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顿·马丁为啥“豪”得理直气壮?——聊聊不差钱的敞篷人生
你信不信,两台车全球限量各60台,售价动辄三四百万,推出还得吊人胃口等大半年,关键是最后你还抢不着?如果这不是在考验“有钱人的手速”,那还真叫人怀疑阿斯顿·马丁是不是在玩“饥饿营销2.0”了。有人说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路边骑小电驴,我在敞篷阿斯顿·马丁里让海风扑面、阳光洒背——这情景画面感太强,简直让人脑瓜嗡嗡的。可问题来了,阿斯顿·马丁这次60周年Volante特别版到底“豪”在哪?它真有那么多门道,还是营销噱头?咱今天必须好好唠一唠。
你看吧,这事一出来,网上立马炸锅了。支持派说兄弟,这不是有钱人的普通玩具,这是移动奢侈品,是“艺术品上牌照”!反对派可不乐意,“一个敞篷卖三百万,还得等一年多,就涂个彭特兰绿?真有点割韭菜的味道……”嚯,这俩观点杠的就跟东北菜馆里搅酒瓶一样激烈。你搁60周年纪念版上写个“全球限量120台”,这不是变相跟消费者说——你,普通人,就是配不上的!那可是真滴拉了一手“钱味儿”。
悬念就在这儿了这阿斯顿·马丁的Q定制部门,难不成真能凭一己之力,让车变成梦想照进现实?这奢侈,是本色出演,还是“秀肌肉”?
细看这两款60周年纪念的敞篷车,设计感那是溢出屏幕。啥叫彭特兰绿?大伙儿总觉得豪车就得黑的、白的、灰的,阿斯顿·马丁愣是憋出来个高级绿看着古朴优雅,开出去还自带复古滤镜——仿佛一秒穿越到007电影现场。更离谱的是,顶棚还是威斯敏斯特绿软顶,整一套配色够谁反复琢磨半天。你再瞅瞅那外观的金色装饰,21寸大轮毂,黑色刹车卡钳,再来个头枕60周年刺绣,噱头是有了,仪式感拉满。不夸张地说,这比大部分人结婚都讲究。
内部设计更夸张。三色加持马鞍棕、象牙白、编织皮,坐进去感觉自己下一秒就变成《了不起的盖茨比》。有钱人都好这口儿——“不一样”,那叫一个享受。所有细节都告诉你这不是交通工具,是收藏品,是信仰,是社交场的身份交换器。身边朋友看图都乐了“等你开出去,那就是北京二环最靓的仔!”可仔细一算,三百万一个座儿,这多少钱一公里我都不敢合计,养车、加油、保养,得有点家底不是。
别以为豪车的春天能一直开到底。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你瞅瞅,那些个买得起的车主,有人是装13,有人是真心喜欢老牌英伦定制豪华,但买下来以后能咋地?挤国贸堵车?走长安街被限速?看似奢华风光,其实也就只能在朋友圈晒晒,现实场景发挥不了太多速度激情的空间。本以为花了278万或者将近500万,结果每天地下车库三点一线,叫个洗车都得打电话预约。好家伙,这体验还真没想象中美好。
反方声音这波也很真诚。有人说,现在这年头,环保为王,各国都琢磨着搞新能源、换绿牌,阿斯顿·马丁还端着汽油V8、V12发动机,把马力堆到天花板。抛开性能参数,燃油氮氧排放,哪能不让人挑刺儿?一年才造60台,谁能保证自己那台没小毛病?就跟买老家具似的,万一回头有点小瑕疵,二手价那是“跳水运动员”附体。
更关键的是,这一套下来,裸车价只是开胃菜。保险、购置税、豪华车消费税,最后落地那得再加一小半。为啥普通人朋友一看价格,第一反应就来自东北老铁——“这车就不跟我玩呗!”
正当“吃瓜群众”以为这就是一场“有钱人的自娱自乐”时,阿斯顿·马丁身后的营销花活又让人“肃然起敬”。Q定制部门,那绝对不是虚有其表,人家可是英国传统造车手艺加个性服务的天花板。仔细一扒拉,动辄都是向历史致敬上次DB12 Goldfinger Edition,那可是专门为《007金手指》打造的,车里暗藏各种“间谍小机关”,周边动辄拍出天价。再看棕榈滩版,限量到每个细节,配色、饰面、材质,连美国富豪都抢破头。人家就是敢把“定制”玩出花样来,每个买家都是故事主角,朋友圈发一张照片,那得有多少点赞数!
翻个历史你就明白,阿斯顿·马丁能活100多年不是吹的。人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卷进勒芒(Le Mans)、F1这些顶级赛车赛事,搞得全球有钱“车迷”都想和英伦绅士搭上边。咱讲句大实话,买这种特别版的,多半还真不是“傻钱多”,而是一种圈层象征。一台Q定制车型等于专属名片,这金闪闪的大轮毂加拉花,能把个性秀到骨头缝。谁不想成为故事里的主角,开着限量座驾,“身价倍儿高”?
讲到敞篷那招,折叠K型顶篷14秒——简单,漂漂亮亮一开,时速50公里随便整。你走高速,不用下车,随时切换风景线。别说,真有那点“有钱也买不来的”潇洒劲。你想体验“行走的浪漫”,普通敞篷SUV是体会不出来的。
但别高兴太早,热闹背后,问题其实更多。行情就摆在这儿,阿斯顿·马丁虽然历史老牌,可和宾利、法拉利抢市场,现在难度越来越大。宾利欧陆GT的粉丝死忠,法拉利12Cilindri压根不怕比马力高低,甚至说一分钱一分货,贵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尤其在新能源动不动来个电动四电机、实测零百两秒多的年代,大V8、V12的意义明显“英雄迟暮”——除了听个发动机咆哮、享受点机械激情,未来还能顶多久?环保政策“高压线”下,油车限购、“喝油猛虎”马上就得变“保护动物”了。
又说回到现实落地你觉着自己买台限量版,能跑到哪?夏天限号,冬天限行,充电桩一堆,油车都快上博物馆了。在家门口晒腻了风,万一过几年新政一出,摇身变成“只能看不能使”的工艺品,这心理落差得多大?
更不用提国际关系一紧张,零件涨价、售后维修周期拉长,全世界豪车品牌现在都得防着政策“按下暂停键”。真拿真金白银去玩收藏,还是图个带感虚荣?分歧越来越深,老百姓就算有钱也不敢轻易下手了。
咋说呢,这阿斯顿·马丁给有钱人整的“圈内盛宴”,看起来是高端大气有文化,噱头做的漂亮。但真要说它多么不可替代,还真有点言过其实。现在大家都讲可持续发展、绿色新能源,您这油门“嗷嗷叫”,马力能顶天,结果堵车郁闷,限行心疼,最后压根没几天能跑。别说老百姓买不起,就算咱真有那个闲钱,是不是该考虑买个不那么“挑政策”的?合着,这纪念版豪车,是谁的“情怀”谁知道。要不我都想给阿斯顿·马丁鼓鼓掌艺术品卖出白菜的频率,工业文化割了收藏的羊毛,这操作,啧啧,服了!
你觉得,这敞篷限量豪车到底是“顶级身份的象征”,还是纯粹割有钱人韭菜的套路?值不值得为了一台“情怀拉满”的纪念版敞篷,花个小目标再等上一年半?有钱人和普通人,到底差在哪儿?欢迎留言整活——谁的想法更接地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