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五年交付64万辆车,亏680亿,李斌:四季度达成盈利目标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都懂一个最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做生意得赚钱。

开个小饭馆,一天到晚忙活,月底一算账,要是连房租水电和买菜的钱都没挣回来,那这生意肯定有问题。

可现在,汽车行业里有个挺出名的企业叫蔚来汽车,就面临着一个让人有点看不懂的状况。

这家公司成立时间不算短了,车也卖得相当不错,五年下来,总共卖出去了超过六十四万辆车,这个数字在新能源车企里算是很拿得出手的。

蔚来汽车五年交付64万辆车,亏680亿,李斌:四季度达成盈利目标-有驾

但是,一翻开它的账本,却发现它非但没赚钱,反而亏掉了差不多六百八十个亿。

一边是销量节节攀升,一边是亏损的窟窿越来越大,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更让人好奇的是,蔚来的创始人李斌最近公开表示,公司正在努力,目标是今年第四个季度就能扭亏为盈。

面对这么大的亏损,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蔚来汽车究竟把钱花到哪里去了,未来的路又该怎么走?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得客观地承认,蔚来汽车在产品和市场上确实是下了大功夫的,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从数据上看,它的成长速度非常快。

比如从二零二零年开始,它每年的销量都在稳步增长,从一年卖四万多辆,到二零二四年一年能卖出二十二万多辆,五年时间翻了好几倍。

销量上去了,公司的收入自然也跟着涨,从一百六十多亿增长到了六百五十多亿。

单看这两组数据,可以说蔚来是一家很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它的车在市场上是受到消费者认可的,尤其是在高端纯电动车这个领域,它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用户群体。

很多人一提到高端国产电动车,首先想到的就是蔚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出在了成本和利润上。

蔚来汽车五年交付64万辆车,亏680亿,李斌:四季度达成盈利目标-有驾

咱们做生意讲究“开源节流”,蔚来在“开源”这方面做得不错,但在“节流”或者说成本控制上,就显得有些力不。

伴随着销量和收入增长的,是更加惊人的亏损额度。

同样是这五年,蔚来的净亏损从一年五十多亿,一路扩大到了一年亏损两百二十多亿。

这么算下来,就等于每卖出去一辆车,公司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要往里贴不少钱。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了,车卖得越多,亏得也越多,这生意要怎么才能持续下去呢?

资本市场是最现实的,投资者看到这样的财务状况,信心自然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能看到,蔚来在美国和香港的股票价格,相比最高点的时候,都下跌了很多,这也反映了外界对它这种“烧钱”模式的担忧。

那么,蔚来汽车的钱到底都花在什么地方了?

为什么成本会这么高?

这主要跟它从一开始就选择的独特发展路线有关系。

首先最大的一笔开销,就是它引以为傲的换电站网络。

我们平时开电动车,最担心的就是充电慢、续航焦虑。

蔚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把重点全放在建充电桩上,而是另辟蹊径,搞起了换电。

就是你把车开到一个小房子里,几分钟之内,机器自动给你换上一块充满电的电池,比去加油站加油还快。

蔚来汽车五年交付64万辆车,亏680亿,李斌:四季度达成盈利目标-有驾

这个体验对于车主来说确实非常好,极大地缓解了里程焦虑。

但问题是,建一个换电站的成本非常高,不仅要买地或者租地,还要投入昂贵的设备、储备大量的电池,后期的运营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蔚来在全国建了几千座这样的换电站,形成了一张庞大的网络,这前期的投入就像个无底洞,是它持续亏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其次,蔚来一直坚持走高端服务路线。

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它在很多城市最繁华的地段开设了“蔚来中心”,也就是NIO House。

这地方不像传统的汽车销售店,更像一个为车主提供服务的豪华会所,里面有咖啡厅、图书馆、会议室甚至儿童乐园。

维持这些中心的高昂租金和运营费用,自然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除此之外,还有像“一键加电”这样的上门服务,虽然让车主感觉很尊贵,但背后都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来支撑。

这些在服务上的投入,确实为蔚来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一批忠实的用户,但也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把卖车挣来的那点毛利给消耗掉了。

再有就是研发投入。

现在汽车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电池技术等等,都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对手甩开。

蔚来在这些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一直都不小,这也是一笔必须花的钱,但研发的成果转化成利润需要时间,短期内它就是一项纯粹的成本支出。

所以,换电站、高端服务和高额研发这三项,就像三座大山,共同构成了蔚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也是它虽然车卖得好却一直亏钱的根本原因。

蔚来汽车五年交付64万辆车,亏680亿,李斌:四季度达成盈利目标-有驾

更让蔚来感到压力的是,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樣子了。

当年,蔚来是造车新势力里的“老大哥”,领跑行业。

可现在,竞争对手一个比一个强。

曾经的“小弟”理想汽车,靠着更接地气的增程式技术路线,精准地抓住了家庭用户的需求,早早就实现了盈利,成了大家眼中的“优等生”。

而新入场的玩家更是来势汹汹,比如华为,它不直接造车,但它提供的技术方案赋能了问界等品牌,凭借着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号召力,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还有小米汽车,一上市就凭借着巨大的流量和话题度,订单接到手软。

这些新对手,要么像理想一样找到了快速盈利的办法,要么像华为、小米一样,背后有实力雄厚的集团支持,不愁资金。

相比之下,蔚来的处境就显得有些被动,销量排名一度被挤到了后面,赚钱能力更是没法和对手比。

面对内外的双重压力,蔚来显然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关口。

创始人李斌提出的“四季度实现盈利”的目标,更像是一个对市场、对投资者立下的“军令状”,表明了公司寻求改变的决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蔚来也开始了两手抓。

一方面是“节流”,在公司内部进行组织优化,说白了就是裁减一些非核心的岗位,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努力把成本降下来。

另一方面是“开源”,在继续维持蔚来主品牌高端定位的同时,推出了一个面向主流市场的新品牌“乐道”。

乐道品牌的车型价格会更亲民,主打家庭用户,但依然可以享受蔚来的换电服务。

这个策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更便宜的车型来快速提升总销量,让更多的人使用它的换电网络,从而摊薄单个换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最终让整个换电体系能够实现自我循环,不再是一个纯烧钱的业务。

这可以说是蔚来为了实现盈利,下出的一步关键棋。

究竟蔚来能否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实现从“烧钱换市场”到“自我造血”的转变,今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将会给我们一个初步的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