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仅着眼于汽车销量数据,或许会让人误以为当下的汽车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高歌猛进,新能源与燃油车两大阵营的市场角逐激战正酣,各大汽车品牌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相互竞争,似乎整个行业都在朝着积极向好的方向大步迈进。
然而,在这一片热闹非凡的行业景象背后,有一个我们曾经无比熟悉的重要角色,正悄然无息地走向衰落——那就是汽车4S店。
最新权威数据表明,仅在2024年这一年,全国范围内就有多达4419家汽车4S店无奈选择关闭,这一现象使得汽车销售行业在近三年来首次出现了“整体规模下滑”的严峻态势。
简单来讲,新能源汽车的热销虽然成功点燃了汽车消费市场的热情,但与此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将传统“卖车主力军”——4S店,逼到了行业边缘,使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当谈及这一现象时,很多人可能并不会有特别深刻的感受。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市场竞争本就残酷,每年都会有部分商家因经营不善而被市场淘汰,门店数量的减少不过是正常的市场洗牌现象,不足为奇。
但事实上,人们眼中所认为的“洗牌”,在本质上却是一场“行业塌方”,其影响之深远、冲击之巨大,远超想象。
尤其是对于那些以销售传统燃油车为主的4S店而言,过去的2024年简直如同世界末日降临。
在去年关闭的4419家门店中,高达93%的比例都属于传统燃油汽车品牌。
其中,自主品牌的4S店占比达到65%,合资品牌约占29%,甚至豪华品牌的4S店也在这场危机中占到了6%的份额。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是繁荣昌盛,传统燃油车市场的生存空间就越发狭窄;汽车整体销量增长的同时,传统汽车销售体系却越发难以支撑下去,摇摇欲坠。
更为值得警惕的是,这场行业危机并非仅仅局限于一些小众边缘品牌,就连汽车行业内的诸多巨头企业,也开始在这场风暴中接连受挫,难以招架。
例如,在去年年底,宝利德集团陷入“爆雷”传闻。宝利德可不是一般的汽车销售企业,旗下所代理的品牌阵容堪称豪华,囊括了劳斯莱斯、保时捷、奔驰、奥迪、林肯等几乎所有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线豪华汽车品牌。
然而,自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宝利德集团在杭州、上海、嘉兴、绍兴、长沙等多个城市的4S店相继出现严重问题:消费者购买车辆后却无法正常办理上牌手续,之前承诺的金融购车方案也无法兑现,甚至连基本的售后服务都难以联系上,完全陷入了瘫痪状态。
一时间,消费者的投诉如潮水般涌来,宝利德集团的品牌信誉瞬间崩塌,在市场上的形象一落千丈。
而广汇、新加坡G.A.集团、运通集团等这些在全国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也未能在这场行业危机中独善其身。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它们也陆续被传出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陷入资金链紧张、门店运营困难等诸多困境之中。
这已然不再是个别企业经营不善的问题,而是整个传统汽车经销网络,正在逐步失去其原有的商业模式和赖以生存的根基,面临着全面的行业性危机。
并且,当前传统4S店所面临的困境,绝非那种通过短暂的忍耐和坚持就能轻易度过的难关。
实际情况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4S店卖出去的车越多,反而亏损得越厉害,陷入了一种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汽车销售行业的“最大痛点”:
在2024年,全国范围内竟然有高达41.7%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更为惊人的是,有84.4%的经销商遭遇了价格倒挂的严峻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在销售汽车时,不仅无法通过正常的利润空间来盈利,反而需要自己贴钱才能将车卖出去。
其中,有60.4%的经销商,价格倒挂的幅度甚至超过了15%。
这具体是什么概念呢?
以一辆售价20万的汽车为例,按照这样的价格倒挂幅度,经销商每卖出一辆车,实际上要倒贴三万多元,才能促成这笔交易,其经营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或许有人会认为,4S店还可以通过提供售后服务来获取利润,弥补新车销售的亏损。但现实情况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它们正以更加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模式,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传统4S店的售后业务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还有人可能会觉得,4S店不是还能依靠金融购车方案来实现盈利吗?但如今,汽车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各大品牌纷纷推出低利率甚至5年免息的金融购车政策,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就连金融公司都难以承受如此低的利率成本,4S店想要通过金融方案来回血,更是难上加难。
当然,如果将传统4S店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完全归咎于新能源汽车的冲击,这显然也是不客观、不现实的。
如果非要探寻问题的根源,或许可以这样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只是加速暴露了传统4S店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将原本隐藏在行业繁荣表象下的矛盾提前“催熟”,使得这些问题集中爆发出来,但问题本身,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悄然埋下了伏笔。
回顾过去,我们不难发现,传统4S店所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员工流动性大、服务流程繁琐复杂……
这些问题如同慢性疾病一般,长期困扰着传统4S店的发展。在过去,由于市场环境相对稳定,行业竞争尚未如此激烈,这些问题或许还能够通过一些方式得到缓解,不至于对4S店的生存构成致命威胁。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整个汽车行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品牌所采用的全新销售模式和服务理念,与传统4S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消费者的购车体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更多地依靠线上渠道,消费者只需在APP上下单,便能轻松完成购车流程;线下体验店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看车、试驾环境;小程序预约试驾功能,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预约试驾服务;还有上门服务,更是将贴心的购车体验直接送到消费者家门口;而明码标价的销售策略,也让消费者不再需要为复杂的价格谈判而烦恼,购车过程变得更加透明、简单。
这种全新的购车模式,一旦被消费者所接受和习惯,他们便很难再回到传统4S店那种繁琐、复杂的购车方式中去。
反观传统4S店这边,其销售流程依然一成不变:消费者一进店,销售人员往往首先询问预算,试驾则需要提前排队等候,交钱时还得忍受销售人员的各种推销话术,售后环节更是充斥着各种“增项服务”和推销行为,让消费者感到疲惫不堪。
毫不夸张地说,并非是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将传统4S店逼上了绝路,而是传统4S店自身长期以来固步自封,未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面对市场变革时反应迟缓,依然坚守着陈旧的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最终才导致了今天的困境。
时代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汽车行业的赛道早已切换,但许多传统4S店却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思维定式中,不愿做出改变,甚至还在试图通过各种金融服务套路来维持原有的利润空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它们还不能及时醒悟,积极寻求变革,那么被市场淘汰,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4S店”的逐渐衰败,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冲击的结果,更是其自身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积累、爆发的必然结局。
在过去,由于市场环境的特殊性,这些问题被掩盖在行业繁荣的表象之下,传统4S店依然能够凭借旧有的商业模式获得一定的利润,维持表面的风光。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市场格局被彻底打破,这些潜在的问题瞬间暴露无遗,传统4S店的生存根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
参考当前传统4S店的惨淡现状,这一现象所带来的启示,绝不仅仅局限于汽车销售行业本身。它如同一个警示信号,值得众多行业深入思考和借鉴,提醒我们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不断涌现的新挑战时,必须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精神,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拥抱变革,否则,就很有可能重蹈传统4S店的覆辙,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