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市将不再为购买或受让插电混动汽车(包括增程式)的消费者发放专用牌照额度,这一规定来源于最新修订的《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
这意味着,插电混动汽车在上海将不再享受免费牌照的优待,而是需要和燃油车一样参与牌照竞拍。鉴于上海车牌的价格昂贵且中标率不高,这一变化无疑将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尽管该政策早在2021年初就已预告,但其正式实施仍引起了广泛关注。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包括PHEV,还涵盖增程式电动车,这类车型在电量耗尽后仍需依赖燃油驱动,因此其环保效果相对有限。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电池电量不足时,插混车型的油耗会显著增加,甚至可能达到纯燃油车的水平,同时排放也会大幅上升。实际使用中,许多车主因充电不便而选择纯燃油模式行驶,这违背了新能源车的初衷。
插混车型作为燃油向纯电过渡的产物,既享受着政策优惠,又可能带来与燃油车相似的排放。在上海这样的新能源车销售重镇,插混销量占全国三成以上,政策的收紧无疑具有示范效应。
目前,上海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近半,与燃油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从城市管理和环保角度出发,对新能源车数量的控制和对插混政策的收紧是必然趋势。
因此,上海取消插电混动车型绿牌政策不难理解,且此举将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其他限牌限行城市如北京、广州等,也已开始收紧新能源车优惠政策。
对于这些政策变化,依赖插混产品的车企如理想和比亚迪等将面临短期压力。长期来看,插混市场格局可能发生深刻变革,失去政策支持的插混车型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大幅下降。
随着超一线城市市场的逐渐饱和,插混车型将转向新一线及更低线城市寻求发展。上海此次政策调整,或许正是插混车型逐步退出一线城市的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