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排队加油已经够烦了,没想到新能源车充电还得“叫号”!拿到 38 号的时候,我差点当场把车给卖了!河南的李先生在高速服务区,看着充电桩前那长长的队伍,无奈地跟同行的家人抱怨着。这八天的国庆中秋长假,本来是开心返乡、出门游玩的好时光,可不少新能源车主却被“充电叫号”折腾得焦头烂额。明明是假期,怎么还会变成给充电桩“排队挂号”的苦差事?新能源车的充电难题,真的是无解吗?
今年的国庆中秋连着放了 8 天长假,热闹非凡,完全不亚于春节了。高速路上的车流,从 9 月 30 号下午就开始“堵到发紫”,景区里也是人山人海,热闹得不得了。但是,热闹之中,新能源车主们遇到的烦恼可比堵车还让人抓狂——充电排队,排的队比买门票还长。这一天晚上,“充电叫号”这个词突然冲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在高速服务区,工作人员拿着登记表给车主“按号充电”的场景,活像是排队取号吃饭的门口,只不过这里排队的不是美味佳肴,而是能让车“续命”的电。
李先生的遭遇,可以说是“新能源车主国庆渡劫实录”了。他原本打算 9 月 30 号晚上从河南驾车回湖北老家,想着能赶在 10 月 1 号中午之前到家吃顿团圆饭。晚上 8 点多,他开车来到京港澳高速的一个服务区,本想花个 40 分钟给车充充电,顺便继续赶路,结果一进服务区就傻眼了——充电桩前排了足足 20 多辆车,工作人员拿着本子,正挨个登记车牌和排队序号。“我赶紧跑过去问,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排到 23 号,我得等 38 号,前面还排了 15 辆车。”李先生站在队伍旁边算了算,每辆车充电得至少 40 分钟,如果遇到充电桩故障,时间还得往后拖,平均下来估摸着每小时大概能充两个车。“这么算下来,我起码得等 3 个小时,到家可能都将近凌晨了,团圆饭变成深夜宵夜。我当时心里就在想,要是早知道开油车,拧个油管子就行了,搞这些充电烦死了。”
像李先生那样的车主可是不少见。社交平台上,各种新能源车主的“血泪吐槽”满天飞。比如说,杭州一位司机反映,他在绕城高速的某个服务区,从晚上 10 点一直等到凌晨 2 点,才总算插上充电枪,期间冻得直哆嗦,车里直发抖。甘肃的一位网友就更惨了,他拿到 49 号叫号牌,等了超过三个小时还没轮上,终于排到时才发现充电桩的接口竟然和自己车不匹配,只能重新排队等待。还有个车主为了不耽误行程,硬是绕了高速公路 20 多公里,才在一个小镇上找到能充电的桩,结果来回折腾了快两个小时。
当年买新能源车,觉得用电费便宜,又不用限制出行,结果一到节假日就出问题!一位广东的车主在网上感叹道,“吃饭排队还能换个餐厅,加油排队最多也就等个 20 分钟,可新能源车一没电,就只能赖在那儿等充电,要是服务区没有充电桩,就只能原地待着,根本没办法‘将就’一下。”这些抱怨里,满满都是新能源车主的苦衷——本打算趁着假期放松,结果大半时间都耗在了充电上,好好的休假全被“充电焦虑”给搞砸了。
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早就预估过,今年国庆期间,遍布全国的高速服务区里,超过三分之一的充电桩会处于满负荷状态。不过,实际情况比预想还要严重,特别是在热门线路上的服务区,充电桩的负载直接爆满。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吐槽道,国庆前三天,他们每天得工作超过 14 个小时,连喝水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就算如此,也根本满足不了车主们的充电需求。“最高峰的时候,我们一天就得接待差不多一百辆排队等待充电的新能源车,但服务区只配备了 8 个充电桩,其中还有 3 个是慢充桩,实在忙不过来。车主们焦急催促,我们也只能束手无策。”
