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的节气,板块的风向像北风一样陡然硬了起来。
据素材所载信息,A股车企三季报集体亮相后,广汽集团成了唯一营收下滑的那家,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也都垫底。
这不是普通的慢车,而是逆势踩空的断崖式下滑,明显低于市场对它的预期。
更扎眼的是“换帅后亏损创纪录”这行字,冷不丁像一束刺眼的白光,照在财务报表上那一串负号上。
我一开始还想把它归结为“行业价格战”的统一口径,但回头看数据,这锅并不止价格战能背。
盘面之外的车间里,成本的齿轮在吱呀作响,产品线的指针没有回正,管理层的节拍看起来也没对上拍。
据素材所载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毛利率跌入负值,且还在往下探,这意味着卖得越多,亏得可能越多。
说白了,水位不是在涨,是在往下退,沙洲上裸露出的不是金子而是坑洼。
年初喊出的“番禺行动”,被寄望于扭转自主品牌的颓势,如今也更像一面未鼓满的风帆。
董事长冯兴亚在业绩说明会上说,降本增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报表里的数字像个沉默的对手,不太给面子。
更吊诡的是,研发费用率长期维持在1.5%,这在“卷技术”的年份里显得尤为单薄。
当一家公司把研发更多放在资本化里,费用表面看着清瘦,真实压力就容易躲到资产科目里。
我差点想用“还没完全反映经营状况”来缓和语气,接着素材一句话点醒了我,巨亏之下仍存水分,这话并不好听却不中听不行。
换个说法,账面上的亏已经很大了,但实际经营的寒意可能更深。
拉回到当下,这场关于价格、结构、节奏的拉扯还在继续,谁先抬头,谁先掉队,市场会用脚投票。
据素材所载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69.3亿元,同比下降10.5%,归母净利润为-43.1亿元,扣非净利润为-47.8亿元。
这已经是纪录级的亏损刻度。
单看第三季度,营收243.2亿元,同比下降15%,归母净利润-17.7亿元,扣非-18.3亿元。
季度曲线不是缓坡,而是斜率变陡。
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也在示警,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17%,同比大降8.3个百分点。
第三季度更是跌至-2.9%,进入负值区间后仍加速下行。
这意味着生产与销售的每一个动作,都在把亏损再往下挖一锹。
研发投入的口径是另一个值得盯的点。
据素材所载信息,广汽集团研发费用率长期维持在1.5%的低位,明显低于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可比公司。
素材还提到,大量研发投入未费用化处理,导致当期费用表压力看着轻了一截。
这不是“偷懒”,更像是时间上的错配,账面漂白了当期损益,但没有改变现金与资源的消耗逻辑。
如果把利润表比作前挡风玻璃,资本化的研发就像起雾的水汽,遮住了部分视线。
先按下不表研发,我们看品牌与产品。
合资品牌的下行已经拖累了一段时间,自主品牌原本被寄望于扛回一些局面。
可据素材所载信息,广汽传祺今年的表现却遭遇滑坡,成为集团内部营收跌幅最大的品牌。
今年上半年,广汽传祺实现营业收入179.56亿元,同比下降29.47%。
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4.63万台,同比下降22.55%。
销量下滑的同时,单车平均售价也在往下走,量价齐跌在汽车行业里是双重打击。
传祺的新品没能撑起局面。
今年5月,传祺向往M8乾崑上市,售价区间为35.99万元至40.99万元。
这定价在传祺体系内属于高位,逻辑上是用高端化拉升品牌水位。
可据素材所载信息,自3月起M8销量同比一直为负,新车没有扭转旧款的颓势。
年初上市的传祺向往S7,定价20万元以内,理论上更容易撬动走量。
但除了4月,至今月销量均不足2000台,这一条线拉出来也不太好看。
不好看的不仅是新品,更是整体盈利坐标。
