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笔记本还没合上,隔壁办公室传来一阵“吵架”般的讨论声,内容不外乎一句——“全新问界M7终于有纯电了,这红色真挺帅!”。我抬头扫一眼,正好对上一张兴奋的脸,仿佛抢到了什么限量球鞋。而老赵一边刷谍照一边念叨:“如果早知道今年有纯电,还能搭华为ADS,我去年那辆增程M7就真该缓一缓。”他眼里那点遗憾,比办案现场里看到指纹但抓不到人的落空感还真有点像。
8月29号的成都车展还没开场,M7这波“热身”却已经在朋友圈和车友群持续发酵。关于新车的信息,像案发现场里拼散的线索,越集越多也越让人忍不住琢磨细节——这次全新M7内外全换了新皮囊,纯电动力终于到位,华为智驾也更智能,直接补上了“没纯电”的短板。
先厘清时间线与动力,加点“证据链”:9月23号上市,8月底露脸,紧张得像一个三小时后必须出结果的专案。历史数据显示,2025年7月现款M7月销还在4273辆左右,虽然称不上无冕之王,但有相当稳定的用户基数,不像那些“一夜爆红一夜沉寂”的网红车。这一代“查漏补缺”做得不差,原来的槽点——空间稍窄、动力受限、纯电缺席——这回全处理了。比起以往只能增程,现在增程与纯电通吃,满足了更多用车场景。至于要多花一两万买纯电版,这在25-30万这个级别绝算合理,何况与同级别“含华为智驾”的SUV一比,问界M7的空间优势明显。你说有多少家庭能无动于衷?
当然,销量不都是魔法。去年某问界老车主群里还在吐槽“内饰有点掉价,方向盘有点糙,连中央岛台都只够放个快餐盒”,这次新M7明显“补课”到家。黑色和浅棕撞色、真木纹饰板,方向盘升级成更舒适的三辐式,怀挡终于上车,无线充板、多杯托都能用得舒舒服服。职业病使然,我搜肠刮肚想挑点“反人类设计”,最后发现居然找不出太刺眼的——除了“如果能再来点香氛系统”,但这恐怕不属于生死攸关的参数。
而屏幕,不只是“再大1英寸那么简单”——副驾娱乐屏加后排大荧幕,主屏16.1英寸,别说追剧,丢进个Switch或平板都足够。主驾驶一键躺平座椅、小桌板、冷热箱,这组合以前真只有宝马X5级别能遇见。你再翻到M7的后排,三个人进去“不会贴脸”,180身高的大个头也能跷二郎腿。轴距做到了3030mm,算算比前一代多出210mm,以前说“空间不如理想”,这回亲友团可以直接反击了。
说到外观,智能化“堆料”也该来个正名。新款直接用鲲鹏家族脸谱,贯穿式车灯有了辨识度,车头立体,雷达到位也不藏着,你一眼就知道这是高配,别像某些品牌,需要猜三秒才明白自己花的到底是不是“智驾智商税”。车顶激光雷达、环形日行灯、黑曜运动套件……这些点缀某种程度上颇有“法医推理显微镜模式”:逻辑自洽,该高调高调,该out的out,不说假话。
再盘一圈智能驾驶。华为ADS 4.0大概率会用上,城市NCA、自动泊车、全场景障碍避让这些功能都属于“手术刀式”挤进对手盲区。以往体验M9时,堵车自动跟车和加塞反应的确比大部分新能源SUV细致平顺,基本能满足我的“见惯世面”的苛刻标准。假如M7新款在这方面再稳点,你说对每天两头都跑高峰拥堵的人是不是不可替代?毕竟智驾并不等同于“全自动”,但多一根“保险绳”,多数驾驶员都会嘴上嫌麻烦,心里欲罢不能。
但市场这口“大锅”,搅得也不止问界一家。放眼望去,理想L6、深蓝S7、Model Y、小鹏G6各自表述。M7增程和纯电双通路,比理想L6单一“增程”吃香;空间和华为智驾,比Model Y和小鹏G6更有差异化。多半还是那句话——比配置,比体验,比实用性,谁能做到“全员刚需”谁就能多拿一分。
当然,回头想想,如果问界M7纯电真能做到700km续航+5C快充——说不定燃油车车主撬动会更厉害。毕竟现在大家不选纯电很大一部分是续航焦虑,充电速度第二。如果大空间和智驾再加上长续航快补能,这台“万能家用”SUV会不会真成新能源时代的家用新标准?
不过话说回来,产品再好,凡事都有两个面:补齐一块短板,市场上总会冒出新的“需求漏洞”。比如有人明天会不会吐槽“只希望来个更便宜点的两驱版本”——这和法医看案一样,永远改不了社会的千人千面。只不过,这回问界M7补齐了多数车主能想到的短板,剩下的,恐怕真只能留给人生自己的“小概率事件”。
总归一句,无论你是奔着华为智驾还是看重大空间的,全新问界M7改款的确做到了“针尖对麦芒”,算不上无可挑剔,但绝对够精准、够有诚意。如果你最近琢磨着选20-30万的家用SUV,是搏一搏纯电,还是稳一手增程?你愿意多花点预算买个“更全”还是更相信性价比才是永恒?车展见实车时,这些都是答卷,但答案始终只有你自己能给。如果你来选,你觉得哪一项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