为什么新能源车主会遭遇“排队充电”的烦恼呢?归根结底,还是供需不匹配,加上整体规划没有跟上发展速度。有网友直言,“高速服务区里那充电桩简直就是个笑话”,虽然话有点夸张,但也表达了不少车主的真实感受。
来聊聊供需不平衡的事情。如今开新能源车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节假日,大家都开着新能源车跑长途,但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总感觉没啥变化,几年来都没多扩建过。以京港澳高速的某个服务区为例,国庆节期间每天车流量超过 5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了大概 30%,折算下来每天就得有 1.5 万辆新能源车需要充电,但那里的充电桩就只有 8 个,供需差距真是悬殊得很。“平时这些充电桩还够用,有时候甚至没人排队,到了节假日,需求就明显上来了,排队成了常态。”服务区的工作人员也挺郁闷的。
说到规划上的短板,很多高速服务区里的充电桩都被放在角落里,不仅位置偏,还容量有限,根本扛不住节假日的充电高峰。还有一些充电桩本身就不太靠谱:接口松动,一充着电就掉线;有的充电桩APP操作特别繁琐,老年人用起来难度挺大;更别说有些充电桩还有限制车型,不是所有的新能源车都能充上电。这些问题,让大家充电体验很不顺心。
我上次在一个服务区排了两个小时,轮到我时,充电桩的接口和我车的不匹配,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充电,自己又得重新排队,白白浪费了一个多小时。有个上海的车主提起这事就气得不行。还有啊,现在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充电接口标准还没全统一,有些老款车还用不了快充,充电特别慢,这又让排队的速度变得更慢,原本就很长的队伍就更长了。
除了硬件不行之外,软件方面也是跟不上节奏。许多服务区没给出明确指引,车主们到那儿后,根本不知道排队还得多久,只能自己瞎排着队;有的连个充电候车区都没有,车主要么就在车里坐着,要么就在服务区里乱转,体验差得不得了。李先生说:“要是能提前在导航里面看到哪个服务区排队少,咱们就能绕个弯儿走,可现在啥都没有,根本不知道,遇上运气差的,还得等上好大一阵子。”
有些人可能会说,现在的新能源车续航都挺给力的吧?有的能跑上 800 公里没问题,怎么还得老充电啊?可实际一说,开高速的时候,续航可没那么“真实”,就算表面上写着能跑那么远,实际跑起来,还是得经常停下来充充电,才算顺溜。
王女士直言,自己买的车官方宣称能跑 650 公里,市区里的表现还挺不错,续航差不了几公里,可一到高速上,把速度提到 120 公里每小时,再开空调的话,能跑到 400 公里的就算幸运了。为了避免半路没电,她每次上高速前都充满电,平时开个 200 公里左右,就会去服务区充充电。可就算这样,心里还是没啥底儿。国庆节堵得厉害,车子走走停停,耗电多了,得更频繁地去找充电桩。这样一来,充电排队的时间就更长了,排队等充电变得更费劲。
就算是那种长续航的车型,遇到充电排队也没办法。“我朋友买的车续航能到 800 公里,本来以为国庆出行不用总是等着充电,结果在服务区还得排上两个小时的队。”李先生讲,“电池容量大,充电时间也更长,别人充 40 分钟,他得充一个小时,排队和充电加起来,比我的短续航车还慢,长续航的优势根本用不出来。”
其实充电效率也是大难题,虽然好多充电桩都喊着快充,但实际上充电速度跟宣传的比起来,差远了。“官方说 30 分钟能充到 80%,可实际充个电,前 20 分钟只有 50%,剩下的那 30%却要多花 20 分钟,这样算下来还是得 40 多分钟,跟慢充差不了多少。” 王女士抱怨说,这种“越充越慢”的情况,只会让排队的人更焦急,车主们的心情也越发紧张。
