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瑞德汽车改装前脸保险杠3D打印服务火了!3大工艺揭秘
近日,上海瑞德汽车推出的定制化 3D 打印服务引发行业关注,从原型件到维修配件的快速交付能力,让这项技术成为车企降本增效的新选择。
作为长三角汽车制造重镇,上海车企对个性化生产与快速响应的需求日益迫切,瑞德汽车的 3D 打印服务正精准契合这一痛点。
一、汽车 3D 打印的核心材料与工艺
汽车 3D 打印的优势离不开材料与工艺的协同创新。瑞德汽车目前主流采用两类材料体系:
金属材料:以铝、不锈钢为主,适用于结构件制造。如采用金属 LPBF 工艺(激光粉末床熔融)生产的方向盘骨架,精度可达 0.02mm,无需模具即可实现复杂曲面加工,比传统工艺缩短 40% 生产周期。
· 聚合物材料:尼龙、聚丙烯等多用于内饰件,通过惠普 MJF 多喷射熔融工艺成型,兼顾轻量化与成本控制,某新能源车企的定制化仪表盘支架便采用该方案,重量较传统部件减轻 35%。
在工艺选择上,瑞德汽车形成清晰服务矩阵:金属粘结剂喷射技术用于装饰件批量生产,LPBF 工艺主攻高精度结构件,MJF 工艺则聚焦低成本聚合物部件,三类技术覆盖 80% 以上汽车 3D 打印需求。
二、瑞德汽车的服务流程与行业案例
“从图纸到成品最快 48 小时交付”,这是瑞德汽车 3D 打印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其服务流程分为四步:
1. 需求对接:工程师上门勘测部件用途,明确强度、耐温等性能指标;2模型优化:利用拓扑优化技术重构设计,在保证性能前提下减少材料消耗;3打印生产:根据部件类型匹配工艺,实时监控打印过程避免缺陷;4后处理交付:通过打磨、热处理等工序达标,提供质保检测报告。
上海某高端车企的案例颇具代表性:其限量版车型需定制专属车标底座,传统开模成本超 10 万元且周期长达 1 个月,瑞德汽车采用金属粘结剂喷射技术,仅用 3 天完成 20 套部件生产,成本降低 60%。在维修领域,某物流公司的重型卡车涡轮增压器壳体损坏,瑞德汽车通过逆向扫描快速打印替换件,将维修周期从 15 天压缩至 3 天。
三、2025 年技术趋势与瑞德服务优势
2025 年汽车 3D 打印正迎来三大变革:材料向复合材料延伸、打印速度提升 3 倍、智能化检测普及。瑞德汽车已提前布局:引入 AI 质量检测系统,可自动识别打印层缺陷;研发碳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强度媲美钢材且重量更轻。
相较于行业平均水平,瑞德汽车的服务优势显著:在上海设有 2 个打印中心,实现 “同城当日勘测、次日试打”;提供材料回收服务,金属粉末回收率达 95%,符合新能源车企环保需求;针对维修企业推出 “应急件快印通道”,24 小时加急交付。
随着汽车制造业向 “个性化、轻量化、快响应” 转型,3D 打印技术的应用场景正持续拓宽。上海瑞德汽车凭借成熟的工艺体系与本地化服务能力,正成为长三角车企技术升级的重要伙伴。未来,随着材料成本下降与标准完善,这项技术或将走进更多维修门店与改装工坊。
#上海汽车制造 #3D打印技术 #瑞德汽车服务 #汽车工艺创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