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增程车高速油耗大,像脱裤子放屁”这种说法,已经在汽车圈流传好多年了。不少人言之凿凿地说,高速环境是增程车的弱点,插混才是碾压般的优解,可最近一场关于高速油耗测试的结果,却狠狠打了“传统认知”的脸。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妨从头聊聊这事儿。
先简单说说“增程”和“插混”的区别。插混车就是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能量转化路径短,理论上效率高。而增程车呢,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先发电,再通过电机驱动车轮,听起来就像是绕了好大一圈儿,也因此一直被人说是效率低下的“二次转换”。手机里那些汽车测评博主,说起来都特别笃定:“增程车高速上就是个废柴,油耗能不高嘛?”
可在这次120公里/小时高速环道测试上,结果却没那么简单。测试场地选在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封闭赛道,所有车都被“虐”得相当公平——电量拉到最低、胎压统一、空调固定23℃、连续跑两个小时,用专业跳枪法精确计算油耗。听着就够严谨的对吧?那测试结果呢,可能让不少人看了都大跌眼镜。
奇瑞星纪元ET,一台增程车型,实测成绩是9.47L/100km,直接碾压了一大票声称高速油耗优势明显的插混车型。而理想L6(增程)也不弱,以9.98L/100km稳稳坐上第四的位置。同样是增程车,问界M7有点拉胯,跑出了11.3L/100km,但更意外的是,被寄予厚望的比亚迪唐DM-i(插混)和魏牌蓝山DHT,直接跑进了“11字头”——完全翻车。你猜怎么着,网上那些“增程汽车在高速上脱裤子放屁”的段子手,瞬间哑火了。
按理说增程车的能量转换路径长,明明逻辑上就是“不够省”的,怎么反而比插混省油呢?这里面门道可不少。
先说奇瑞的星纪元ET,它搭载了一台热效率高达44.5%的增程器,这数字可不是随便吹的啥概念,一升油能发3.6度电,在增程车中算是炉火纯青的水平。能量虽然要“绕一圈”,可这圈路上的损失很小,整体效率出乎意料地高。
再说理想L6,发动机的热效率虽然比奇瑞稍低,为40.5%,但它搞了套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这玩意儿跟咱平时的开车逻辑特别像:路况好就多发点电,路况烂或者冲坡儿时就收一收,直接让发动机随时跑在“最佳状态”。虽然它的系统逻辑、人机交互不显山不露水,但真动起来,那优势藏不住。
那插混表现不如预期是咋回事?原来插混的“直驱”也没我们想的那么干脆,还得“绕点路”。从发动机到车轮,中间要过变速箱、传动轴等机械部件——别看它们不发光不冒烟,但摩擦力、齿轮啮合啥的,每个环节都在吞噬能量。而且别忘了高速行驶路况不可能一直完美,跑起来路面不平,车速一变,发动机转速也得跟着调整,这时候它的热效率就已经打了折扣。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的,咱们日常开车油耗到底多高,多半取决于车厂的技术优化水平,而不光是“增程还是插混”。这年头车没个低风阻设计、轻量化车身甚至低滚阻轮胎,拿什么跟对手拼呢?增程车厂商就是把原本的劣势优化到极致,让“脱裤子放屁”的笑话没忍住演成了惊讶新剧。
而这个测试结果告诉我们个大实话,技术路线上谁好谁坏,其实根本没有绝对标准。像深蓝S7增程车在另一场夏季测试中亏电油耗跑出了6.08L/100km的惊人成绩,而号称高速省油王的领克08插混,也“仅仅”跑到6.94L,同为增程的理想L6则以7.51L排名第三。这些数据是不是在打破咱们对传统技术的刻板想象?
这么说吧,选择增程还是插混,其实消费者根本无须纠结能量转换的路径长短,理论再诱人,最后落地要看谁更能优化细节,技术积累是不是到位。即便是增程车这种看似“没技术含量”的路线,硬生生用真实油耗数据证明,只要改好了,那原来被嘲笑的短板,也能成为扒回颜面的新机会。
讲到这儿,你是不是发现自己以前都被一些通用段子误导了?增程就是低效,插混就是省油,这话真不敢再随便往外说了。买车的时候,全靠数据说话,别被理论路径迷了眼,最终为日常驾驶添得劲儿才是硬道理,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