更头疼的是,不同品牌的充电网络之间根本不打通。有的车主用的充电 APP 只能看到自己品牌的充电桩信息,完全不知道别的品牌充电桩有没有空位;还有些品牌的充电桩会优先给自家车辆充电,其他品牌的车主就得多等一阵。“要是所有的充电桩都能互联互通,车主可以随意选择,排队的压力肯定能减轻不少,可现在各自为战,苦的还是我们这些车主。”有业内人士发出了感慨。
在一片抱怨声中,增程式电动车的车主反倒变成了“少数派的赢家”。这种车既靠电力驱动,又能加油,没电的时候换成燃油模式,根本不用担心充电桩的问题,成了不少人应付国庆充电难题的“救命稻草”。
我买的增程车,平时市区用电的话,一公里才几毛钱,花得特别少;到国庆长途跑高速,估计充电肯定得排队,我就直接加了油,整个路上根本不用担心充电的烦恼。车主张先生从广州自驾到湖南,全程跑了五百多公里,没有充过一次电,虽然油费比电费贵一点,但省下了不少排队的时间,也不用担心续航焦虑,觉得特别划算。
以前总有人说增程技术是“过渡”,但在国庆充电难的事情发生后,这“既能用油又能用电”的模式,展现出了真真切切的优势。对于那些经常高速跑、喜欢假期出门玩的人来说,增程车真心太方便了。行业里的分析师也说了:“它既保持了新能源车省钱的优点,又解决了纯电动车续航和充能的烦恼,在充电设施还不完善的现在,确实是个挺不错的选择。”
不少网友表示,试过纯电动车充电难的烦恼后,下一次换车会优先考虑增程车。“如果只是市区开,纯电没问题,但一旦跑长途或者假期出门,还是增程车省心,至少不用为了充电排队搞崩溃。”一位网友在评论里写道,这种想法也反映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声——选车不再只看续航距离,更看重实际用车场合下补能的方便与快捷。
国庆假期时的充电难题,也引起了有关部门和车企的重视。国家电网说,假期里会加强高速服务区内充电设施的维护力度,安排更多的工作人员现场盯着设备,发现故障就及时修理;还会通过APP实时推送充电桩的排队情况,指导车主错开高峰用电。有些服务区还临时增加了移动充电车,允许平时不用的备用充电桩开放,尽量减轻排队的压力。
车企这边也没放松,许多品牌都搞起了“国庆充电保障服务”——有的免费给车主充电,有的提供优先使用充电桩的特权,还有的在热门服务区设立服务点,帮车主排队、操作设备。有个新能源品牌甚至升级了导航系统,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帮车主推荐排队时间短的充电桩,规划出最优路线。
这些措施确实让充电难的问题稍微缓解了一些,比如10月7号返程的高峰期,京港澳高速某服务区排队的人比以前少多了。李先生在返程时,又来到了这个服务区,提前用APP查了排队信息,挑了个车少点的时间段过去,结果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搞定了充电。“虽然还要等,但比去的时候好多啦,起码不用排上三个小时。”李先生笑着说,他驾驶着满电的车融入返程的人流中,夕阳洒在车身上,虽然这次出行有点遗憾,但总算算是个顺风顺水的结局。
要从根本上解决高速服务区充电难的问题,这些临时措施还远远不够,得规划一套长远的方案。业内专家建议,未来在高速服务区设置充电桩时,要结合车流量的变化灵活调整数量,特别是那些热门线路上的点,快充桩尤为重要;此外,还要推动通用的充电技术,确保各种车型都能用同一接口,别再让接口不匹配成为延误的原因;更关键的是,建立一个全国统一个的充电信息平台,把所有品牌的充电桩信息都整合在一起,让车主可以随时查到附近有充电桩,还知道要排队多久,免得还得靠运气碰运气。
新能源汽车本来是为了让出行变得更方便、更环保,可如果最基本的充电问题都没搞定,只会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打退堂鼓。希望这次国庆的“充电叫号”能敲响警钟,让相关部门和企业认真对待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别再让“充电难”变成新能源车主假期里的“苦恼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