据素材所载信息,第三季度自主品牌单车亏损达1.9万元。
这就像发动机在高转速,车速却提不上来,油耗一路飙升。
集团层面的战略目标也很清晰。
据素材所载信息,广汽集团在2025年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番禺行动”,目标是在2027年让自主品牌占比超过60%,并挑战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
路线图不虚,但里程表今年的读数并不帮忙。
素材提到,“番禺行动”首年,前三季度传祺和埃安的累计销量同比均明显下滑。
这是一组难看的对照:目标在远处招手,脚下的步子却在打滑。
与此同步,成本端的“降本增效”被反复强调。
冯兴亚在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称“取得了一定成效”,成果会逐步体现在财务结果中。
从报表看,至少到第三季度,这种成效并没有覆盖住负毛利的伤口。
我原本想说“也许需要时间”,但素材给出的事实更像是“当前的时间对广汽并不友好”。
在一众可比公司加码研发、强化产品节奏的年份里,广汽的低费用化研发与产品端承压构成了双重缝隙。
一边是利润表红灯闪烁,一边是销量曲线不抬头,中间夹着价格体系松动和品牌向上遇阻。
结果上看,集团成了这一季“唯一营收下滑”的那家,还站在利润垫底的位置。
当行业进入比拼效率与技术复合力的阶段,单纯的降本并不等于解题。
把细节摊开,你会发现问题像一串连锁反应。
盈利端,毛利率转负后继续走弱,意味规模并未带来边际修复。
费用端,研发费用率长期仅1.5%,且大量投入未费用化,利润表的“雪”被扫到了资产负债表的“屋顶”,看似干净,其实负担还在。
产品端,传祺两款重磅新车一高一低,定价策略覆盖了高端与走量两个方向,但销售反馈均不及预期,品牌锚点没有立稳。
结构端,合资品牌回落后,自主品牌本应成为托底盘,但目前传祺与埃安的走势并未形成正向支撑。
战略端,“番禺行动”框架清晰,目标明确,却遭遇首年数据的逆风,执行与结果的张力被放大。
换个说法,这不是某一个环节出错,而是多个齿轮没在同一秒钟咬合。
市场的风可以大,但船的帆要拉得住,才谈得上借风行舟。
在描述这些时,我也警惕过“用一句大环境盖掉一切”的懒解释。
素材里的数字给出了另一条线索,广汽的内生结构问题不容回避。
价格带下沉,均价走低,意味着品牌力与定价权的回撤,利润的承压不是偶然。
负毛利是一个相当重的信号,它像仪表盘上红色的油压灯,提醒发动机内部压力异常。
降本的动作当然必要,但当新品的销售效率不理想,降本难以一把见效。
研发口径的“轻费用化”,让当期利润看起来没那么糟,却也推高了对未来兑现的要求。
如果未来一两年新品不如愿,隐性的压力就会像回流的潮水,成倍地拍回来。
这就是逻辑闭环的关键点。
盈利的红字只是症状,产品与结构的失衡才是病灶。
当愿景与路径之间仍存在空当,时间就会成为最大的成本。
一句落锤的话放在这里最合适:风向可以借,但航线要靠自己画。
在应对层面,我们只能做条件式的风向提示,不构成任何建议。
如果负毛利在后续季度出现收窄,说明规模与成本的匹配开始恢复,价格体系可能趋稳。
如果研发的费用化比例提高,利润表对经营真实度的反映会增强,短期数据或更难看,但中期可读性更强。
如果传祺向往M8乾崑的月度表现扭转了3月以来M8系列同比为负的惯性,高端锚点才有机会重建。
如果向往S7突破“除4月外单月低于2000台”的区间,走量端的压力会相应缓解。
如果“番禺行动”在首年末给出可量化的阶段性目标达成路径,目标与执行之间的缝隙会被缩小。
如果自主品牌的单车亏损1.9万元这一指标环比改善,说明效率与定价的平衡在回归。
同时需要说明,本文若出现“资金流向”等表述,按素材口径均为主动性成交推断,非真实现金流。
这些条件里,任一项的拐点,都更像是风向标而非终点。
按素材口径看,当前的数据仍偏紧,观察节拍可能比仓促判断更重要。
还是那句话,别把时间当敌人,但要把时间当成本。
最后留两个小问题,供你细品。
你更倾向于把现在的广汽看成短期估值错位,还是结构性风险在定价。
对“番禺行动”的三年周期,你选A谨慎观望还是B期待反转。
信息基于网络数据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