。年年等,年年等,到最后比早期买公寓“承诺能换新房”还离谱。想起房地产商,大家还知道维权,电动车这回也走到维权这一步了,说明大家意识在变。

其实吧,告特斯拉能不能赢在法律层面上还真不容易。你得证明销售和马斯克的许诺不是宣传,而是真实承诺。可偏偏咱们消费习惯就是看广告买东西,谁还真找律师把销售的话一字一句录下来?所以我觉得,这次起诉,赢不赢是一回事,起码把这种“虚假宣传”的事搞出来,让更多人看清楚这个套路,也不算白告一场。

我想追问一下,为什么中国用户会相信这种许诺?是不是因为我们这些年见证了太多技术奇迹,从高铁到支付宝,从微信到智能家居,大家都觉得“未来会来得很快”。特斯拉进来没多久就把大家喂得跟着科技狂欢,其实是吃了中国消费者太容易相信新鲜玩意儿的红利。可是到底什么叫“科技创新”?你吹完牛,如果五年落地不了,不是创新是忽悠,咱们老百姓花的是真钱,心里受的是真伤。

这事也给大家提个醒,买科技产品别光看广告,也要多留一份心眼。你发现在咱们日常消费里,越来越多厂商喜欢用概念试水,先卖一个服务,慢慢磨时间,什么时候能出来都没谱。等不了、用不了,再慢慢“解释”,归根结底就是企业在和消费者玩一个“风险对赌”,谁信谁买单。以后再碰上类似的科技产品,你问一句:如果三五年用不上,谁赔我损失?这才是真刚需。

回头再看这几个车主,说他们是“愤怒”其实更多是“失望”。五年前花了大价钱,本以为特斯拉能兑现承诺,带头进入智能驾驶时代,结果眼巴巴等了几年,光剩下“期待”和“涨价”。谁都知道科技进步有难度,但企业应该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不能光靠一张嘴和几个模型图糊弄人。你想啊,如果每个巨头都用“技术难度太大”来躲避承诺,最后谁还敢相信创新?

特斯拉车主起诉FSD难兑现,买车讲承诺,科技消费需谨慎-有驾
特斯拉车主起诉FSD难兑现,买车讲承诺,科技消费需谨慎-有驾
特斯拉车主起诉FSD难兑现,买车讲承诺,科技消费需谨慎-有驾
特斯拉车主起诉FSD难兑现,买车讲承诺,科技消费需谨慎-有驾

这事其实映射出咱们消费社会的一个现实,那就是你花钱买的往往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一个承诺,一个故事。以前房地产商卖期房,画着美丽蓝图,楼盘迟迟不交付,现在大家都明白“图纸骗不了人”。现在科技行业同样套路,只不过换成了一份软件升级和一个智能梦。希望这次特斯拉事件能让大家明白,做企业最重要的不光是“梦想”,还是对买单者负责。

所以,话说回来,咱们买东西得长点“心眼”,不光要看产品有多厉害,还得看背后有多少“潜规则”。特斯拉这回算是打了个样,企业吹牛可以,但承诺不能一变再变,技术虽能延迟,消费者的权益可不能无限搁置。要不以后谁还敢为科技买单?希望这场官司能让企业谨慎许诺,也给消费者多一道保护。

特斯拉车主起诉FSD难兑现,买车讲承诺,科技消费需谨慎-有驾
特斯拉车主起诉FSD难兑现,买车讲承诺,科技消费需谨慎-有驾

有时候咱们也该思考,这种“先画饼、后兑现”的商业模式,究竟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是不是把原本美好的创新变成了“谁胆大谁收钱”,谁老实谁吃亏的游戏?这显然不是健康的市场。希望以后咱们买东西不光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能享受到承诺方兑现责任的安心。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特斯拉FSD的五万多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道理永远一个:承诺不能让消费者陪你做梦,企业须得为自己的话负责。

特斯拉车主起诉FSD难兑现,买车讲承诺,科技消费需谨慎-有驾

最后想说一句,这事也不是单单关乎一两个车主,而是让所有科技企业都看清楚一点,咱们不是买未来,是买今天能触摸到的服务。等梦想落地的日子,有时候比等公交还漫长。以后企业承诺功能的时候,能不能靠谱一点?科技是美好的,吹牛得有个度。消费者的钱不是用来买画饼的,否则,吹到天上的牛,迟早要被拉回地面。

特斯拉车主起诉FSD难兑现,买车讲承诺,科技消费需谨慎-有驾

告特斯拉,说白了,不光是为自己维权,也是帮未来的消费者打个样:买东西要擦亮眼睛,别被梦忽悠了,别让钱包为别人的“梦想”买单。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