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车啥时候能自己开回家?我琢磨着这事儿,前阵子特斯拉那条新闻在群里刷屏。说是有辆Model Y,没人管、没远程操作,就从德州工厂一路晃到客户门口,直接把钥匙交了。马斯克在网上吹得挺大,说这是第一次公共高速上真·无人驾驶。我还特意去翻了下现场视频,看着确实像那么回事——车里空荡荡的,也没见哪个小哥蹲后备箱。
小米雷军转发的时候,还顺嘴夸了一句,说特斯拉FSD牛,我们还得学。不过话说回来,这几年自动驾驶技术进步是真快,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开始讨论L2、L3这些分级到底差哪儿去了。有次跟邻居老王聊起,他还以为L3就是不用人看路,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中国现在搞自动驾驶的标准挺细致,从L0到L5都有划分。最关键的是那个“分水岭”——L3。有条件自动驾驶,大白话讲,就是车能自己跑,但一旦出点状况,你还是得接手。我记得有一次修理厂师傅边拆零件边念叨:“别信那些广告吹嘘,啥全自动都是扯淡,该踩刹车还是你来。”其实他说的也不无道理,现在市面上主流车型大多卡在辅助阶段,真正放手让它跑,还早呢。
不过今年形势变了些。不光是奇瑞、广汽、极氪这些品牌轮番公布自己的量产计划,还真有人敢喊2026年就要上路。奇瑞猎鹰智驾系统据说要搭载800万像素摄像头,还有什么VLA+世界模型,我问销售那天,他愣是憋不出来VLA具体干嘛用,只知道算力1000TOPS,比我家电脑强太多。据他们规划,到明年底三十多款车型都会装这套系统,不挑动力类型,全系覆盖。我想起以前同事买混动车型吐槽:智能配置缩水严重,现在看来,这种情况慢慢会改善吧?
广汽那边动作也猛,今年底就要推全国首款量产L3乘用车。他们董事长提过一句,“2027年个人用户可以买到咱自家的无人驾驶”,听起来有点遥远,但谁知道呢?昊铂系列全标配高阶智驾功能,我试过一次体验版,上高速倒是不慌,就是城市复杂路口偶尔抽风,有次识别红绿灯失误,把我们送进辅道,好在当时反应快。这类“乌龙”现在依然不少见,有个维修师傅调侃:“再智能也拦不住二环堵成狗。”
还有一点冷门配置值得一提:极氪新旗舰SUV搭载的H9架构,据说专为夜间和恶劣天气优化传感器融合能力。有位群友夜晚开山路过,说雾天穿透力明显比上一代强。但他也抱怨维护成本高,一颗激光雷达换下来小两万块钱,让人肉疼。小鹏和长安都放话2026-28年分别实现低速场景和全场景更高级别无人化,不过大家心里都有数——量产归量产,大规模落地又是一回事。
其实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某次参加本地新能源沙龙,一个工程师悄悄透露,他们内部发现,高精度导航模块遇到老城区断头巷,经常定位漂移。一台新上市纯电轿跑就在南方某城市迷失方向,把客户带进死胡同,好几次只能靠后台人工介入才解围。所以哪怕算法再牛逼,道路实际情况总能整出幺蛾子来。
最近行业内经常讨论一个词叫“硬件预埋+软件迭代”。意思就是先把传感器雷达什么的一股脑装齐活,然后等软件慢慢升级完善。我表弟买的新款纯电SUV就碰上这个问题:原厂承诺OTA升级支持更多城市场景,可一年过去只推送了一两个包更新,他忍不住吐槽:“宣传画饼容易,实现难。”维修站技师听完笑着摇头,“以后估计都这样,要想省心还得靠自己盯紧。”
中国目前产业链确实厉害,比如芯片算法这一块儿,不少企业已经实现自研闭环。但现实中最大的问题,是数据共享机制迟迟建不起,各家闷头搞自己的“小圈子”。我朋友去年撞坏前保险杠,本想着调取行驶记录证明责任归属,却被告知厂家数据只保留七天,而且不能外部调用。他气急败坏地骂娘,说这种黑匣子功能名存实亡。不过好消息是,从2026年开始,新生产带有高级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必须强制安装事件记录仪,这玩意类似飞机上的黑匣子,以后出了事故总算能追溯源头了吧?
还有一桩趣事,是修理店老板讲给我的。他遇上一辆刚上市的新型插混轿车,因为OTA失败导致智驾系统瘫痪,结果车辆被拖回4S店,用传统方法重刷固件才恢复正常。“新科技好归好,就是毛病花样百出,”老板苦笑着补充,“碰巧赶上下雨天,那台插混差点熄火。”
行业发展快,可挑战一样扎堆出现。例如法规滞后一直困扰各方责任认定;而且国内主流方案普遍决策延迟偏高,有时候200毫秒足够引发追尾事故。这也是为什么老司机们嘴里念叨:“机器靠谱,人更不能掉链子。”甚至部分热销车型因为软件Bug投诉率暴涨,有统计显示同比增长超过百分之一百三十七(这个数字还是听协会的人顺嘴提起)。
当然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各地试点区域陆续开放,全国新增示范区几十个,对相关设备采购需求也是水涨船高。本地汽车城去年采购激光雷达设备预算一下飙升八千多万,据街坊聊天时透露,一些供应商甚至排队供货不过来。而且港口集装箱运输效率提升明显,无人矿区运输降本效果让很多国企跃跃欲试。这背后的推动力,其实离不开产业集群优势,比如苏州合肥形成完整链条,高精地图企业营收暴增,也是微信群里的热门八卦之一。
至于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坐等爱车自己开回家?没人敢打包票。销售私下聊的时候直言:政策卡脖子的地方太多,再加上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老李啊,你信吗?”他问我。我摊摊手,只觉得眼下买菜接娃还是亲自握方向盘踏实些罢了。不过,每当看到楼下停着那些贴满各种传感器的小白鼠车,总觉未来或许比想象中近一点……或者,也许只是幻觉?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