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刷到一个数据,挺吓人的:上汽集团要召回将近10万辆纯电车,都是科莱威这个牌子。具体数字是98408辆,时间跨度从2019年12月到今年7月。说是因为制动再生功能出了问题,车辆在遇到减速带等特殊路面时,制动效果会波动,也就是觉得刹车不够舒服,甚至有安全隐患。
我刚才跟朋友聊起这事,他是辆修理工,人还挺实诚:这种软件层面的改动,最好别拖,刹车是出事率最高的地方之一。说的话让我心头一紧,其实从供应链角度讲,纯电车的制动逻辑比传统车复杂多了。电机再生制动能给续航加点分,但同时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互动不当,就可能变成麻烦。
这段先按下不表。先说说我心里头的画面:2019年后半段开始投产的这些车,前后累积近10万辆,分布在全国各地,用户体验其实差别挺大的。毕竟制动效果会受到路面、人的刹车惯影响。想象一下,一个北方多雪冰路的车主和南方湿滑路面的车主,感受到的制动波动肯定不一样。
我估摸着,这波召回,起码得花上几千万成本。软件升级不难,但派专人加装设备、召回检修,光人力物力就不少。相比传统车的召回,纯电车的软件层面薄弱点更多,但也更好改——毕竟不去换物理部件,没那么贵。修理工朋友说,软件升级的好处是不用客户等长时间维修,这一点比较讨巧。
转念一想,我之前写过纯电售后成本,估算过百公里维保降到几毛钱,这事儿看起来能起到抑制成本上涨的正面作用。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你觉得消费者愿意因为刹车有点怪去主动把车开到4S店做升级吗?不一定吧,得有人敲警钟。
说回技术层面,电机再生制动就是电动车的独门绝技之一。利用减速时电机反转产生电能,再充回电池,加点续航里程。听着挺美,但它也得和传统刹车系统无缝衔接。略微不同步就可能让车主感觉刹车突然软了,或者抓地力不稳。这事儿在行业里不算新鲜,别的品牌也碰到过,只是上汽这回规模大了点。
我想起上个星期试驾科莱威的一名业内朋友说:这车加速挺爽,可刹车手感怪怪的,我原本以为是调校问题,现在看来是软件漏洞。不确定研发期间是怎么漏过这点的,估计是多部门沟通时没充分覆盖所有工况?供应链里类似问题,感觉就像组装一台电脑,处理器好,显卡劲,可主板散热不给力,整机性能大打折扣。这制动再生也是主板和散热器之间的关系,得靠好协同。
说实话,我一开始看到制动效果波动这描述,有点不以为然,觉得夸张。毕竟普通车主大多数不会天天踩刹车测试ABS反应,也没那么敏感。可后来琢磨,毕竟制动安全是汽车安全里面的重中之重,这种风险不能忽视。
期间,我翻了下笔记,发现去年有个数据显示,电动车用户对刹车平顺性的关注度在提升,尤其是长途驾驶时,心理负担比之前重多了。这点对研发部门压力不小。软件更新虽然是补课,但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确实会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怪我之前总骂某些车企召回慢,这回看上汽动作快,态度诚恳,算是积极的一面。但也让我好奇,新车生产的制动系统测试环节是否存在盲区?还是说,随着电动车技术快速迭代,软件层面的风险难以完全避免?
这事里还有一个数字值得玩味:召回车辆近十万台,科莱威的总销量保守估计才提多好几倍,估算体感召回比例挺高,差不多得有个10%-15%。这风险点大到有点让人发愁。
对了,朋友说,上汽这次只软件升级,没涉及硬件返厂,不知道有没有漏掉硬件问题?软件更新能提高多少制动稳定性,也得等用户反馈才能定论。毕竟,软件层面的调校复杂且多变,没个足够多样的路试数据,真有发散的可能。
突然想到,有了这么多数据积累,能不能打造一个制动反馈云平台?实时监控电机再生制动的表现,提前预警?(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问你,假如这是一辆你每天上下班的车,你觉得一个软件升级,能让你放心继续用吗?还是会变成隐形担忧,影响你对整车品牌的信任?这种刹车打折感,究竟是用户心理障碍还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也没答案,只知道这类隐患,是纯电车普及路上的一道难题,期待看到后来怎么解决。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