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照片说起。灰白色的D16,灯带如影线横亘,车顶轮廓流畅得像被Excel里拖出来的形状。车头虽宽大,不含凶相,倒是在一旁伪装罩里若隐若现的D19,和它神似到让人觉得,是不是出了同一模子。这两台车如此接近,仿佛亲兄弟穿上双胞胎校服。但只有当你把照片拉到最大,才能发现保险杠上的一两道不同的折线,好像在提醒我们:哪怕复制,工艺也不能免俗于细节的“差异化”。
不过零跑D系列外观雷同也算不上啥悬案。毕竟,这些年,汽车圈流行“套娃”设计,都是先拍板好成本,再凭性价比抢头阵。于是在社交平台,实车图流出,引发的是“D16是不是D19的平替”“20万到30万这价格到底香不香”的讨论。现场没硝烟,只有键盘敲击与流言滚动。要说证据感,不是案发现场的血迹,而是钢铁和塑料间微妙的审美分歧。
简单回溯下事件脉络。去年年底,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接受采访时抛出一颗“定心丸”:“汽车界的优衣库。”很难判定这句话在营销史上的笑点分布在哪。但“用十三四款车布满6万-30万元市场”这个策略,说白了,就是想把大众化和豪华线一次吃透。从A、B、C到D,“系列覆盖全部价位”,听着像是家国情怀,落地就是“把市场切得细细的,每个人都能分一勺羹”。而D系列,主打产品超豪华但价格不豪华,锁定20万至30万这个被认为“容量很大”的汽车消费区间。
今年七月又有新料,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曹力将D系列SUV新车描绘得更为高大上:“冲击30万价位的旗舰产品,定位全尺寸SUV,搭载行业最领先的技术。”更因“不会是半价理想”而被拿出来讨论(行业里的理想那位,谁都懂)。新车进入夏测,吐鲁番高温下的车队合影刷了一波存在感。旗舰技术平台发布会定档10月16日,首秀临近,很多人都在揣测,这配方能不能熬出一锅好汤。
站在旁观者视角,看这场有关豪华SUV、定价与技术的投石问路,有几点值得推敲。首先,从“销量基地”到“品牌冲锋”,中国新势力造车这四五年,是一部“上坡拼命,拐角踩刹车”的公路片。早年零跑主攻10万级,后来越做越大,要进30万阵营。这一跃,不止是参数跳高——更是品牌形象与用户认知的升级。消费者买低价产品重性价比,买高价产品重气场。这种心理门槛,不是加块电池能翻过去的,得靠时间和口碑慢慢垒。
其次,关于“外观接近”,在车圈人看来,无非是平台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国外的丰田、本田,大众早就“套娃”玩得炉火纯青。平台标准化,研发省钱、生产高效。但对消费者来说,这会让品牌辨识降低,会让人心生“你就是换壳子卖嘛”的嫌隙。如果零跑想背负起“豪华”的招牌,那D16与D19之间,最好能有点让人“有钱也不买错”的细节鸿沟。否则,车主与车主一见面,“你是D16还是D19?”怕是变成灵魂拷问。
再看定价。20万到30万这个区间确实是目前中国市场中坚力量。理想、蔚来、小鹏、甚至极氪都在这里贴身肉搏。这个价钱,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既要兼顾面子,又不能太离谱。车企要在这里突围,不仅得有“做得像”的外壳,还要有“值这个价”的底气。技术领先还是配置堆满?舒适大空间还是智能座舱?燃油车和混动车,新能源和纯电之间,谁更得年轻人心?这些问题摆在零跑面前,答案远比“做得像”和“定得低”更难。
当然,作为职业病严重的警察出身,我对证据链尤其敏感。零跑的新车,照片够高清,宣传语够张扬,但在“证据”这事儿上,发布会海报里的“旗舰技术”,“全尺寸SUV”,以及“夏测合影”,更像是呼应用户心理的营销自证。真正的铁证,还得等到实际交付之后,看评测,看大规模上路数据,而不是只凭厂家说的“三句半”。
顺便说句行内的黑色幽默——零跑要做优衣库,这年头能不能别再用“平替哲学”做差异化?优衣库卖衣服能人人都穿得起,其实也没谁拿它去高端party撑场面。车企想要食物链顶端的品牌认同,不是把所有人都变成“我买得起”,而是让某些人从“我买得起”变成“我要主动选”。这就像警队里抓人,每年案子都多,但能让群众觉得安全的,不是抓了多少,而是抓得准、抓得让人服气。豪华这件事,是个感受,不是个配置表。
回到主场,这两款新车亮相,照片抵过千言万语。D16与D19,同款不同价,平台共享、路径重叠,正如当下环境下的许多“新旧交替”。大家看热闹,看得是性价比和配置表,看门道,看的是见证一家公司能否在品牌穿越周期时不被市场淘汰。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在SUV动辄百万的时代,20万-30万元的“超豪华”定义,你更看重技术底色,还是更关心面子气场?平台化造车到底是在提升效率,还是在偷懒割韭菜?对于零跑的这一轮突围,你愿意做潜在买家,还是冷眼观众?毕竟,有时候,现场里的“实车图”,和真实的“用车体验”,隔着的不只是像素,更是消费心理的短路。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