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销量全球第一,利润为何不及丰田一家?深度解析产业困境

就在近日,在 2025 贝壳财经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中国汽车制造按理说是制造业中效益相对较高的,今年截至 6 月但产值利润率仅 5%,3000 万辆汽车卖出来的利润不如日本丰田汽车一家,它六七百万辆汽车比我们 3000 万辆的效益还高。”

3000 万辆与六七百万辆,悬殊的销量对比,利润却呈现出令人咋舌的倒挂。这样的数据反差,无疑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们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考。一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在销量规模上不断攀升,已然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可当利润被一家日本车企远远甩在身后,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重新审视当下的发展态势,探寻这背后隐藏的产业密码与挑战 。

中国汽车销量全球第一,利润为何不及丰田一家?深度解析产业困境-有驾

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剖析

销量可观,利润微薄

2025年1-6 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562.1 万辆和 1565.3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2.5% 和 11.4%,汽车出口 308 万辆,同比增长 10.4% ,持续上扬的销量曲线,彰显着中国汽车产业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庞大的市场潜力。但拨开销量的繁荣表象,深入到利润层面,却是另一番景象。今年截至 6 月,中国汽车产值利润率仅 5% ,在看似热闹非凡的市场背后,实则暗藏着利润微薄的危机。

就拿比亚迪来说,作为国产车企巨头,2024 年上半年销量一骑绝尘,可单车利润却不尽如人意,1500 亿的研发投入,换来的单车利润却不到 9000 元。而 2025 财年丰田全球销量预计达 1040 万辆,单车利润约 2.29 万元 。如此悬殊的单车利润差距,也难怪 3000 万辆中国汽车利润不及丰田一家。

中国汽车销量全球第一,利润为何不及丰田一家?深度解析产业困境-有驾

利润低引发的行业风险

过低的利润率,让中国汽车行业潜藏着诸多风险。利润微薄,意味着车企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以及售后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会捉襟见肘。企业为了压缩成本,甚至可能会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妥协,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就像房地产市场,在过去的发展中,部分房企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忽视利润与品质,当市场环境突变,便陷入资金链断裂、项目烂尾等困境。

汽车行业若持续低利润发展,一旦市场需求出现波动,或者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那些现金流不足的企业,就极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导致整个企业瘫痪 。从市场规律来看,低利润无法支撑企业长期的良性发展,也难以在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丰田汽车的成功之道

强大的研发能力

在汽车技术的赛道上,丰田始终是一位勇往直前的探索者。多年来,丰田在研发上的投入堪称 “豪掷千金”,2024 财年研发费用达 1.3 万亿日元 ,如此高额的投入,为其技术突破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

以混动技术为例,丰田早在 1997 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混动车型普锐斯,开启了混动汽车的新纪元。历经 27 年的技术打磨,丰田的混动系统愈发成熟,THS-II 技术更是凭借多项专利技术独步全球。通过 PSD 动力分配器,丰田混动系统实现了发动机与电动机的精妙协作,衍生出 6 大用车场景和 9 种动力输出方式 ,不仅动力输出平顺,还极大地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亚洲龙双擎百公里油耗低至 4.3L ,成为众多消费者眼中节能与性能兼具的典范。在全球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当下,丰田的混动技术无疑抢占了市场先机,凭借技术优势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丰田的供应链管理堪称业界教科书。在生产模式上,丰田秉持精益生产理念,以订单和需求为驱动,致力于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实现 “零库存”。这意味着丰田能确保零部件与整车高度匹配,既降低了成本,又保障了生产数量和交货时间的精准性。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丰田的供应链成本就比美国汽车公司低 8% 左右 ,成本优势显著。

在供应商合作方面,丰田与供应商建立了深度信任的长期合作关系,将供应商视为技术能力的外延。丰田不仅要求供应商具备卓越的制造能力,还鼓励其参与创新。通过信息共享、共同改善等举措,丰田与供应商携手共进,实现互利共赢。在零部件采购环节,丰田实行全球采购战略,在开放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相互依赖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进一步优化了成本结构,提升了利润空间。

丰富的车型系列

丰田的车型布局犹如一张紧密而全面的大网,覆盖了轿车、SUV、MPV 等多个细分领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从经济实用的卡罗拉、威驰,到中高级轿车凯美瑞、亚洲龙;从城市 SUV RAV4 荣放、汉兰达,到硬派越野普拉多,再到高端 MPV 埃尔法,丰田应有尽有。

以卡罗拉为例,作为全球畅销车型,它凭借出色的燃油经济性、稳定的质量和亲民的价格,深受家庭用户喜爱,成为丰田销量的重要支柱。而埃尔法则凭借豪华的配置、舒适的驾乘体验,在高端 MPV 市场独占鳌头,为丰田树立了高端品牌形象,贡献了可观的利润 。丰富的车型系列,让丰田在各个细分市场都能分得一杯羹,极大地提升了市场份额与利润水平。

中国汽车产业的破局之路

加强研发投入

中国汽车产业要想实现利润的逆袭,加强研发投入是关键的第一步。比亚迪堪称这方面的楷模,多年来,比亚迪始终将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截至今年上半年,其累计研发投入已近 1500 亿元 。巨额的研发投入让比亚迪收获了丰硕的技术成果,刀片电池、第五代 DM、易四方、云辇车身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纷纷问世。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比亚迪汽车的性能与品质,更成为其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成功打破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利益分配格局。

中国汽车企业应向比亚迪学习,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招揽高端技术人才,建立自主研发体系。聚焦新能源与智能化等核心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掌握关键技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进而提高产品的利润率。

优化供应链管理

优化供应链管理是中国汽车产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企业应积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就像小米汽车与泰鸿万立的合作,泰鸿万立凭借强大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以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小米汽车建立了深度合作,不仅满足了小米汽车多样化的产品需求,还深度参与其从设计优化到样品制作,再到大规模生产的全流程服务 。

汽车企业还应构建高效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运作,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优化生产计划与调度,降低库存成本。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优化物流运输路线,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全方位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

中国汽车销量全球第一,利润为何不及丰田一家?深度解析产业困境-有驾

提升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支撑,中国汽车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一汽在品牌建设方面就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开展九个 “质量年” 活动,狠抓产品质量,制定 “1 号文件”,将质量视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建立起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一汽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宣传与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旗下品牌深入人心。

中国汽车企业要以一汽为榜样,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的提升,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口碑。深入挖掘品牌内涵与文化底蕴,讲好品牌故事,通过举办品牌活动、开展跨界合作等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增强品牌粘性,全方位提升品牌形象与价值 。

中国汽车产业站在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销量的增长与利润的微薄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一现状犹如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破局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丰田汽车在利润上的领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

破局之路虽充满挑战,但并非毫无希望。通过加强研发投入,我们有望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掌握行业发展的主动权;优化供应链管理,能让我们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则能让我们摆脱价格战的泥潭,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

#3000万辆中国汽车利润不及丰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